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朋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日益加劇,國企在原有的管理基礎上進行改革已經成為新的發展趨勢。國企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的同時,降低過期的運行成本。本文通過查詢大量的文獻就國企改革對經濟增速的提振效應進行深入研究分析,旨在推進國企進行實質性的市場改革。
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社會經濟高速增長,但是從2012年開始,經濟增長的速度明顯放緩,這就需要國家制定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來加快改革提振經濟增長動力。通過查詢我國2011年到2016年半年的GDP統計表,在2011年我國的GDP增速為9.5%,2015年為7.2%。下降了2.3個百分點,尤其是重工業部門GDP的增速下降更加明顯,我國重工業企業在2011年GDP增速是13.9%,在2015年下降到了8.5%,下降了5.4個百分點。但在自從進入2016年以后,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有增無減,僅僅在2016年上半年,我國重工業的增加值僅增加了6.3%,和2015年上半年相比又下降了2.3個百分點。要想保證我國經濟穩定增長,就必須從多個方面進行入手,加快國企改革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穩定增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主要就是研究分析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以及特點,探討國企改革對于經濟發展的影響,以及國企改革措施對經濟增速的提振效應分析,從而創新改革模式,順應市場變化,做好內外部控制管理,促進經濟增速
一、國企改革的方向
國企分為公益類以及商業類兩種,對于公益類國企來說,因為本身的地位,可以保持現有管理體制不變的情況下,對于一些具體的管理體系進行強化調整,這樣就可以更好地發揮公益類國企的作用,保證國家的安全,也能快速的提高生產經營效率,降低成本來提高服務質量。另外一種就是商業類的國有企業,因為需要面對日益競爭激烈的大市場,就需要加強內部管理機制的改革,主要的生產目標就是獲得效益最大化,保證市場競爭力的提升,奠定國有企業的支柱地位,抓提高影響力,推動實質性的市場化改革。國企改革的正確與否將決定提振經濟增長的效果好壞,在保證資本生產效率提升的情況下也要實現更多的動態配置,能夠將這些原本固定的資本配置投資與生產效率高甚至是國外的企業中,這樣就能促進國企創造更多的增加值,而且能夠保證市場的良性競爭,國企以及非國企共同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效益的快速提升,國家經濟實力的穩固上漲。
二、國企改革的重要意義
(一)資本生產效率的提高
有數據顯示,非國企產業通過改革,創造了更多的增加值,使其原本的固定資產得以快速的提升,從而提高資本的生產效率,而很多一部分私人企業在創造增加值方面遠遠大過于國企,在這種形勢下,國企要在新時期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進行改革,也只有通過改革才能提高整體的市場經濟朝著更加快速明朗的方向發展,國企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只有國企的價值和作用得以充分的發揮,才能更好的提升我國的經濟實力,使得中國能夠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因此國企改革勢必會創造更多的增加值,提高整體的生產效率,從而實現資本的快速增加。
(二)資本動態配置的提高
前面分析了,通過數據顯示我國的國企整體的資本生產效率是比較低下的,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國企和非國企之間要搭建更多橋梁,使得資本的動態配置可以更高效,但是由于我國的國情以及現狀,將國有企業新增的一些資源配置到非國有企業中是比較有難度的。但是非國有企業的生產效率也確確實實比國企高得多,獲得的投資卻很少,這主要是因為國家的大形勢之下,國有企業相比于非國有企業能夠更加容易地從銀行那邊得到貸款去運作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而且國企每年都不需要將自己獲得的紅利分配給投資者,因為本身就具備非常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績效考核體系,能夠將產品的價值無限擴大,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也比其他企業大得多,所以在將資本運作投資方面,國企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這樣一來也就導致了國企的生產效率低下,獲得的投資力度卻很大,因此需要進行國企改革,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資本的動態配置效率,通過更多的資金注入到非國企產業中,從而提高非國有企業的資本運作能力,這樣一來也能快速的提升國有企業的生產效率,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促進其他企業的效益提升
國企在某一個區域內進行改革,勢必會帶動其他產業在生產以及效益方面發生變化,因為國企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國企進行改革之后,很多非國企就會自發地去學習以及溝通,從而增強同行業之間的競爭力度。國家為了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就需要實現快速的經濟增長,而這首先就要集聚效應產生的規模優勢以及產業的配套能力都能得以快速提高,也只有這樣才能支撐國家的經濟實力源源不斷的提高。通過文獻資料也驗證了國企進行改革不但能夠提高自身的資本運作能力以及生產效率的提高,同時還能保證其他企業外部的效益,促進生產正向外部溢出效應,從而壯大我國的經濟實力,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三、國企改革對經濟增速提振效應的影響
