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蓓蓓?楊東旭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過去的30年浙江在國際科技合作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新時代背景下浙江面臨著高層次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參與度低,政府科技服務難以滿足井噴增長的科技服務需求等挑戰。本文以政府管理視角,在浙江現有國際科技合作體系基礎上,探討立足浙江本土的國際科技合作管理新范式。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一帶一路”是我國新一輪發展的重要引擎,中國投入超千億美元資金全力打造,這正是浙江落實一批重大國際科技項目、加快對外投資建設的重要時機。在新時代背景下立足浙江本土特點,從政府視角出發,研究浙江省如何完善國際科技合作管理職能,把握好一帶一路的機遇與挑戰,具有現實意義。
一、浙江國際科技合作戰略與政策演變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全面實施改革開放的國策,國際科技合作事業逐步恢復。1978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加強國際科技合作與技術交流,邀請外國科學家、工程技術專家來華講學,加強我駐外機構的科技調研工作,積極參加國際學術組織與國際學術會議等活動,積極有計劃的派遣科學工作者出國考察、學習”等等。浙江省在改革開放初期主要圍繞以上幾方面開展,確立國際合作方針、建立人才引進管理機制,率先開展與蘇聯、東歐國家的科技聯系,后逐步與發達國家全面建立科技合作渠道。
目前浙江已經建立了以科技考察與會展、引才引智為點,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為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為面,多元化、點線面結合的科技管理體系。近十年,浙江省一共組織實施了近500 多項省級國際合作項目,投入超過 2 億元財政資金資助各項科技合作活動,承擔了一百多項國家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爭取了國家近3億元科研經費。在海洋、環保、化工、水稻、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建成了80余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浙江在俄羅斯烏蘇里斯克、泰國、越南布局了3個國家級合作園區,在越南、烏茲別克斯坦及博茨瓦納設立了3個省級合作園區,政府通過產業轉移、經濟貿易的手段推動浙江與“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進行科技合作和技術輸出。
二、“一帶一路”戰略給浙江科技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浙江民營經濟活躍,特別在跨境互聯網電商、國際并購、內外合作等方面已進行了大量探索,積累了豐厚的經驗,為一帶一路政策的實施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和技術基礎。浙江是民營中小企業匯聚的大省,隨著省內市場日趨飽和,人工薪酬水平不斷上升,工業用地日趨緊張,亟需尋找“出口”。 除去新加坡、以色列等少部分發達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部分處于工業化水平低,國內經濟落后于中國,高度依賴于農產品及資源出口,國內有富余的勞動力和土地,急需提升工業化及科技水平。近年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國際糧價、鋼材、礦產等價格下跌,這些國家的財政壓力不可言喻。通過聯合研發、技術轉移、項目投資、人才共同培養等國際科技合作手段,加強浙江對外的科技輸出,一方面可帶動發展中國家的科技發展,同時完成浙江的過剩產能輸出;另一方面以科技作為國際關系聯系的紐帶,以科技為國際經濟合作的承載,增強中國在“一帶一路國家”的影響力。
三、“一帶一路”戰略給浙江科技發展帶來的挑戰
(一)高層次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數量不多
21世紀中國的國力及科技水平不斷提升。中國科學家參與重大國際科技項目逐漸增多,比如中國科學家參與了人類基因組計劃、“伽利略”計劃、國際熱核實驗反應計劃、人類蛋白質組計劃、人類腦計劃、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等等多項世界級的頂尖科研項目,但是和發達國家相比,浙江省的科學家、機構參與的項目數量依然是不多的,其中由中國主持的項目更少。浙江省雖然在科研投入上位居全國前茅,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眾多,但是在重大頂尖的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的參與上嚴重不足。
(二)政府服務難以滿足井噴增長的科技服務需求
