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婧文 姜昕玥 楊蒙昭
共享經濟是現代經濟下一種基于共享閑置物品、資金或服務,充分擴大社會需求的新商業模式。隨著共享經濟的逐步發展,由共享單車發展起來的共享經濟已不再局限于交通方面,它已擴展到住宿,金融等方面。本文通過對目前我國共享經濟的發展現狀進行研究,探究共享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風險問題以及政府以及監管機構的管理問題,完成對于共享經濟的完善,實現對共享經濟的展望。
共享概念并非是現代社會產生的意識。在人和人建立信任關系之后,雙方之間借閱資源或是交換信息就是一種共享的表現。早期社會由于空間和生產工具的滯后,共享意識被有所限制,只能在個人所能接觸到的空間內交換,共享關系只能建立到雙方高度信任的基礎上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共享經濟已然全面的通過眾多信息交換平臺成熟發展起來。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國家,注重經濟的穩健發展,當共享經濟從吃衣住行到大規模的工農業生產的應用,共享經濟給中國帶來了嶄新的發展機會,面對如今產能過剩、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國情,共享經濟在逐步的改善著這一情況。共享經濟不僅僅對國內生產、服務市場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同時因為共享經濟的涉入,創新行業市場、勞動服務衍生市場也提供了更多工作崗位,共享經濟提高了我國的就業率,有力的促進來了包容性增長。
一、“共享經濟”細分情況發展現狀分析
(一)共享出行
共享出行涵包括智能網絡約車,汽車分時租賃和智能解鎖共享單車等模式。2016年智能網絡約車領域以滴滴打車、優步中國、神州專車、叮叮約車為主要共享出行的開發公司就融資近百億美元。中國共享出行日活躍用戶已超過1000萬。共享出行的出現緩解了公共交通的壓力,提升了交通閑置資源的利用率。共享出行作為我國共享經濟模式的先行者,是發展的最快、最被人們所接受的領域。
雖然共享出行方面在緩解交通和優化配置資源上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共享出行所帶來的負面現象也不能小覷。國內一線城市是共享經濟的第一試點,以共享單車為例。[[]]深圳消費者委員會統計2017年數據,有關于共享出行的投訴量占整個公共設施服務消費投訴的90%。共享單車更因為在投入使用后出現,私自上鎖、刻意毀壞、甚至被偷竊等現象而給廣大消費者造成不良消費體驗。共享網約車由于投入使用后,不少車主能夠利用閑暇時間兼職獲得經濟效益而出現了大批量的“滴滴司機。在交通高峰期時,專車、快車等業務更加大了城市交通的壓力。
(二)共享空間
房屋住宿因為涉及到穩定性高價值的固定資產投入,日常被閑置的時間很長。共享空間的出現為短租、長租等房屋住宿服務提高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更多的共享經濟投資者在關注共享空間。
(三)共享金融
共享金融是以互聯網為支持,通過高新技術產業如“大數據,云計算,社交媒體,區塊鏈”等平臺的支持,實現金融資源的直接交易。共享金融分為三個層面,一是點對點交易,擁有金融資源的個體與個體或個體與機構(非金融機構)之間的交易;二是個體金融信息與金融機構之間的共享;三是金融機構之間的共享。共享金融的出現是整體改善了線下金融資源的傳播,實現了供求雙方直接交易。[[]]在2016年,我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達到34520億元,資金領域占半數以上。金融在共享經濟的平臺上,減少了因市場信息的不對稱而導致產品、服務的價格上升的現象,擴大了金融資源配置的受惠面,讓作為散戶,獨立投資的人們感受到了分享的紅利。
共享金融為中國的金融行業帶來了全新的活力和更高效率的利益流動,但由于投資本身存在風險性,共享金融在中國市場上發展還有很多問題。。雖然說國家政府鼓勵經濟和貿易的自由化,但是這些自由發展都要有法律基礎。在中國,共享經濟領域滲透廣泛,影響巨大,在為人們帶來便利生活的同時也影響著國家整體建設,在積極推動共享經濟發展時各個機構各司其職,促進共享經濟發展。
