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玉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進行講話并表示,中國正在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分享經濟,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分享經濟,將成為互聯網發展新動力,以及全球經濟發展的助推力。并表示要將分享經濟作為國家經濟戰略來加以推動,這就預示互聯網+時代的分享經濟迎來了新的風口。
我國近些年在經濟運行中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一是經濟結構繼續優化,二是就業與居民收入增長較快,三是消費熱點繼續保持熱度,四是化解產能過剩和節能減排取得積極進展。在充分肯定今年經濟工作取得的成績的同時,也要認識到當前經濟運行中還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和矛盾,特別是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風險不容忽視。一方面投資增長后勁不足,融資瓶頸約束凸顯,另一方面,企業經營任然困難,經營環境復雜。
一、互聯網+與分享經濟的結合
“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而“分享經濟”是一個早在1978年由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馬科斯·費爾遜和伊利諾伊大學社會學教授瓊·斯潘思提出的術語,是指能讓商品、服務、數據及才能等具有共享渠道的經濟社會體系。把分享經濟與互聯網+相結合,人們可以將自己的信息發布于網絡平臺,同時通過互聯網這個平臺,了解供求信息,充分利用利用閑置的資源,提供了一種新的供給的途徑,充分的滿足了人們的需求。這種結合,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促進了消費,為傳統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二、存在的問題
(一)分享經濟的主要困擾是監管缺失
由于分享經濟模式出現的時間較晚,對于人們來說還是一個在逐步探索的經濟模式,其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比較空白。比如,房間出租者是否應該納稅等問題。分享經濟是互聯網帶給消費者便利、發展經濟的一個最新佐證。規則制定者和公司應該去關注這個潛力巨大的新型模式,缺乏政策法律支持。
(二)信任問題
信任是分享經濟一直以來面臨的問題 ,與傳統的行業相比,分享經濟將面臨更多的位置因素和風險。例如,長達四五個小時甚至更久車程,與陌生人一起共乘,穿越幾座城市,這樣的乘車模式更需要信任,但人們的信任從哪里來呢?有些通過照片,有些通過文字語言的交流,有些通過見面時的感覺。不同的國家,信任程度也不一樣,這是共享經濟面臨的挑戰。
(三)安全風險
互聯網的發展,使信息的傳播更加便捷,分享經濟可以使人們隨時隨地的發布和獲取所需要的經濟信息,但與之而來是互聯網的安全風險問題?,F在,移動電子設備逐步普及,人們的網絡購物消費行為也日益頻繁,移動互聯網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可是其背后埋藏的隱患不得不令人警醒。虛假交易,網絡欺詐,非法融資,信息竊取,交易者的人身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如何確保分享經濟的交易安全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
三、互聯網+時代分享經濟發展的建議
(一)建立社會信用機制
社會信用體系也稱國家信用管理體系或國家信用體系。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通過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規范市場,構建一個適合信用交易發展的市場環境,保證市場經濟向信用經濟方向轉變,即從以原始支付手段為主流的市場交易方式向以信用交易為主流的市場交易方式的健康轉變,從而增強社會成員之間的信任,為分享經濟的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互聯網監管
分享經濟網上業務的飛速發展,一方面使人們充分享受到分享經濟服務帶來的便利性,另一方面,網絡應用層安全問題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分享經濟發展中急待解決的問題。良好的網絡環境是分享經濟發展的前提,政府應大力支持分享經濟的發展,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原則,加強互聯網的監管創造條件為分享經濟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三)加強技術創新
以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各行業的深度融合和跨界融合,是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內容。經過二十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國互聯網基礎日趨堅實,創新力、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前景廣闊,潛力巨大。進一步發揮優勢,加快互聯網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層次的融合創新,打造新動能、壯大新經濟、引領新常態,既是大勢所趨,也是發展所需。
四、總結
分享經濟已經大駕光臨,傳統的產業,不論是制造業還是服務業,不論是實體產業還是互聯網產業,都需要轉變思維模式,改變行為方式,來適應分享經濟的發展。當然,未來一套有利于分享型經濟在中國成長的環境有望形成,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首先解決了技術層面的問題,各大互聯網公司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在線上建立了一套用戶信用體系,這有利于開展分享型經濟時減少信用成本。(作者單位為北京科技大學成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