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宋云峰
現代企業是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企業的發展直接關系到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但是,隨著外部市場環境的復雜化,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風險,因此企業全面管理迫在眉睫。本文首先概述了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理念的相關內容。其次,本文指出了現代企業全面風險管理中存在的不利因素。最后,本文得出了現代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模式,包括:不斷提高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意識、加強風險管理組織體系建設、對風險管理流程進行科學管理以及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
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到新的階段,企業面臨競爭不斷激烈的局面。無論從外部還是內部來看,企業都面臨這諸多風險。如果企業不能很好地管理風險,則會引發諸多問題,并且面臨市場淘汰的風險。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就應當在運營中注重風險防范和應對,建立全面風險管理理念。從現代企業來看,全面風險管理理念已經初步建立,但是在發展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制約了企業的健康發展。因此,企業應當不斷優化全面風險管理理念,同時注重對全面風險管理模式的探索,從而找到符合自身發展的模式,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一、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理念概述
(一)全面風險管理的概念
根據美國COSO(發起人委員會)給出的定義,全面風險管理是指由企業董事會、管理層及相關部門組織實施,在企業戰略制定等各項活動中,對企業潛在風險進行識別并進行管理,從而實現企業目標的過程[ ]。
(二)企業風險來源分類
按照不同的分類方式,企業的風險具有不同的來源。本文主要從風險來源看,將企業風險分為戰略風險、財務風險、市場風險、運營風險和法律風險(見表1)。
(三)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流程
本文將風險管理流程分為五個階段(見圖1),不同階段有具體的管理方法和要求。
第一階段:從戰略、經營等角度,結合企業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設定風險管理的目標。風險管理目標是全面風險管理的基礎,有了目標企業才能確定工作方向。
第二階段:企業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確定愿意并能夠承擔的風險數量,同時綜合考慮企業各方面因素來確定風險偏好和承受范圍。
第三階段:通過收集初始信息資料,查找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就是風險識別的過程。
第四階段:借助專業的風險評定方法,對識別出來的風險進行評估,根據風險大小評估對企業的影響。
第五階段: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對企業面臨的風險進行管理,采用規避、分散和轉移風險等手段,對風險進行應對。
二、現代企業全面風險管理中存在的不利因素
(一)風險管理意識不足
一方面,企業管理人員缺乏風險管理意識。部分企業對全面風險管理的認識不到位,缺乏前瞻性和全面性。很多企業只是從表面上建立了風險管理意識,但是并沒有認真的探討和執行。在風險管理工作中,管理層表現的較為被動[ ],并沒有從思想上重視風險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企業員工缺乏對全面風險管理深入的認識。從諸多企業風險案例中可以看出,企業員工對全面風險管理的認識并不深入,在實際工作中經常忽視風險管理的執行,從而引發了操作風險。企業員工是風險管理工作執行的主體,如果員工的主觀能動性不能很好地發揮,則會影響全面風險管理理念的形成。
(二)風險管理組織體系存在問題
案例:中航油是亞太地區一流的石油交易企業,在業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2004年由于對油價的錯誤估計,導致公司超過5億元的虧損,不得不申請破產保護[ ]。究其原因,不僅包括外部復雜的經濟環境影響,最主要的是公司內部對風險管理的缺失,特別是董事會的作用未得到有效發揮,組織體系存在風險隱患。
上述案例表明,企業的風險管理組織體系一旦出現問題,則會增加企業的運營風險,最終可能引發風險事件的發生。董事會是企業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關鍵組成,對股東大會負責,如果董事會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則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企業應當不斷加強對風險管理組織體系的建設,保證相關組織部門各司其職。
(三)風險管理流程不夠科學
現代企業中,很多企業的風險管理流程不夠科學,缺乏相應的階段,造成風險管理不全面、不完整的問題。首先,部分企業在進行全面風險管理時,沒有設定明確的風險管理目標,導致風險管理內容出現偏差,與企業目標相偏離,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其次,部分企業在風險管理中未設定風險偏好,未能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設置風險的承受范圍,導致企業在風險增加的情況下,無法做出正確的決策。這樣會增加企業做出錯誤決策的概率,不利于風險的規避。最后,部分企業存在風險識別不全面、風險評估方法不科學、應對方法不合理等情況。如果不能保證風險管理流程的科學性,則企業風險必然會增加。
(四)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不健全
企業內部控制與全面風險管理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二者相互促進,共同促進企業的發展。因此,如果內部控制體系不健全,則會影響全面風險管理的效果。從現代企業來看,一方面企業內部環境制約了內部控制體系的發展。例如,部分企業不重視企業文化的建立和發展,部分企業不注重對人力資源的管理等等,這些問題都會影響內部控制體系的完善。另一方面,很多企業存在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問題[ ]。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原則和行動指引,如果制度不健全或者存在問題,則不利于企業解決自身問題,從而可能會發生相應的風險事件。
三、現代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模式
(一)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意識需要不斷提高
一方面,企業管理層應當加強對全面風險管理的重視。管理層對于企業來說具有領導和帶動員工的重要作用,只有管理層不斷加深對全面風險管理的認識,才能形成全面風險管理文化。風險管理文化的形成有利于提高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從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另一方面,不斷加深企業員工對風險管理的認識。企業應當通過培訓學習等方式為員工全面風險管理的相關知識,讓員工對風險管理的認識不斷加深,從而在日常工作中時刻保持風險管理的理念。這樣不僅能夠降低員工的操作風險,而且有利于員工自覺規范自身行為,降低企業風險。
(二)加強風險管理組織體系建設
第一,充分發揮董事會在企業組織體系中的職能。董事會承擔著全面風險管理的最終責任,因此董事會有權知曉企業的各項投資決策,并為企業運營戰略等內容的制定提供意見。
第二,企業應當明確各組織部門的責任。對于管理部門及執行部門,企業都應當明確其職責,建立嚴格的追責制度,保證在風險發生時能夠準確找到問題的歸屬部門,這樣有利于問題的及時解決和風險的應對。
第三,企業應制定科學的組織管理體系。企業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設定科學的組織部門,不斷加強組織體系建設,避免出現機構冗余、組織無序等問題。科學的組織管理體系是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重要保證和有力支撐。
(三)對風險管理流程進行科學管理
首先,企業應當設定明確的風險管理目標。企業的風險管理目標應當與企業的經營目標具有一致性,風險管理目標不僅要達到降低風險的目的,而且要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風險管理目標應當明確、具體、具有可操作性。
其次,企業應當設置符合實際的風險偏好。企業應當對自身情況進行合理分析,設置合理的風險承受范圍和數量,根據實際情況設置風險偏好。風險偏好的設置有利于企業正視自身情況,避免風險擴大化。
最后,企業應當保證全面風險管理的執行。企業在進行風險識別時要保證全面性,全面識別出自身存在的風險問題。在風險評估階段,要采用科學的評估方法,避免盲目性。在風險應對階段,企業要保證應對措施的實用性和可行性。
(四)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
一方面,企業應當創造有利于內部控制體系的內部環境。例如,建立企業文化體系,營造良好的企業內部環境。同時,對內部存在的運營問題和人力資源等問題進行有效管理,避免其阻礙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
另一方面,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需要不斷完善。制度是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保障,企業只有不斷完善內控制度,才能形成內部控制規范,從而促進內控體系的完善。而內部控制體系的完善則有利于全面風險管理的實施和發展。(作者單位為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嘉興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