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的管理中,財務管理占有重要的地位,多方面反映和影響著企業的經營,而財富最大化作為其中的管理目標也逐漸被更多的企業所采用。通過與目前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幾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觀點進行比較和論述,體現了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的優越性,同時也指出了目前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存在的問題,并由此提出一系列建議,以期能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因為它是通過價值形態對企業資金運動的一項綜合性的管理,滲透和貫穿于企業一切經濟活動之中。企業財務管理是從企業管理中分離出來的一項專門從事企業資金籌集、資金投資、資金分配的管理職能,其本質是一種價值管理,是對企業再生產過程中的價值運動所進行的管理。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目標是確立企業經營發展目標的重要方面。
一、企業財務管理的地位
企業財務管理所涉及的主要范疇是資金運作,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中幾乎都在一定程度上間接或直接地受到財務管理調控。隨著計劃經濟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基礎性的地位的確立,在很大程度上擴大了當今財務管理在企業生產中的作用,不僅為國內企業發展壯大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同時自負盈虧作為企業需要的經營目標,也要求其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的贏利。
以財務管理為中心所強調的是財務管理的中心地位,而決不是要忽視和否定企業的其他管理工作的作用。企業為實現其生存、發展和盈利的目的,需要實施各種管理,財務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項。財務計劃指標的完成、財務管理目標乃至企業目標的實現,直接依賴于企業各項具體管理工作的配套,如生產管理、質量管理、技術管理等等。企業財務管理和其他管理工作之間不是相互獨立和分離的,而應相互滲透,以財務管理思想去指導和實現企業經營的總體目標。離開了其他管理工作的配套和協調合作,財務管理也只是空中樓閣;而離開了財務管理的指導,其他管理工作也是盲目的。
二、與其他目標進行比較
利潤最大化目標在我國和西方都曾是流傳甚廣的一種觀點,源于19世紀初亞當斯密的企業利潤最大化理論。這種觀點認為:利潤代表了企業新創造的財富,利潤越多,說明企業的財富增加的越多,越接近企業的目標。然而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沒有考慮利潤的取得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因素,但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可以用股票市場價格的高低來衡量,它受預期每股盈余的影響,反映著每股盈余的大小和取得時間,也受企業風險大小的影響,可以反映每股盈余的風險。
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是指通過企業財務上的合理經營,充分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與報酬的關系,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使企業總價值達到最大。從理論上看,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目標頗有道理,但在可操作性上卻存在著難以克服的缺陷,如未來各年的企業報酬和企業風險相適應的貼現率很難預計,而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的可操作性比較強,許多人認為股票市場價格的高低體現著投資大眾對公司價值所作的客觀評價,很大程度上能直接體現股東財富。
凈資產收益率最大和每股利潤最大化目標的特點是把企業實現的利潤額同投入的自有資本或股本股數進行對比,能確切地說明企業的盈利水平,但在現實生活中實施的時候會出現明顯的盈余操作的現象,雖然這樣的問題可以通過合理地協調經營者同所有者的矛盾適當化解,但卻維以根本解決。而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目標,經營者基于接受委托人提高資本報酬增加股東財富的利益目標,應最大限度謀求股東和委托人的利益目標,應最大限度謀求股東和委托人的利益,因此可以避免利潤操縱的現象。
三、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存在的問題
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目標,考慮了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具有可操作性,同時又能避免利潤操縱。而為了更好地達到上述要求,企業就必須正確處理收益和風險的關系、目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該目標可用每股收益、股利支付率等定量性指村來表示,所以它具有貨幣性、明晰性、可控性特征,但它同時面臨諸多的現實問題,如企業內控機制不完善、與社會經濟效益存在矛盾等。所以,全面清楚地認識當前所面臨的問題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確保這一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
(一)股東財富最大化的適用范圍相對較小,加之資本市場不完善。無論我國還是西方,上市公司在全部企業中只占極少一部分,大量的非上市企業不可能采用這一目標。即使對上市公司而言,股票市場價格也要受多種因素包括非經濟因素的影響,股票價格并不總能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也難以準確體現股東財富。
(二)企業目標和社會目標存在一定的不一致,雙方經濟效益存在矛盾點。在有些方面,社會目標和企業目標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一些企業基于不當的手段,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這種做法雖然達到了企業的目的,但沒有很好地履行社會責任,會損害整個社會的利益。
(三)內控機制不完善,財務管理不到位。一些企業尚未形成完善的內控機制,在會計事項、會計人員權責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進而對企事業的健康發展帶來影響。
4、風險意識薄弱,股東利益受損害。在進行投資的過程中,缺乏風險的全面分析,勢必造成企業生產經營的巨大風險,股東利益受到損害。
四、對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的建議
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針對資本市場,擴大股東財富最大化的適用范圍。我國應強化國際環境下的交流,進一步完善我國的資本市場。當前,實現股份制已對企業的發展帶來好處,對此,現代企業正通過股份制解決企業大量資金支付利息等方面的壓力。這樣,絕大部分的企業紛紛加入股票市場,那么就擴大了股東財富最大化實用范圍,我國資本市場也日趨完善。
(二)履行社會責任,為生產經營謀利。企業的天性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此過程中,企業應遵循國家法律、履行社會責任,方可在生產經營中謀利。所以,現代企業在發展中,應兼顧多方因素,基于長遠利益,方可實現股東財富的最大化。
(三)強化企業的內外部監督和監管力度。強化監事會的內部監督作用,股東們可以更好地了解、掌握經營者的行為;建立和完善獨立董事制度,提高監控功能,降低代理成本,是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徑;加強審計獨立性,提高審計質量,增加企業經營者行為的透明度才能避免股東因信息不對稱遭受的損失的可能;健全外部法律監督和市場內部約束機制,保護股東權益。
(四)強化風險意識,形成完善的風險分析系統。企業應強化風險意識,對生產經營中的風險進行辨識,進而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規避。同時,逐步形成完善的風險分析體系,對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并且提高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在處理風險與收益上,做到利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提高對風險的抵御能力、對利益謀取的主觀能動性。
不確立企業財務的預期目標,就難以保證企業財務管理的科學性。股東財富最大化作為目前比較有代表性的目標之一,優越性是不容忽視的,但同時也應該注意到它的一些問題,并做出相應調整。(作者單位為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作者簡介:鄭新忠(1969一),男,湖南省慈利縣人,碩士,會計師,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