在國際科技合作管理方面,浙江省政府的宏觀調控手段主要體現在管理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組織企業、院校參與國家科技計劃,設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組織國際交流與會展等方面。政府宏觀層面的管理職能在個別、重大項目上的推動力有限,重點不夠突出。2016年浙江省率先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通過“一窗受理、集成服務、一次辦結”的服務模式創新,讓企業和群眾到政府辦事實現“最多跑一次”的目標。在科技相關政務服務領域,浙江已退出了科技網絡服務窗口,比如浙江省技術云服務平臺,浙江省科技廳網上辦事大廳等,有效簡化了浙江省科技廳網上辦事流程,在簡政便民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是國際科技合作不用與一般的行政審批事項。具有經費數額大、涉及人員多、審批層級多、多部門協調的問題,特別是諸多重大項目及高層次人才引進皆需“一事一議”才能實現項目落地。這對基層科技管理工作者在國際合作經驗及科技管理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政府部門的國際科技合作的管理人才隊伍也較為薄弱,人員不足、經費缺乏,特別是一些市縣基層部門的科技管理人員,缺乏國際科技合作管理經驗,服務水平有限。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浙江國際化水平的推進,政府的科技服務平臺日益難以承載井噴發展的科技服務需求。亟待完善國際科技服務體系,補充大量專業性、國際化水平更高的服務平臺。
(三)缺少為國際項目及國際技術轉移提供金融擔保政策性保障的機制。
從政策性擔保體系來看,浙江省尚缺少類似日本國際協辦銀行等為企業海外科技項目投資,及研發提供融資擔保的政策性金融機構。目前,在經濟貿易方面,浙江雖有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等保險、金融公司提供類似業務,但是融資額度較小,在技術轉移和科技項目合作方面的支持力度和保障水平都有限,無法完全滿足浙江企業應對境外投資科技項目的風險需求。浙江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多邊政治保障機制亟待出臺。
四、浙江省國際科技合作完善意見
(一)建立一批高水準,有針對性的國際科技合作服務機構和國際專利交易平臺及數據共享平臺
浙江民營企業發達,特別隨著互聯網企業的崛起,對政府科技服務的要求不僅在量上,更在服務模式上有新的需求。特別在國際科技合作方面,應重視非政府組織、民間組織、科技協會的資源和力量,充分發揮浙江在出口方面的優勢,鼓勵民營國際科技轉移機構、金融平臺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業務,建立起通暢有效的溝通橋梁。有效推動科技成果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流轉,鼓勵技術和過剩產能輸出。浙江省政府層面應積極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重點省份、城市的政治洽談,積極探索浙江口岸與國內、沿線國家的節點城市的口岸簽訂互聯互通協議,建成“單一窗口”,推進“一站式”作業,完善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監管體制的建設,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為科技在國際間的流通開辟有效服務保障。
(二)促進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技術輸出,加強對發展中國家地區的技術合作與援助,鼓勵技術難題跨境聯合攻關
科技援助不僅能促進發展中國家的整體經濟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全人類社會的發展。同時也是國家間友誼建立的重要橋梁。浙江是中國主要從沿海發達省之一,有能力也有責任承擔部分對外援助使命。隨著一帶一路政策的推進,浙江政府可有針對性的與浙江省建交的發展中國家地區建立定期的科技培訓活動,鼓勵浙江科技企業到亞非地區設立分支科研機構。
特別在互聯網金融、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浙江具有明顯的技術和產業優勢。浙江省科技廳可設立“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合作專項”,優先援助一帶一路欠發達地區,促進雙邊及多邊聯合科研項目的立項和落地。重點推動在新能源、新材料等可持續發展相關項目在東南亞東歐等地區的科研合作項目。借助浙江在互聯網經濟方面的優勢,鼓勵浙江先進技術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輸出,特別在大數據、國際支付、物流等領域,通過的技術輸出促進浙江經濟和過剩產能的輸出,最終實現互惠共贏。
(三)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知識產權的合作
鼓勵浙江企業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注冊商標和專利。對在一帶一路國家境內注冊專利的浙江企業及個人提供資金獎勵。同時聯系特定國家地區探討建立與雙邊、多邊的專家庫聯盟及信息共享。同時可設立專門的國際科技合作專家智囊團平臺,聯系浙江各行業協會、聯盟,為浙江企業開辟有效便捷的國際知識產權培訓咨詢平臺,定期進行企業知識產權培訓,提高浙江企業的國際視野,建立海外布局意識,及為浙江企業提供國際知識產權公益服務和幫助浙江企業海外維權。
五、結語
“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央著眼全球,進行國際戰略布局的重要舉措。面對新的機遇,浙江在國際科技合作領域應發揮我們在數字經濟、物流航運、國際投資等方面地區位優勢,有效借用經濟輸出進行科技合作,“走出去”與“引進來”并舉。激發民營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的能動性,實現部分政府管理職能下放,調動民間力量和市場的調節作用。逐步完善政府服務水平,全力打造有代表性的,具有國際領先水準的國際重大科技項目。(第一作者單位為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第二作者單位為浙江旅游職業技術學院)
基金項目:浙江省科學技術廳軟科學研究計劃“一帶一路”戰略下浙江省國際科技合作的新型范式與路勁研究(編號2017C3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