二、共享經濟發展中各級機構所承擔的責任
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同時也帶動起共享經濟的發展,呈現出了一種爆發式的增長。現代社會所倡導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同時吸引了太多的創業者,共享經濟成為創業者進行創業的一種方式,同時也利用其進行融資。但是隨著共享經濟的起初的無規律式的發展以及更多的人投身到這個領域當中,很多問題也浮出水面,伴隨著的就是各種信用等問題層出不窮。在面臨著種種問題的共享經濟,從監管機構到政府,再到互聯網平臺與消費者都在為共享經濟的發展與進步做出相對應的措施與行動。
(一)強監管下共享經濟的發展
從共享經濟的產生到發展到如今的模樣,共享經濟已經在各個領域都有所滲透,交通、醫療、教育、購物等等都使得國家的經濟向前在發展,各種技術也在不斷的進步。但是即使在各種技術手段在不斷進步的同時,所產生的各種欺騙手段以及各種信息的披露,各種手段的不透明化,似乎讓社會對于共享經濟的發展又多了一層懷疑,讓很多的創業者也止步不前有的甚至拿不到融資,瀕臨破產。
(二)政府部門在共享經濟中所承擔的角色
政府部門對于共享經濟一直是處于鼓勵與支持的態度,所以在鼓勵的同時也應該采取更多的措施去解決出現在共享經濟當中的問題。例如就業問題,對于目前網約車的盛行,抑制了實體行業中出租車的發展,也讓更多的出租車司機的就業問題迫在眉睫,政府對于更好的共享經濟的發展帶來的互聯網金融的進步,也要注意在實體經濟中所暴露的問題。再者,政府應該對于創業者技術方面的發展給予高度的支持,為其作出宣傳和相應的技術方面還有資金方面的支持。當然技術是要建立在法律法規允許的情況下才能給予支持,這樣,消費者才會更加安全放心的參與到共享經濟的推動當中去。其次,政府應該防止共享經濟當中所出現的壟斷情況,在教育、醫療等方面共享經濟也都有了很好的深入,但是對于共享經濟的介入,是否是更好的發展這些行業還是在其中形成壟斷,這些還是要靠政府“有形的手”去調節,才能保證市場具有公平性進行競爭,更加公平的獲取相應的資源,這樣對于共享經濟的發展才是更加有利的。政府不能時時對于共享經濟的發展做出干預,但是要為共享經濟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三)“互聯網平臺“既是基礎又是未來
各大互聯網平臺是共享經濟最初的發展平臺,從最初的國外的租房還是網約車,互聯網都是共享經濟的助推劑,無論是對于市場上的信息還是市場上的一些新的產品的出現,互聯網和共享經濟都有著相互促進的作用。共享經濟在我國就是從互聯網先開始的,第三方支付等做出了很大的支持。所以互聯網平臺應該與共享經濟更好的合作下去,將社會閑置的資源利用起來,達到最大化,這樣對于一個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是有利的。
三、在“互聯網+”下共享經濟所承擔的風險
近幾年,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共享經濟在我國蓬勃發展,共享經濟以其獨有的運行模式為我國經濟注入新活力,它也在悄然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然而共享經濟想要獲得長期穩定的發展,做好風險管理則顯得尤為重要。
(一)信用風險管理
共享經濟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用戶與共享單車企業在押金問題上的矛盾日漸尖銳,截止目前,我國已存在著超過數十億的押金退還難題。傳統經濟對信用風險管理有著嚴格的風險控制流程,能夠充分發揮信用管理機制,而共享經濟的發展依賴于互聯網,對失信行為沒有具體的制約措施。由于共享經濟的產品和服務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離,企業和消費者缺乏信任而收取押金。[[]]所以想要從根本上解決押金問題最重要的是建立共享經濟的信用體系。而建立信用體系必須要解決用戶與企業之間信息不同步的問題,讓交易雙方與供求雙方在交易過程中給對相關信息的掌握程度是對稱的,才能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和信用管理機制。哈羅單車將在全國范圍內實行信用免押金措施,將用戶的芝麻信用分作為免押金騎行的依據。利用互聯網建立共享經濟信用體系,不僅能維護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穩定關系,更能促進共享經濟的長久發展。
