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升
一、當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面臨的困境分析
(一) 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明確。盡管目前浙江省絕大多數高校已開設了面向所有學生的創業基礎課程,但創業教學思路不清晰、創業課程實踐性較差、創業教學流于形式等問題;同時對于創業型學生的培養還有一定的盲目性,還未進行科學的篩選和系統的組織;并且從人才培養角度來看高職院校更加側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作為層次更高更為綜合的創業能力,高職院校目前還未有清晰的把握。
(二) 創新創業教育師資不能完全滿足需求。從浙江省內來看,目前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主要集中在學校學工線的輔導員和一部分對創新創業感興趣的專業教師,這樣的師資團隊絕大多數缺乏創業的專業背景、缺乏相關專業知識、更不要說有企業實踐經驗。盡管目前,浙江省各高校都有獨立運行的創業學院,但是師資是制約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最大的短板,這也直接影響學生創業教育的質量,特別是在一些創業實踐環節,教師沒有能力去指導學生參加一些創業型的比賽,這對于一部分有創業想法和創業意愿的學生來說非常可惜。
(三) 創新創業教育缺乏有效的資源整合。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種實踐教育這就需要有一定的投入。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創新創業還停留在初級階段,未能有效地向更深層次層面延伸拓展,比如校內外師資有效整合;學校與企業還未有效搭建創新創業實習實踐平臺;學校和社會,學校與政府在基礎設施、項目保障、實踐孵化等環節未能充分實現資源共享,最終導致創新創業脫離實際。
二、當前創新創業類比賽的現狀分析
(一) 高職院校學生本身創新創業意識較為粗淺。如今,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已經不僅僅停留于創業想法,更多的是需要能夠落地的創業項目,受限于視野和資源高職院校學生很難在競爭愈加激烈的比賽中獲得一席之地;同時目前創新創業大賽相比傳統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在難度上提升不少,這就直接導致學生失去參加創新創業比賽的動力和信心。
(二) 目前創新創業類比賽項目細分程度不明確。從各類比賽來看,很多比賽賽制不合理,沒有一個核心的評價體系去評判創新創業的成功性,很多比賽更為看中經濟效益而忽視學生創業比賽過程的學習積累,所以這極大導致了高職院校學生對于比賽意義的不明確而迷茫,降低對創新創業類比賽的參與度。
三、探索構建“教賽融合”機制的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
(一)探索構建四級創新創業比賽體系。立足目前各類創新創業比賽建立國家、省、市、學校四級創新創業比賽體系,建立校內選拔賽、市賽、省賽、國賽的階梯比賽機制,完善比賽管理辦法和激勵機制,積極參與社會舉辦的各種創新創業競賽。積極開展校內模擬創業大賽、創意挑戰賽等活動,通過比賽將創意創新的理念覆蓋到全校師生。加大優秀項目的孵化力度,為條件成熟的獲獎項目提供成果轉化平臺,重點扶持獲獎創業項目,給予免費入駐學校創業園等優惠政策。
(二) 探索構建創新創業比賽實戰體系。以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為主線,依托各類創新創業比賽,突出應用性、實踐性和創新性,構建“模擬、體驗、實踐、實戰”梯次推進的創新創業比賽實戰體系,如開發ERP沙盤模擬創業活動,開展企業戰略規劃、市場調研、資金運作等企業經營管理活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團隊領導、化解危機、社會交往等方面的能力。通過打通教學和比賽的壁壘,實現參與創新創業比賽可沖抵相關學分,構建系統化全過程的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
(三) 探索構建教賽融合模式的發展方向。通過比賽推動,以導師引領、校企合作、雙向介入等形式打造創新創業師資團隊,努力形成一批創新創業導師隊伍,以此帶動學校整體創業比賽。通過“教賽融合”為切入點,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方案和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持續推進學生創新創業思維和創業實踐能力提升,固話教賽融合成果,逐步形成以創新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創業人才培養新模式。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比賽不僅使學生脫穎而出,也是老師受益匪淺,老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知識和經驗相互滲透和補充使得指導老師業務水平提升,進一步推動師資隊伍建設。
四、結語
當前,從全國來看絕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仍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時期,未來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因此,高職院校應立足于現實,有效整合資源制定合理的創新創業目標,充分發揮“以賽促訓、以賽促教、以賽促創”的“教賽融合”機制,培養更多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創業型人才。(作者單位為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基金項目:金華職業技術學院2017校級教改課題創新創業教育專項項目(20171A8C6);浙江省高等職業教育研2017年研究課題(YB17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