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佳
健全的公司治理是企業內部控制有效運行的保證;而企業內部控制總是處于公司治理設定的大環境之中。公司治理是實行內部控制的制度環境,內部控制能否有效運行,與公司治理是否完善有很大的關系。只有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環境中,一個良好的企業內部控制系統才能真正發揮它的作用,提高企業經營的效率與效果,并加強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內部控制概念是1992年美國防止虛假財務報告全國委員會正式定義的:內部控制是一個要靠組織的董事會、管理層和其他員工去實現的過程,實現這一個過程是為了合理地保證經營的效果性和效率性、財務報告的可信性、對有關法律和規章制度的遵循性。
一、內部控制的意義
內部控制實際上就是單位為了提高經營管理效率,保證信息質量真實可靠,保護資產安全完整,促進法律法規有效遵循和發展戰略得以實現等而由單位管理層及其員工共同實施的一個權責明確、制衡有力、動態改進的管理過程。有些企業經營失敗,會計信息失真等情況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都與企業內部控制的缺失有關。因此,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對于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信息披露制度,保證投資者合法權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內部控制是企業實現管理現代化的需要。在現代化生產條件下,一方面要對內部活動進行相互牽制,另一方面也要提高辦事效率,加強各環節間的聯系,這就要求有嚴密的內控制度,使企業管理當局及時準確了解情況,并以制度為基礎統籌安排全局。
內部控制是提高企業效益的途徑。在競爭日益激烈,競爭規則日益規范的今天,一個企業要想獲得生存,謀得長遠發展,首先要具有自我調整和自我改造的能力,還要能夠排除干擾和具有及時應變的能力,同時企業的道德操守、遵守共同的游戲規則是企業能夠參與到競爭中的起碼條件。另外充分調動起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企業具有活力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這就要求企業要建立起約束和激勵機制,兩者都離不開有效的內部控制。
二、內部控制中的難點
一般說來,一項好的內部控制制度,應該達到以下標準:控制觸及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不留下控制死角,也就是說企業的各項管理活動均應納入內部控制范圍;內部控制制度要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也就是說內部控制制度作為一種制度要能真正成為企業管理者的行為規范,便于操作;控制程序規范,過程控制要受到特別重視,也就是說內部控制要形成科學的機制,尤其是把對經營管理過程的控制放在突出的地位,通過控制能防患于未然;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內部控制的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
從目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實踐操作來看,要達到上述標準,實施有效的內控,必須要解決的有以下四個難點:
首先,如何把握授權的度。企業經營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保證這個系統的正常運行合理授權是必然的。對于企業法定代表人,既要保證其經營決策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又要保證其經濟行為的效益性和廉潔性,權力的度量界定是關鍵。現如今一些企業出現重大經濟案件,基本上均是授權不當引起的,是授權過多、權力過大且控制不力的惡果。授權無“度”,將直接制約內部控制效能的發揮。所以,不管那個環節在具體授權時,要準確掌握授權的度,這樣才能保證經營決策有效運作、管理制度有效貫徹、權力制衡得到落實。
其次,如何提高被控對象的授控度。 有效的內控制度是對企業經營的所有環節和從事經營管理活動的所有個人實施全方位控制。這里存在一個控制與反控制的問題,現在不少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舞弊行為時有發生,提高被控對象的受控度顯然成為了內部控制實施中的一個難點。一般而言,內部控制的對象是企業的權力操縱者,是對權力的操縱者權利的約束,也是對權力操縱者之間的權力制衡。這種獨特的控制對象決定了提高授控度的艱巨性。提高被控對象的授控度關鍵有兩點:一是內部控制制度的科學性,二是主要決策者的受控程度。就目前的經濟管理現狀來看,提高被控對象的授控度任重道遠。
再次,如何提升規范控制程度。提起內部控制制度,人們往往想起會計工作崗位,在設置上管錢的不管賬,管報銷的不管稽核等,其實內部控制制度的內容極其豐富,涉及到企業經營管理的所有方面和所有環節。對于一個復雜系統工程的控制,不能靠人治,也不能靠簡單的出納控制、財務管理來實現,而是靠一套科學規范的內部控制制度,用制度來規范管理的行為,讓管理者在從事經營管理活動中,知道干什么、怎么干,按照規定的程度來完成工作任務、接受規定的控制管理,這無疑又是一個難點。
最后,如何提高控制人員的熟練程度。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中心是財務會計控制,承擔內部控制職責的主要是財會人員,因此,財會人員要能真正擔當起內部控制的重任,更新知識,提高操作能力就顯得刻不容緩。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經營管理各個環節實施有效監控的制度,它突破了財務會計的工作范疇,超越了財務會計的知識領域,是投資、金融、市場、營銷、法律、材料、信息等多方面知識的融合,沒有相應的知識支持,內部控制不可能完全到位。同時內部控制需要有相應的組織、指揮和協調工作能力,培養這樣的“全才”,顯然需要很長的過程。
三、強化內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一)從完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入手。作為內部控制的環境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內部控制完善首選應從完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入手。在實際工作中,不論是經營者超越制度行使職權、人力資源政策的隨意性還是內部監督不力,甚至是信息溝通中存在問題,歸根結底都可以在企業沒有建立科學的內部治理結構這一事實中找到原因。
(二)企業必須重視對內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員的選用。內部控制制度設計的再完善,若沒有稱職的人員來執行,也不能發揮作用。企業的用人政策直接影響著企業能否吸收有較高能力的人員來執行內部控制。要杜絕賬戶設置的不合理、紀錄不真實的情況、發揮會計控制的職能作用,則必須重視對內部控制管理人員的選用和培訓,提高財會人員的素質,定期進行考評,獎優罰劣。
(三)加強單位負責人的自覺控制意識。內部控制成敗如何取決于企業員工的控制意識和行為,而單位負責人內部控制的自覺意識和行為又是關鍵。從理論上講,內部控制本身也有局限性,其中主要是單位最高領導人控制的隨意性、搞內部人控制。因此,提高單位負責人自覺執行內部控制的意識顯得尤為重要。
(四)強化內部管理和資金運動過程控制。在會計核算方面,審批崗位、出納崗位、記賬崗位、稽核崗位實施職務分離;在物資管理方面,審批崗位、采購崗位、記賬崗位、保管崗位實施職務分離;在銷售方面,銷售業務崗位、審核崗位、統計崗位、記賬崗位實施職務分離;同時對部門之間的協調、牽制以及實物盤點等也應作出相應的規定。
(五)提高企業的信息化程度,引入企業資源計劃技術。企業管理系統經歷了管理信息系統、物料需求計劃后,目前更為成熟的應是企業資源計劃系統:該系統包括了財務預測、生產能力綜合、資源調度等方面內容,可以配合企業實現全面質量管理、生產資源調度管理控制及輔助決策功能,成為企業進行生產管理及決策的平臺工具。根據庫存數量和預先規定的成本數據,隨時核算庫存價值,這樣就可以有效進行循環盤點。隨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保持庫存紀錄的準確性,減少年終盤點的工作量,甚至取代年終盤點。
(六)發揮內部審計機構的作用。內部審計是強化內部控制的一項基本措施,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責不僅包括審核會計賬目,還包括稽查評價內部控制是否完善,并向企業最高管理部門提出報告,從而保證企業的內部控制更加完善。就內部控制而言,內部審計人員有著極其重要和特殊地位,內部審計應當成為企業內部控制的主要力量。在新形勢下,內部審計應當加強其獨立性和權威性,在企業最高管理層的直接領導下,獨立于有關部門的經濟活動之外,對經濟活動進行審核檢查,并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作者單位為錦州正興置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