(二)道德風險管理
共享單車的出現解決了人們的短途出行的難題,但由于政府對自行車停車的規劃沒有因為共享單車的出現而及時更新,交通樞紐等人流量密集的地方是共享單車使用率高的地點,大量的共享單車集中在一起,造成了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占用道路的現象發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不少共享單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毀壞,上私鎖,二維碼被刮花等亂象叢生。[[]]共享經濟目的在于為人們提供生活便利,提高資源利用率,但如今面臨的道德風險卻制約了共享經濟的發展,共享單車受人為破壞和單車大量丟失的背后,除共享單車設計缺陷的原因外,使用共享單車的消費者的道德自律低下才是關鍵。
共享經濟企業在市場上投放共享產品服務后,消費者出于私心其占有或破壞后,企業再次投放新產品或服務,如此循環往復,不僅造成資源浪費,共享經濟也失去了它原有的面貌,發展緩慢。
(三)資源整合風險管理
數據顯示,2017年共享單車全球用戶規模已經接近2.3億,并且還將維持穩定增長。用戶規模的增長意味著共享單車的投放量也會隨之增大。共享經濟本質是為了合理利用閑置資源,通過互聯網將閑置資源盤活以增加經濟效率,但共享單車堆積如山的問題卻暴露了共享經濟的弊端,共享企業為了吸引用戶,大規模投放共享經濟的產品或服務,卻忽視了售后工作,不僅沒有合理利用閑置資源,更為社產生了更多的閑置資源。共享經濟在發展的同時,提高售后服務水平,維護共享經濟的產品或服務,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做好資源整合風險管理。
四、未來共享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共享經濟自2014年開始,經歷了兩年的黃金時期,到2017年發展逐漸趨向平穩。未來共享經濟發展的新趨勢首先表現在輻射范圍擴大。
(一)輻射范圍擴大
從地域分布來看,共享經濟已經逐漸從以一線等發達城市為中心向二線城市發展。共享經濟企業主要集中在我國經濟的較發達的一線地區,以北上廣最為集中。在統計的一千多家企業中,北京、上海、廣東分別以400多家、200多家、160多家居于前列。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北上廣地區集中了大部分的共享經濟企業,但共享經濟已逐漸呈現出從北上廣向全國發展的趨勢,輻射范圍逐漸擴大。
從受眾群體來看,共享經濟開始從年輕人時代走向全民時代,共享經濟從原本的共享出行擴大到醫療、服務、教育等行業,面向廣大的受眾群體建立全民的共享經濟。
(二)資本利用率提高
根據最新數據統計,共享經濟行業融資比例過半數,自媒體、教育、物流、空間、醫療等行業融資比例最突出,涉及人們日常生活的交通、二手、服務等行業卻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與全行業相比,共享經濟融資速度較快,僅需28個月便可到達b輪融資,完成d輪融資需花費57個月,互聯網全行業想要完成同樣的融資輪次則平均需要47個和97個月甚至更多。
從融資輪次分布來看,天使輪和A輪企業融資占共享經濟融資輪次的大部分,但從2015年開始,B輪及企業融資比例增加,在初創企業和發展成熟的企業之間,投資者更看好后者。
(三)劣勝優汰,共享經濟發展更高效
共享經濟經歷了興起,發展與成熟,最初大批涌入共享經濟市場的企業經歷了市場的淘汰后,最后可能形成單一壟斷的情況。在規模效應日漸發揮作用的過程中,市場將選擇服務質量更高效的共享經濟企業,雖然會形成單一的壟斷局面,但是市場參與者將面臨較為激烈的競爭,進而提高自身企業的質量,發展落后的企業將被排除在外,共享經濟市場發展將更加高效。(作者單位為北京市朝陽區中華女子學院)
基金項目:北京市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探究共享經濟模式及對眾籌的影響”項目編號:110004991314
指導老師:馬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