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的重要主干課程之一,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要求應用型本科院校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必須將實踐與理論并重,突出實踐教學在課程中的重要地位,不斷優化財務管理課程的實踐教學體系,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操作機會,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崗位職業能力,讓學生畢業后能直接適應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本文從完善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迫切要求入手,探討了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構建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措施。
一、引言
實踐教學是應用型本科轉型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它決定著人才培養的質量規格能否適應地方經濟發展。2015年11月,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出臺了《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要求地方本科高校加快轉型步伐,直接面向地方和行業發展培養人才,更好地提升學習者的技術技能、就業質量、創業能力。然而,在地方普通高校的轉型發展中最難的是課程體系轉型,尤其是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和創新。
二、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實踐教學計劃安排不合理
應用型本科院校在財務管理課程設置中還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實踐教學計劃制定的不合理,課內實踐教學所占比例偏少。
(二)實踐教學內容缺乏創新
雖然各院校人才培養方案中財務管理課程都開設了課內實驗和實習,但實踐內容沒有與企業財務管理的崗位職業能力接軌,設置的實踐內容比較單一,習題、案例居多,單項驗證性實驗居多,缺乏綜合性、開放性的實踐項目,導致學生普遍認為實踐教學比較枯燥,仍然處于被動地位,削弱了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束縛了學生創新思維,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得不到提高,無法勝任企業財務管理崗位的需要。
(三)實踐教學條件得不到充分保障
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對各種軟硬件條件的依賴程度較高,需要在軟硬件上給予有力的保障。但從目前學校情況看這些條件的保障力度是不夠的。一是校內實驗室建設投入不足,實驗設備和財務軟件更新較慢,前期的財務管理軟件實用性不強;二是校外實踐基地建設不足,流于形式的校企合作比較普遍,行業企業的參與度不高;三是缺乏專業的實踐指導教師,現有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不強,缺乏財務管理的行業背景和實踐經歷。
三、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是以社會需要為導向,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宗旨,以實踐教學模式為載體,以實踐教學條件為保障而建立的系統化的教學體系。
(一)財務管理課程理論教學體系構建
理論教學體系是實踐教學的有力支撐,學生要深刻理解所學財務管理基本理論、方法、技能與實際崗位工作任務的關系。明確企業財務管理崗位的設置、工作任務以及不同崗位對知識與能力的要求。因此,財務管理理論體系要立足于企業實際經營運作,將實踐有效融入到課堂,使學生置身于財務管理情景中,認知財務管理是以資金運動為主線,在資金的籌集、投放、營運、分配等活動中進行科學的財務預測、決策、預算、控制、分析等業務,并具備對企業經營規劃、籌資規劃、投資規劃、供產銷決策、成本控制和成果分析等職業能力。
(二)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方式構建
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方式構建應緊緊圍繞創新驅動發展、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國家重大戰略,通過設立課程實驗、教學實習、綜合專業技能模擬訓練、畢業頂崗實習、假期社會實踐、專業社團活動,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研究、大學生科技孵化園活動,第二課堂、各類學科專業競賽等多種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基本專業能力、綜合業務能力、創新創業能力、應用研究能力,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的能力。
(三)財務管理課程實踐內容構建
專題實踐。課內專題實踐主要培養學生的基本專業能力,該部分實踐內容的安排要圍繞理論教學來細化財務管理課程的崗位工作任務和目標,讓學生知道每一個核心理論知識所支撐的實踐項目和學生要達到的崗位職業技能,然后再根據所分解的崗位職業技能來精心設計課程實踐內容。專題實踐要避免習題課的翻版,多設計一些層次分明、內容連續、與企業用人需求密切結合的實踐項目,開擴學生視角,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如,該門課程可根據教學進度安排,結合具體項目創建來設置籌資決策、投資決策、營運資金管理決策、分配決策等實踐項目,并對學生的實踐成果做出及時評價。
綜合實踐。課內綜合實踐主要是提升學生的綜合業務能力,該部分實踐內容要安排在財務管理課程內容全部講授之后,利用教學實習周來完成。主要內容有網中網財務決策模擬、ERP沙盤模擬、EXCEL財務建模。通過對學生進行專業組隊,讓每個團隊模擬企業生產經營,如劃分市場、購置設備、采購原材料、生產產品、融資貸款、投資決策等經營環節。團隊要模擬企業內部不同的職位分工,包括總經理、財務負責人、生產車間主任、供應部門負責人、銷售部門負責人等,要求各個團隊對市場環境進行預測,制定財務策略,模擬企業運營中的各項財務活動,作出重大財務決策,從而培養學生團隊意識,提升學生專業綜合能力,提高學生應用財務軟件分析處理財務管理實際業務的能力。
素質創新實踐。課外素質創新實踐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使學生把所學知識、能力運用到實際中去解決具體問題。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把學科競賽的相關模塊嵌入課程實踐教學體系,實現以賽促練,以賽促學。
(四)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條件構建
加大校內模擬實驗室建設。校內模擬實驗室是財務管理學生進行模擬實訓的重要場所,學校應加大建設經費投入力度,創設課程獨立實驗室,購置先進的財務管理軟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模擬實訓機會。
加強實踐型教師隊伍建設。學校要重視教師的實踐能力培養,定期開展培訓、進修、研討、考察等活動,鼓勵教師到企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部門掛職,積累實際工作經驗,將其與財務管理理論知識相結合,從而為學生設計出符合實際工作需求的實踐項目。鼓勵教師參加學術交流、企業財務方案設計、理財咨詢與服務等活動,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同時,學校還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變聘請為引進,把一些知名企業的高級財務管理人員引入作為專職實踐教師,傳授實際工作經驗,提高實踐教學效果。
加大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是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行之有效的一種教學模式。它不僅是教師提高實踐業務能力的平臺,也是學生實習就業的場所。學校要主動尋求與企業、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投資公司、教育產品服務研發機構的合作,實現人才的培養、培訓及輸送,實現互利雙贏。
四、結論
應用型本科院校在財務管理課程建設中要加大實踐教學比例,合理安排實踐環節,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不斷創新實踐教學方式,建立起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緊密聯系,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機會,提高學生崗位職業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同時,學校還要加強與行業企業的融合辦學,走產、教、研合作辦學之路。(作者單位為吉林農業科技學院)
作者簡介:馬桂秋(1969—),女,漢族,吉林省吉林市人,碩士,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