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春 祁光明
刑事案件中,被害人人身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或輕微傷、或重傷、或死亡。對于此類損害,救濟途徑有二個,即受害人或其近親屬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或提起民事訴訟。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只能保護物質性損害;在民事訴訟中,受害人所應得到的賠償應與其他人身損害賠償項目及標準一致。
一、問題的提出
甲與乙系同村村民,因瑣事產生矛盾,甲手持尖刀刺中乙的腹部致乙肝部損傷。乙被送到醫院搶救,住院三天后死亡。被害人死亡時,與其妻生育一名8歲孩子。
甲因故意傷害罪被提起公訴,乙因甲的犯罪行為而死亡,乙的人身民事權益如何保護?
二、現行法律規定
現行法律,如《刑法》第36條、第37條、《刑事訴訟法》第一編第七章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如被害人或其近親屬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對被害人的賠償僅限于物質性的經濟損失。
根據《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民事訴訟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如被害人或其近親屬提起民事訴訟,其應受到與其他非犯罪行為侵權同樣的保護。
三、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人身損害的賠償
乙因甲的行為而死亡,甲因故意傷害罪被提起公訴,在刑事訴訟中,乙的近親屬可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關于乙死亡之賠償,乙的近親屬可以主張以下權利:乙的所有經濟損失,如救護車的費用、住院期間的醫療費用、護理費、誤工費,喪葬費,還包括被撫養人生活費、死亡賠償金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
對于被撫養人生活費,雖然是以后發生的費用,但該項費用的發生是必然,而且是物質性的,因而在刑事附近帶民事訴訟中,應得到支持。
關于死亡賠償金,筆者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條第1項和第2項的規定,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不再是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表現形式,因為《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是2001年發布的,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是2003年發布的,雖然在該解釋發布后,《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未被廢止,但前后司法解釋關于精神損害賠償以及死亡賠償金,殘疾賠償金的規定其內容不一致,在《人身損害賠償解釋》中不僅將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列為財產性質損失的賠償項目,而且對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數額的計算標準和方法與《精神損害賠償解釋》中關于精神損害撫慰金數額的計算方法不同。
從這些規定看,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的計算數額與人的生命期限有關,與傷殘者或死者近親屬遭受的精神痛苦無直接關系;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計算數額直接與傷殘者或死者近親屬所遭受的精神打擊、損害程度相關,與傷殘者或死者的生命期限無直接關系。
四、提起民事訴訟被害人人身損害的賠償
甲的犯罪行為致乙死亡的行為,雖然甲的行為構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責任,但從《侵權責任法》的規定來看,甲的行為也是一種侵權,只不過甲的侵權程度非常嚴重,其行為仍符合侵權的特征,因而可以運用侵權民事訴訟的相關法律主張權利。
《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規定,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第四條規定,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
一般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構成一般侵權責任所必須具備的條件。作為侵權的構成要件,都需要有行為、損害事實以及二者之間的因果關系這三個構成要件。
本案中,甲有持刀傷害乙并致乙死亡的行為,該行為的結果是致乙死亡,從因果關系,甲的傷害行為與乙的死亡結果具有真接的因果關系。甲從犯罪構成要件看,主觀具有罪過,從民事侵權角度看,其主觀有過錯。
從甲的行為結合法律規定的情形,甲的行為完全構成民事侵權的特征。
本案中,甲的行為致乙死亡,所發生的救護車的費用、住院期間的醫療費用、護理費、誤工費、喪葬費、被撫養人生活費、死亡賠償金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都應得到支持,此外,還應得到精神損害的賠償。
五、結論
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人身損害的賠償,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物質損失包括除精神撫慰金外的所有損失;在民事訴訟中,其賠償內容除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應得到支持的物質損失以外,還應得到精神損害賠償。(作者單位為內蒙古民族大學政法與歷史學院)
作者簡介:張彥春(1964-)男,法學學士,內蒙古民族大學政法與歷史學院,講師,從事刑法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