本文在國企改革對經濟增速提振效應研究中,以DRC-CGE為基礎,建立了一個能夠反映國企行為特征的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三種不同的國企改革路徑:第一種,在2015年到2024年10年期間,是每年對5%的國企進行改革,把國有全資或者控股轉變為非公資本控股,到2024年國有企業的生產規模在原有的基礎上總共下降42.5%,在一過程中不考慮國有企業每年的增長率,只是按照靜態進行計算。第二種,如果每年對10%的國有企業進行改革,到2024年國有企業的產生的生產規模降會下降到67.8%。第三種,如果每年對20的國企進行改革,到2024年國有企業生產規模將會下降90.5%。根據該模擬的結果可以看出看,在最小的改革的背景下,也就是第一種改革路徑下,我國GDP每年大約要提高0.35個百分點,在2015年我國GDP增加了3135億元左右,和不改革相比高出大約0.54%,按照第一種改革路徑到2024年GDP將會比不改革的情況下多處于大約3.25萬億元,達到基準GDP總量的3.15%。在第二種改革路徑下,我國經濟每年提高大約0.47個百分點,而第三種改革路徑大約提高0.52個百分點,但是后期的增長速度就會比較困難,在國企改革的前期,促進經濟增長的途徑主要來自于要素配置改善的直接效應,而后期則主要來自于外部溢出的間接效應。
四、創新國企改革模式,促進經濟增速
(一)國企與市場和政府之間的關系調整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我國的國有企業在新時期下的發展需要應對更多的挑戰,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因此要完善各項措施來實施市場化的改革,首先,需要將國企自主權試點工作進一步的擴大范圍,改革國企所享有的控制權,根據市場變化的實際情況以及企業的自身發展做出控制權的調整,從而放權讓利,快速的促進資本的萌芽蓬勃發展。那么,具體的措施可以轉變為:國企在日常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中,可以將以往的薪酬激勵管理制度轉變為推行計件工資制度,同時也要順應整個市場發展的規律,根據市場經濟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這樣一來就能將傳統的按部就班的管理模式做改善,能夠更好的去分析市場上的供需關系,制定以職工為本的經營理念,更好的為職工的勞動力提供更多的物質保障,從而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培養員工的主人翁意識,提高職工管理企業的參與度,擴大經營規模來解放職工的生產力。另外就是國企改革也需要隨著市場環境的波動而進行計劃的調整,從而改變產品銷售的價格以及策略,包括成本的投入方式。國企的財務系統建設過程中,應該要有一定的自主權利,包括如何使用資金,如何處置固定以及移動的資產,設置怎樣的機構以及部門,規劃崗位薪資和日常的經營目標等等,有利于促進國企財務管理系統的發展。而國企核心競爭力的提高就是人才技能水平以及整體素質的提升,因此在國際內部,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重要性應該被加強重視,進行人事關系處理的時候,需要推行控制權的改革,能夠掌握一定的自主權利來設置產品的報價,做好人事變動的調整管理,以及在薪資和獎金分紅方面配置的規劃等等在企業內部一定要遵循公平公正公開,保證職工享有一定的知情權,促進企務公開,保證國企的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能夠有一定的透明度,這樣就可以快速的提高團隊的凝聚力和忠誠度,從而激發他們的工作潛能,創造更多的價值貢獻。最后是保證員工利益方面的改革,要在國企內部堅持推行分紅模式的公平性建設,保證創造價值更多的員工能夠得到更大的物質激勵,這樣就能加強各部門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提高各部門管理人員的團隊意識,進而提升整體的協作效率,實現經濟的增速。
(二)建設良性的體制改革與市場競爭關系
國企的改革一定要建立在市場良性競爭前提下才能實現經濟的健康快速增長。通過建設國企的經濟責任制度,可以改變一些不好的現狀比如統收統支以及捆綁過死。這樣一來可以給到企業以及員工足夠的空間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他們會享有一定的自主權,這樣也能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使得整體的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質量也能有明顯的提高。一些具有強大的資金力量的國有企業可以向其他民營或是私人企業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出售國有股權,保證資本的動態配置,將國有企業的資本內存實現動態的存活。國企在進行改革到時候一定要加強自主權的掌握,可以減輕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會帶來的一些約束,這樣就能保證企業的生產經營可以不被條條框框所束縛,放開手腳大力地去創造更多的生產價值。在國企改革活動中,廣泛的實行利改稅發展政策,可以進一步的促進市場良性競爭的形成,避免價格戰導致市場的惡性循環,阻礙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另外就是國企內部的管理制度要更加透明化,基于公平性的原則上,實行多勞多得,根據員工創造的價值去給與相匹配的物質激勵,并且完善培訓制度,鼓勵員工全面發展,更好的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同時獎懲制度也是國有企業改革下必須完善的一項體系,表現好的員工需要得到大家的認可,給予物質以及精神上的獎勵,提供更多的機會晉升或是提高技能水平,另外對于一些態度散漫做表面功夫的員工也要嚴懲不貸,以此警示所有的職工都應該恪盡職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責任意識,明確崗位的職責,充分的調動工作積極性,才能有效地推動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國有經濟的穩步上升。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國企改革需要首先明確自身的發展情況,對于不同層級的國企,需要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整體的目標就是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所以為了更好的發揮提振經濟增長,就需要完善經營管理機制,做好市場上競爭企業的友好往來,加強信息的傳遞,促進資本的有效流通,發揮非國企的生產效率高的特點,加大國企的動態資本配置,注入更多的資金,保證非國企具有更多的經濟實力來完善激勵考核制度,提高資本的運作能力,以此來提升國企的生產效率,進而實現改革的實質性效益的發揮,促進我國競爭力的提高,能夠應對各種國際市場的風云變化。(作者單位為冀中能源峰峰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