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韜
一、技術方法
契約型預算管理中使用的技術方法是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契約關系。外部契約關系為相關法律法規體現的強制性契約關系和投資者與經營者簽訂的預算契約;相對外部契約關系,企業內部契約關系更加復雜,包括各種制度性契約、上下級之間的預算契約、同一層級部門或崗位之間的預算契約和預算文化。其中,相關法律法規為企業預算管理提供環境要素,投資者為企業運行提供物質要素,同時也在契約中確定預算目標。為實現投資者的預算目標,必須將外部契約轉化為對企業內部各分工主體的要求,在企業內部形成一組契約。這組契約就是契約型預算管理主要運用的技術方法,制度性契約對預算管理各環節提出了原則性要求;上下級之間的契約將企業預算目標切實的分解落實到各預算責任主體;經營者與員工之間的預算契約明確了員工的業務邊界,清晰地界定了相應的預算邊界;同一層級部門或崗位之間的契約約定了預算年度需要協作的事項、協作時間、協作標準與各方權、責、利邊界,使部門間的合作能夠順利開展;預算文化是一種典型的隱性契約,滲透在企業預算管理的每個角落,能夠對前面顯性契約沒有約定到的方面進行有效補充。
二、預算管理流程
契約型預算管理中的技術方法只有合理嵌入到預算管理流程中才能發揮作用。在預算編制過程中,通過簽訂契約的方式對預算目標進行分解,建立預算契約關系網絡,協調各預算責任主體之間的利益沖突,使各預算主體目標與企業預算目標保持一致。在預算執行過程中,通過事前授權、事中預警機制、事后預算報告制度這些契約關系對預算執行實施全過程控制,保證預算管理按照原定計劃進行。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內外部環境發生可能會發生較大變化,導致預算目標無法實現,企業通過預算調整制度這一契約關系,對預算調整程序做出明確規定,使預算目標更加貼合實際。預算考核是預算管理的最后一環,根據企業預算考核制度,對照預算契約責任書,對預算責任主體預算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同時要建立相應契約關系對考核時推諉扯皮的預算主體進行懲處。
三、作用效果
通過將企業預算管理中的契約關系嵌入預算管理各流程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具體表現為約束作用、溝通協調作用、調節作用、考核激勵作用。通過契約關系的嵌入,使各預算責任主體在預算管理各流程中都能夠做到有章可依,減少了工作的迷茫性,減少了預算執行中的阻礙和摩擦,提高了工作效率。通過契約關系將各預算責任主體的權、責、利邊界固化,使預算責任主體成為獨立的利益主體,在預算編制過程中為自己的利益與上下級、同級其他部門之間進行討價還價,并將結果固化在契約中,使預算責任主體感到在為自己工作,預算責任主體自身利益得到實現的同時,實現企業預算目標。在預算管理中嵌入契約關系并實施一段時間后,會自然而然地形成契約型預算文化,使各預算責任主體在預算管理中行為無形中遵守建立契約關系,不再需要運用上下級關系要求強制遵守。在企業預算管理中,經過充分的溝通,確定契約關系,將各預算責任主體目標與企業目標協調一致,并對預算責任主體行為進行有效約束,在預算執行中通過預算調整,保證預算剛柔并濟,最終根據企業考核辦法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考核,能夠有效規避“吃大鍋飯”、“搭便車”、預算考核時相互推諉等問題。
四、基礎環境
企業預算管理覆蓋了企業每個部門、每個崗位,企業契約型預算管理理論框架的基礎環境就是企業所有部門、所有業務。企業預算目標的完成是各部門每項業務完成的累計結果,企業將預算目標分解到各部門,各部門將預算目標細分到具體業務活動,明確具體業務活動的完成路徑和收支,根據完成路徑確定需要其他部門協作事項,根據具體收支確定各方權、責、利邊界,固化為契約關系,形成各部門業務活動預算契約網絡,確保預算契約關系的作用效果能夠滲透到企業每項具體業務活動,使契約型預算管理真正發揮作用。
綜上所述,契約型預算管理理論框架以股東大會、董事會、企業高管確定的預算目標為起點;為保證外部契約關系的實現,將其轉化為內部制度性契約、上下級之間、同一層級各部門或各崗位之間的預算契約和預算文化四種內部契約關系;將這些內部契約關系嵌入預算編制、預算執行與控制、預算調整、預算考核等預算管理流程中,使其發揮約束作用、溝通協調作用、調節作用、考核激勵作用,保證預算目標的實現;將預算契約關系的作用滲透到企業每個業務部門、每項具體業務,保證企業每項業務活動的完成都能為預算目標的完成做出貢獻;在契約型預算管理整個過程中,相關法律法規體現的強制性契約關系是企業和每個預算主體自始至終都必須遵守的。(作者單位為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