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廣生
[摘 ? ? ? ? ? 要] ?“00后”新生進入高校后,出現較多的不適應行為,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產生極大的影響。對此,分析現當代大學新生在入校適應性階段中產生的行為問題,給予正確的指引和幫助,從而使學生順利地完成過渡期,完美轉換成大學生的角色。
[關 ? ?鍵 ? 詞] ?行為;新生;適應性
[中圖分類號] ?G645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7-0223-01
新時期“00后”的學生群體逐漸進入高校,成為高校新涌進的新生力量。其自我認識、自主意識、自我體檢、自我監控及開放、多元和創新的可能是我們無法想象的。遠離了親朋好友,陌生的校園環境、自由的學習方式、復雜的人際關系使得新生在體驗大學生活的同時也感受到一系列的不適應。
一、新時期新生不適應行為的表現
十幾年的寒窗苦讀與拼搏,終于實現自己的理想,進入高等學府,新一代“天之驕子”帶著憧憬和喜悅,闖進了美好的大學校園。由于他們受年齡的限制,還存在著生理上、心理上的不成熟,當入學時的驚喜和一開始的激情漸漸退去,開始過上實在的大學生活時,大部分學生在這種全新的校園生活中出現各種不適應,具體表現在:
(一)校園生活的不適應
大學之前,基本上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方式,學生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因此,導致新生的獨立性差,在新的校園環境下感到無助、力不從心,從而表現出想家、初入環境的水土不服、身體抱恙、經常性的失眠,對周邊事物的不關心、不在意等現象。
(二)學習方法的不適應
大學的課程設計與中小學不同。中小學的例題詳解、專題練習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較大的知識鞏固空間,而高校的教師上課
速度快、不專題復習,這就要求學生自我消化能力強。從而使學生表現為接受知識程度不高,各類知識分塊總結凝練度不強,產生上課聽不懂、學習效果不明顯、成績極速下滑的現象。
(三)復雜人際交往的不適應
學生在中學交往的對象除了父母、老師,就是同學;而在高校,交往范圍擴大到院系領導、學校行政人員、醫務人員、圖書館管理人員、跨院系專業課老師,甚至跨校區的任課教師,這種人際關系范圍的擴大和社交難度的增加,導致了新生在處理人際關
系上的不適應。
二、剖析問題存在的原因
(一)多元化的生活環境導致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差
首先,生活習性的差異。大學宿舍成員來自五湖四海,來自不同地區的宿舍成員因為作息時間差異,容易造成學生不適應性;其次,民族信仰的差異。新時期高校已接收不少少數民族學生,各類民族信仰文化也成為學生適應性問題之一;最后,由于住宿環境不夠優越,每個學生生活成長背景的不同會導致過分眷戀家庭成員,造成心理上的不適應性。
(二)自主性的學習方式導致學生學習上的自我管理能力差
中學教師講解學生做題的方式已不再適合高校學生,導致部
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方式,久而久之對學習提不起勁,本質上是一種由學習動機與動力缺乏而產生的厭學情緒。這種學習的不適應性將會影響學生的大學生活,甚至還可能極大影響
畢業后的長遠發展。
(三)不善于溝通的方式導致人際交往的缺失
現當代高校的學生都需要共同分享宿舍空間,不少高校還保
留晚修制度,課室空間、學習資源、社會服務活動等也需要集體共享,這就要求新生能夠適應這種多元化的集體生活。大部分學生在中學沒有住宿的經歷,而不同學生因思維觀念、習俗的不
同,在集體生活中難免產生矛盾,而且當代學生個人意識較強,換位思考的缺失將導致發生更多的摩擦,這就對新生的人際溝通
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
三、解決新時期高校新生適應性問題的應對方法
從新時期高校新生適應性行為的主要問題來看,所在學院的
學生輔導員、副書記、專業課任課教師必須對大一學生入學適應性問題提高危機意識。做好這一時期的思想工作引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加強入學教育引導,做好思想指導工作
教育周期間,學長團的幫扶能夠讓學生盡快地融入學院這個
大家庭,輔導員應時刻關注學生的生活適應性問題,專業課教師在新生入學教育這一時期要對新生的專業認可度進行強化教育引導,讓學生對學校與所讀專業有認同感。
(二)關注身心健康問題,做好心理輔導工作
新學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能夠讓學生快速了解心理健康
的基礎知識和自我的心理特點,增強學生的心理調節能力。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的介入引導也能夠降低心理問題引起的危機,提高學生的抗壓能力。
(三)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營造健康的校園文化
各學院應加強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增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營造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生活,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快速成長。通過舉辦一系列的第二課堂活動,使學生盡快融入學校大家庭,淡化學生思念家鄉的思緒,讓學生更快地適應新的人際環境。
“00后”當代大學生,他們朝氣蓬勃、勤學善思、樂觀自信,是有理想、有擔當的一代。高校育人工作要做到德智體美、德育為先,努力成為鍛煉優秀青年的“大熔爐”。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對新生適應性問題的重視,讓學生盡快進入角色,使學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
參考文獻:
[1]王鋒,董博.做大學生的良師益友高校班主任工作手冊[M].東南大學出版社,2011.
[2]王向軍,孫小莉.高校輔導員工作月歷(北京市高校十佳輔導員)[M].國防工業出版社,2016.
[3]高治軍.輔導員工作100個怎么辦[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