秦曉輝
[關 鍵 詞] 中職;思想政治;生活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1-0130-01
在中職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之中,學生想要很好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古人曾經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使中職思想政治的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使之更加生活化。
當前,中職院校的學生的能力非常欠缺,這是一個普遍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中職院校學生本身的知識基礎比較差,學習的能力、實踐的能力以及參與的能力等相對來說都比較弱,尤其對理論聯系實際這樣的要求更是很難達到,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導致了學生整體素質低下,影響了中職思想政課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提高學生的能力在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勢在必行,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培養學生能力,轉變教師觀念是前提
很多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方法都已經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形成了思維定式,但是作為中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師,應該改變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樹立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在以往的教育教學中,思想政治課早已經被人們灌輸了這樣一種思想,那就是思想政治具有很強的考試色彩,學校也只是看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評價思想政治課的教師,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也會被迫地成為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死記硬背的一個監工。作為中職學校的思想政治教師,要改變這種傳統思想,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在課堂上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不要單純地用學生的考試成績來判斷一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分數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而教師要綜合地看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能力,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是關鍵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就是一講到底,被稱為“灌注式”,還有就是學生怎么也做不完的習題,被叫做“題海戰術”,諸如此類的課堂教學都使學生被動地去接受知識,完全不能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更不用說學習的積極性了。本人認為,在中職的思想政治課上,學生能夠學到多少,并不取決于教師在課堂上講多少,關鍵應該在于在教學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學生能夠掌握知識的多少,也并不在于他能夠記多少筆記,關鍵是在他自己本身對知識的領悟有多少。除此之外還要看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等,所以教師要改變教學模式,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推進中職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能力。在課堂上重視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有主動參與的意識,可以給學生討論的時間,可以安排學生之間進行競賽等,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提高教學效率,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探究式的學習,要求學生課前進行預習,在課堂上安排一些探討的題目,讓學生分組進行準備,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目的是要營造一個良好的探討的氛圍;其次,教師也可以大膽地嘗試著對學生進行角色的轉換。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坐在下面聽,這樣的結果往往是教師講的滔滔不絕,而學生卻是一知半解。所以,教師努力去嘗試角色的轉換,這樣的好處是讓學生明確他們才是課堂和知識的主人,使他們不再是被動的旁聽者,讓他們自己當老師。思想政治課的最終目的應該是促使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教師在課堂中要善于推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同時也要善于征求學生的意見,可以在課堂上安排幾個學習小組,小組之間進行督促、共同學習。從課前的預習準備到課上的探討研究,從收集資料到課上資源共享,這些都應該有學生的參與,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思辨的能力等都得到了培養,真正將知識轉化為了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能力,參加實踐是一個重要途徑
中職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主要都是在課堂教學中來完成的,然而,如果單純依靠課堂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能力,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質,這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教師要多組織安排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甚至走出校門,讓學生親身融入社會,去了解和感知實際,從而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之中總結出經驗,這些都是學生在課堂上無法獲得的體驗。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到積極主動地參與的轉變過程,使學生的學習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都得到了很好的升華。從而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也都得到了培養與鍛煉。
總而言之,通過以上內容的分析,在中職的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之中,培養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使中職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也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來完成。在這個過程中,還有許多亟待發現的問題。同時,作為教者,還應該積極地去探索,勇于實踐和創新,以高度的責任心和責任感,為了培養出更多的社會人才而不斷地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