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凝
一、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與財務會計概述
事業單位是我國設置的帶有一定公益性質的機構,事業單位會計單位反映和監督事業單位預算執行及各級業務活動的專業會計。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是在組織內部為實現事業單位的戰略目標,保證各項活動順利開展,確保財產安全而實施的一套程序與政策,內部控制涵蓋組織的一切管理制度、決策計劃、辦法作業程序等,內部控制一般可以分為內部會計控制和內部管理控制。當前新形勢下探究內部控制與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的銜接問題至關重要,一方面事業單位為確保財產完整和安全,需要準確的會計資料;另一方面財務會計是內部控制的核心內容,事業單位通過規范財務會計對收支、現金等要素的核算與審計,保證財務信息真實可靠,組織發揮內部控制功能,為單位內部控制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當前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與內部控制銜接的現狀和存在問題
(一)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意識不強。當前部分事業單位領導和管理人員對內部控制缺乏全面正確的認識,內部控制機制的不健全,崗位職責不清,在內部控制工作上缺乏必要的硬件資源和人力資源投入,缺乏部門間的有效溝通和監督制約;管理工作隨機性強,使得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內部控制制度威懾力不足。
(二)監督機制不健全。日常財務會計與內部控制銜接存在盲點,監督體系管理弱化,事業單位會計偏重于對于收入支出的記錄、核算,重視資金管理和采購管理,忽視固定資產的保全和閑置資產的管理,缺乏系統的固定資產登記、維護、處置實用程序;在建設項目收支核算上控制力度不夠,導致腐敗滋生 。
(三)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人才匱乏,在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審計稽核等方面理論知識欠缺或實際經驗不足,缺乏有效的職業判斷和敏感性,;有部分管理人員法律意識淡薄,職業道德意識欠缺,使得內部控制體系總體效率不高。
(四)控制手段滯后, 控制標準單一。一方面事業單位缺乏全面綜合的內部控制考核指標,缺少必要監督和考核機制,考核指標單一,單純以預算、利潤完成情況作為考核標準;另一方面控制手段仍沿襲舊有管理模式,在原始會計數據的采集、處理、分析上不能有效利用信息化數據技術,降低了管理效果;在會計崗位設置上不相容職務分離不能有效貫徹落實,存在輸入、輸出與信息報送人為操縱的空間,存在會計信息失真和舞弊的漏洞。
三、有效促進內部控制與事業單位財務會計銜接的應用策略
(一)提高內部控制意識,明確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崗位職責。事業單位領導和管理人員要重視內部控制工作,重視內部控制的硬件投入和技術支持,優化單位內部資源配置,協調各部門保證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加強對事業單位會計預算的考核工作,層層落實,促進內部控制制度發揮作用;嚴厲打擊經濟犯罪行為,增加內部控制嚴肅性和威懾力,以發揮內部控制功能并確保其合理穩妥運行。
(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重視會計基礎工作。事業單位會計人員要切實把會計核算工作落實到位,重視會計基礎工作的實效性,健全會計制度建設、改革會計核算管理理念,完善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方法、改進會計科目設置,拓寬會計核算管理范圍;加強會計核算監督管理,注重重點崗位和重點環節的監督控制;事業單位應根據自身的實際加強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基建費用、采購成本等關鍵環節上的控制,避免各種浪費或不當支出等情事發生;實行內部會計稽核、財產崗位 輪換以及財產物資清查等會計制,以客觀性、謹慎性和全面性地反映資金的來源和去向,以提升事業單位服務社會的效能。
(三)提高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業務知識過硬、思想業務素質高的管理隊伍是制度落實的有效保證,管理人員要積極學習先進管理經驗和核算方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管理水平,事業單位通過培訓和教育提升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質和責任意識,完善績效考核建設激發員工的主觀能動性與工作積極性。
(四)促進內控手段更新,優化內控管理。優化會計管理手段,運用計算機、網絡、管理軟件等信息化管理手段,重視會計信息數據的整理分析,完善數據處理與加密技術,加強事前評估、事中控制 和事后審計等內部控制制度的落實;強化會計工作的不相容職務分離的控制,推行會計委派制度,強化財務收支審核,提升事業單位財務報表質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研究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與事業單位財務會計銜接具有重要現實作用。事業單位要提高內部控制意識、完善會計基礎工作、建立健全會計制度建設,提高管理人員業務能力和水平、改革優化內控手段,以維護國家與人民財產利益,保障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有序順利開展。(作者單位為黑龍江省松花江航運樞紐建設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