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歡歡
[摘 ? ? ? ? ? 要] ?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成為近年來社會突出問題,而邊疆民族地區高校受當地經濟、文化發展影響,畢業生就業呈現地域性特點,基于輔導員視角探討如何有針對性地促進畢業生就業。
[關 ? ?鍵 ? 詞] ?邊疆民族地區高校;輔導員;畢業生就業
[中圖分類號] ?F241.4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7-0181-01
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社會產業結構變化等因素的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邊疆民族地區高校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發展的滯后性,其就業呈現地域性特點。
一、邊疆民族地區高校畢業生就業特點
(一)學生普遍想捧“鐵飯碗”
據不完全統計,80%以上的畢業生認為考取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等體制內的崗位才算就業,才是像樣的工作,或至少先參加此類考試,落榜后才會考慮其他類型崗位。一些畢業生為了考取公務員等崗位,即使家庭經濟困難也不惜花費3~4萬的培訓費以保證順利通過筆試和面試。
(二)就業觀念有待正確引導
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和引導畢業生去條件艱苦的基層一線工作。但是,一部分畢業生即使考上特崗、志愿者等崗位,仍以離家遠、條件惡劣等為由放棄工作機會。還有部分畢業生非專業相關,興趣和愛好匹配的工作不考慮,以致錯過就業機會。
(三)學生綜合素質和自我推薦能力亟待加強
高中和大學在生活和學習等方面差異很大,很多學生不能從
高中向大學很好地過渡和適應,在脫離父母和高中時期老師嚴格
監管、自控能力較弱的情況下,荒廢大學時光,逃課掛科現象嚴重,有的學生即便勉強拿到畢業證,個人綜合素質和自我推薦能力這些在就業時至關重要的素質也無從談起,另一部分學生,只專注于理論知識學習,實踐能力較差,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大軍中完全不具備競爭力。
(四)部分課程設置不合理
一些邊疆民族地區高校,在學生大四學年安排2~3門課程,學生在這個時期考研(專升本)、準備畢業論文、求職都需要大量時間,且臨近畢業學生易出現焦慮、易怒等各種負面情緒,安排課程無疑加重畢業生的心理壓力和負擔。
(五)邊疆民族地區高校的地理位置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求職成本
畢業生根據各地發布的招聘信息去指定地點參加應聘,尤以省會城市招聘會居多,往返路途費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二、邊疆民族地區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原因探尋
(一)社會環境因素
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可以提供給大學生的崗位
有限,不能滿足畢業生就業需求。當地就業觀念較為陳舊,對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等“鐵飯碗”較為青睞,但近年來這些崗位逐年大幅下降,競爭異常激烈。
(二)高校因素
首先,對畢業生就業指導力度不足,針對大學生就業開設,教育部要求列入教學計劃的課程,很多邊疆民族地區高校近年才開設,并且重視程度不夠。其次,一些邊疆民族地區高校,前身為職業或專科院校,導致即便學校已經升格為本科院校,在管理上還是傳統模式,大四學年設置課程,想把學生“綁”在學校,盡可能減少外出以達到保證其人身安全的目的。最后,邊疆民族地區高校地理位置較為偏僻,這是客觀存在不可改變但確實對畢業生求職產生影響的因素。建議學生廣泛搜集就業信息,謹慎篩選,去同一面試地或周邊城市可提前預約安排多場面試,以降低求職成本,提高效率。
(三)學生個人及家庭因素
學生怕苦嫌累,追求“完美”的思想傾向較為嚴重。再加上家庭經濟條件、父母價值觀等影響,學生提升個人能力、素質,主動尋求求職機會,競爭的意識較為欠缺。
三、基于輔導員角度探討如何更好促進就業
(一)對學生從大一開始進行就業擇業觀的教育和引導
引導學生客觀面對現實,近年來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制度改革,實行聘任制,年末進行履職考核,考核不合格也會被解聘,并非所謂的“鐵飯碗”。同時,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年輕人應當響應國家的號召,去到對人才需求量大的基層工作,實現個人價值。只要崗位能更好地進行個人能力和素質的提升,能更好地發揮個人才能,都應該努力嘗試。
(二)借助平臺提升學生就業能力
輔導員承擔學生公共必修課“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應借助這個教學平臺強化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明確求職崗位要求,對照目前具備的能力素質找出差距,往回倒推,大學四年該如何合理有效規劃,切實強化執行力,并在過程中不斷評估和調整。在“就業指導”中針對求職方式、人職匹配、求職材料準備、面試著裝禮儀技巧等方面進行有效的引導和訓練,提升學生向用人單位自我推薦的能力。除此之外,還應適時督促,提供相應的平臺和渠道,如模擬招聘大賽、形象設計比賽、畢業生就業系列講座等,強化學生面試能力,幫助學生不斷提升和完善自我,為就業做好準備。
(三)建議學校對部分課程設置進行調整
學生畢業所需學分盡可能安排在大一到大三學年,大四學年
上學期可安排學生相應的實踐實習,下學期不再安排課程,以求職、完成畢業論文或考研復習為主,給畢業生更多自由掌控的時間,減少畢業生的求職壓力和心理負擔。
總之,邊疆民族地區高校有其特殊校情,而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線工作人員,應結合高校和畢業生實際,站
在輔導員視角多渠道、多方向進行相應的引導、教育,以更好地促進就業。
參考文獻:
[1]劉倩倩.淺談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作用[J].知識經濟,2018(6):129-130.
[2]張仲靈,劉姣,曹鐳.淺談高校輔導員就業指導工作存在的問題與策略[J].考試周刊,2018(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