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亞波
一、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種類劃分
簡而言之,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指的是地方政府無法按期限償還的債務,而這極易會給地方財政甚至是整體區域經濟造成損害。而只有明確風險類型,側能夠有效提高風險防范能力。
(一)負債數額過大導致的風險
地方政府債務過多容易出現償還日還款不足的現象。從債務的性質來看,這種風險是地方政府債務面臨的主要風險。雖然我國嚴格控制著地方政府的債務行為,與發達國家相比債務數額并不大,但是也不可忽視這一風險的存在。有關調查顯示,近年來,我國地方政府的平均負債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一些地方政府負債率已超過55%,甚至超過300%,極大的影響了地方政府的正常運轉,以及地方經濟的正常發展。
(二)債務的多樣化帶來的隱患
形式的“多元化”是我國地方政府債務的顯著特點,一些地方政府千方百計從各個領域和渠道舉債,致使債務來源和類別越來越多,且復雜,從而埋下絕大隱患。一般來說,該類風險主要有外債、國債,救助資金、政改債務以及基建差額、政府擔保債務等的債務風險。盡管這些債務賬目是透明的、公開的,不過在大部分情況下,大多數地方政府在預算和債務計算過程中并不包括這些明確的債務。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深入,這些逐漸增加的不確定性風險使得地方政府,甚至整個國家面臨的風險亦在加大。
(三)債務資金使用效率不高帶來的風險
這類風險指的是,由于管理效率不高使得債務資金使用不合理,或是長期閑置無法獲得收益的風險。而目前,我國地方政府債務的使用方法普遍缺乏應有的科學性、合理性,加上監督力度不足,投資回報效率低下,債務的償還能力不足進而提高了債務的風險。
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形成的原因
(一)政府融資渠道不暢
當前,我國還處在一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改革的背景下,所以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行政干預經濟發展的現象。此外,地方財政資金需求繼續增加,而增收節支的努力不盡人意,導致不規范的融資行為越來越多,這直接致使了使用資金上出現混亂,對于此問題,當期正常通常都是結合自身具體狀況,設置融資平臺,且運用地方金融機構在達到政府融資的目的,并且其認為能夠融資越多就越好,并非是基于自身償還能力來對融資金額進行合理預估,導致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過重而失去信譽。
(二)財稅制度創新程度不足
完善的財稅制度是確保當地政府運行良好的一項關鍵體制,同時也是當地政府正常收入的重要來源。隨著稅改的不斷深入,中央和地方政府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就當前通過分析中央與地方財政配合效果可知,因為沒得科學劃分事權和財權,從而導致目前財政支付沒有一個切實法律依據,且缺乏有效法治約束,資金的使用分配效率也就不高,占用、挪用資金的現象屢禁不止更是雪上加霜。而且我國缺乏有效的創新財稅制度,直接致使當地財政大幅縮減,久而久之惡性循環導致其債務越累越高。
(三)債務監督機制乏力
地方政府要實現對現階段債務進行監督和掌控,必須依靠財務數據的真實、有效以及可靠性。因此,完善債務監管機制來規范地方政府債務動作是十分有效與必要的措施。由于目前政府財政審計和統計機制尚不完善,而且地方政府融資的形式與方式存在許多缺陷,尤其是缺乏合理性和合法性,大部分地方政府都沒有實現透明、公開信息,而致使審計機構無法能夠正確判斷其資金來源及其架構,而這代表著無法在根本上對當地政府債務行為進行指導與監督。
三、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范對策探究
(一)依法融資,謹慎運營
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對地方政府的財務管理行為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地方政府對于債務最為合理的處理手段就是必須依照有關法律法規進行財務管理、融資。收付實現制是我國多數地方政府采取的財務核算方式,然而眾這種制度的本身存在諸多不足。因此,目前各級政府計算債務都應采用職權負責制,償還債務的責任應由有關部門負責,并歸入監督和會計核算范圍。除此之外,應充分考慮評估期間的地方政府債務對于今后債權責任的影響,以達到防范債務風險的目的。同時,在財政運作過程中,地方政府也應保持謹慎、前瞻的態度,來面對其中存在一些缺陷,以及難以預測的風險。
(二)正確引導,合理調控
我國地方政府的舉債形式、方式復雜多樣,也存在許多不合理的行為,但不可簡單進行否定,對不同的舉債方式、形式要進行正確的引導,特殊情況特殊對待。同時,資本市場是地方政府融資的主要來源,然而資金雄厚以及運行狀況良好的資本市場才是地方政府優先考慮的選擇,并應以多種類型的資產搭配進行運作。如此不但有效的解決可地方政府的融資渠道,而且降低了債務風險,有利于強化地方政府的財務管理。根據地方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正確引導政府的融資行為,合理調控,在保障政府信用形象的前提下,實現政府債務管理的合法性與合理性。
(三)規范管理,積極應對
為實現地方政府債務的規范管理,在進行舉債之前,首先要當地的人大常委會進行報告,在經過人大常委會的審議合格后再交由當地的財政部門實施。債務行為的評估應建立在投資項目的風險性分析基礎上,若是項目風險較大,對于債務資金的進入,相關部應進行嚴格限制。除此之外,還要警惕政府內部的腐敗現象,為降低政府的負債率而為一些民間企業以及融資平臺提供便利。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時,地方政府的債務部門應根據自身的負債情況,積極應對,做好償債資金的準備工作。
(四)建立體系,有效預警
對于自身的舉債情況,地方政府應有一個較為明確的認識,并對債務的風險程度進行提前界定,促進得放政府債務預警與防控機制的形成。建立健全的、有效的風險預警監督體系,是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為了實現對社會經濟發展宏觀調控與管理的必要手段。為有效提升地方政府對于財務風險的應對能力,應進一步加強對財政赤字、債務情況等指標的動態監控。在制度、體系的建立方面,形成定期分析財務風險、上報財務是極為重要的內容之一。若是監管中發現政府債務有著明顯的超出了限定臨界點的趨勢,應立即發出預警通過并及時上報有關部門進行問題。除此之外,為應對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必須有針對性的提前做好預案同,才能實現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的有效地控制。
(五)適度舉債,及時還債
第一,應當要合理適度的舉債,如此一來不但鞥能夠與歐珠與地方經濟發展,并且還不會導致地方政策存在巨大支出壓力。而且通過對地方債務規模進行嚴格把控,適度舉債方可以切實防范地方債務不斷增加,并且對其相應風險進行控制。第二,地方政府在舉債過程中,需要對是否有必要進行舉債,和自身地區經濟發展情況以及財務承受能力,避免有無計劃、無用途債務出現。而且還要通過合力計算以及全面分析,來詳細制定地方政府債務規劃,將債務風險降低。第三,地方政府需要在規定時間內進行債務清償,如此一來不但能夠提升地方政府信用,形成良性的再無循環,而且還能促進地方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需要注意是,在對債務進行償還過程中,需要對相應償還債務主體進行明確,避免出現責任推卸現象出現。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經濟環境背景下,受多種主客觀因素地影響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呈現出不斷攀升的局面,對此這就要求相關部門應當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對策予以防范,從而為保障地方經濟社會良好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作者單位為寧波梅山島開發投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