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解蓮
[摘 要]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整體于財會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高校對財會專業綜合實訓課程的改革與實踐也逐漸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在當前高校財務會計綜合實訓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包括缺乏仿真環境、教學資料匱乏、教師實踐經驗不足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高校財務會計專業實訓課想要取得進一步的發展,需要不斷作出新的探索。
[關 鍵 詞] 高校教學;財務會計;綜合實訓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2-0120-01
一、高校財務會計綜合實訓課程問題分析
改革的前提是發現問題,在當前高校財務會計教學中,存在如下一些問題,阻礙著教學工作的發展,需要得到進一步的關注:其一,學生原始憑證功能弱。在近年來的社會就業情況反饋而言,可以發現,財會專業學生剛剛進入工作崗位無法分辨及處理原始憑證的情況屢見不鮮,很多學生甚至不能確定拿到手中的資料是不是都是原始憑證。這實際上與當前財務會計綜合實訓教學的發展有著直接的聯系,就出發點而言,綜合實訓課程的目標就是拉近學生與工作的距離,使學生盡早走上就業崗位,但是在實際上卻收效甚微。學生的綜合實訓課程終究離單位較遠,一些原始憑證是一個單位的機密文件,很難交到學生手中,加之有些單位自身管理建設不完善,到學生手中的資料過于雜亂,使學生無從下手。其二,在財會行業中,從業者可以一人一崗、一人多崗、一崗多人,但是在綜合實訓過程中,往往是將一個企業的賬務全都交給一名學生,出現明顯的與實際情況不符的現象。其三,會計業務資料出現傳遞性錯誤。其四,實訓資料嚴重缺乏。從以上這些分析都可以看出,當前財會綜合實訓與企業的實際情況仍有較大差距。
在另一個方面,教師力量也存在著明顯的問題,許多高校財會專業教師都是讀完碩士直接進入工作崗位的,本身就沒有實踐經驗,何談對學生的指導?盡管當前對“雙師型”呼聲較高,但是真正能夠推行的成熟的“雙師型”,仍然僅限于一些成熟的高職院校。
二、高校財務會計綜合實訓課程改革策略
(一)創建全面真實的業務環境
在組織學生進行綜合實訓課程的過程中,高校要嘗試為學生創建全面真實的業務環境:其一,創建全面真實的企業業務環境,在實訓過程中全面運用原始單據,刪減企業提供的熟悉的交接語句,完全由學生本身通過原始單據來判斷公司經營情況、現狀如何、發生哪些變化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學到哪些資料是學生的原始憑證,需要做什么樣的分錄等,如“聯營投資協議書”,并不屬于原始憑證,但是在需要的時候需要作為附件放在記賬憑證的后面。其二,在綜合實訓的過程中,實現輪崗,前文已述,在真正的企業發展過程中,是一人多崗或一人一崗的,一個人承擔所有反而沒有重點,對每個崗位的具體職責不明晰。在輪崗制下,學生能夠掌握不同的崗位職責要求,更為細致地熟悉各個職位的工作流程,也能在于他人合作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具備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真實技能[1]。
(二)補充完善的實訓業務資料
多數學校的財務會計綜合實訓工作都是以生產企業業務為例的,因為生產企業業務較為完整,盡管如此,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許多高校所搜集到的綜合實訓材料是不完善的,需要進一步補充完善。實訓資料以生產企業資料為主,補充不同性質、不同行業有代表性的業務。實訓過程可以先分崗實習生產企業業務,再用相對較短的時間練習不同崗位、不同行業的具有代表性的業務,加強學生對不同企業業務能力的處理。在綜合實訓過程中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可能,就能引導學生有更多的嘗試與認知,之后在進入崗位時就不會顯得慌張而是游刃有余。
(三)加強整體性業務的構建
企業的財務工作并不是獨立的,而是依托于企業的整體業務之下的。在崗位中也可以發現,財務工作與公司的銷售部門、采購部門、使用固定資產的部門等很多部門都有聯系,因此,在行有余力的情況下,綜合實訓也可以不局限于財務部門,而是可以嘗試讓學生到不同崗位進行了解、嘗試。在具體的學科中,也要實現財會綜合實訓的跨學科綜合。例如,在編制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企業負債方面的內容時,這在財務會計綜合實訓中就應結束了,但是在實際操作下,接下來就應納稅環節,而高校《稅法》和《納稅會計》是與《財務會計》同時出現的,此時就可以將這一環節作為其中一部分加入,畢竟學生在畢業后需要面對的是綜合的環境,工作崗位不會給學生只做哪一部分的機會。
(四)轉變綜合實訓教師的角色
在學生參與到綜合實訓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給學生做出指導,但不應當僅僅是指導者的身份,而是要全程參與到學生的實訓中,作為其中的一員而出現。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在融入的納稅環節,指導教師可以作為稅務局人員核算學生計算的各種應納稅額是否正確、納稅申報流程是否正確等;學生支持現金支票取現時,作為銀行工作人員,指導評判學生的取現業務是否正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及學生都有著積極影響,作為高校教師本身已經脫離實踐環境,或者實踐經驗嚴重不足很久,此時可以借機提高自身的實訓能力。只有教師參與、切身感受了,才能對學生做出合情、合理的指導。
在高校會計教學中,綜合實訓的意義就在于幫助學生快速完成從學習到工作的過渡,幫助學生快速適應崗位以達到社會需求。在這個過程中,要為學生創設仿真模擬的環境,全面推動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為學生的成長奠定足夠的基礎,最終成為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宋曉芹,王玉華.會計仿真輪崗實訓課程教學改革方案探究[J].教育教學,2011,17(7):16-18.
[2]吳彥文,姬文杰.財務會計分崗位綜合課程實訓教學改革的探索[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3,16(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