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是一座擁有百余年工業史的重工業城市,更曾經以“煤都”聞名中外,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之一。撫順作為一個老工業基地,資源枯竭型城市,伴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戰略轉型,許多工廠、礦區將成為具有開發潛力的工業遺產旅游資源。本文梳理撫順工業遺產形成的歷史脈絡及現實分布,分析撫順工業遺產的基本特征,為發掘撫順豐富的工業遺產資源、深厚的工業文化底蘊和價值,發展工業遺產旅游做借鑒。
一、撫順工業遺產的歷史形成
在撫順一百多年的工業發展史上,撫順工業主要經歷了清末民初、日俄戰
爭后、新中國成立后和改革開放后四個重要的歷史階段,撫順工業從艱難中起步、逐步形成工業格局、在前進與曲折中發展,穩步與快速中前進,形成眾多工業企業,凝聚了撫順人民自豪與痛苦的記憶,并創造出豐富多彩、光輝燦爛的工業文明。
(一)清末民初,撫順工業在艱難中初步建立(1901-1910)
20世紀初期,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戰敗,被迫出讓了遼東半島和東清鐵路、南蠻鐵路的修筑權;與此同時,沙俄同日本列強勾結,在占領吉林、黑龍江兩省的部分煤礦以后,又虎視眈眈地逼近了撫順煤田。
1901年,清政府正式批準中國官商王承堯、翁壽分別開辦“華興利公司”和“撫順煤礦公司”,以此為標志,真正意義上的撫順工業開始于此。從此,奠定了一個以煤炭為基業的新興重工業城市的基礎,從而拉開了撫順近代史的帷幕。
清政府對撫順煤田解禁以后,開采煤田之風日盛,除王承堯、翁壽開辦的2個煤礦公司外,還有一些鄉紳或小業主陸續開辦了數家小煤礦公司及小煤窯,從1901至1910,私人開辦的小煤窯有37座,撫順以煤礦開采為主的工業在艱難中開始起步。
(二)日俄戰爭后,撫順工業在殖民統治下形成一定的工業格局(1904-1948)
撫順煤炭工業起步之際,正值日俄以武力爭奪我國東北的經濟利益之時,撫順也不例外。因此,致使剛剛興起的民族工業很快夭折。1903年起,日俄霸占撫順煤田后,千方百計掠奪撫順煤炭資源。截止1934年,完全占領并控制了撫順煤田所有煤礦的開采權和經營權;拒不完全統計,滿鐵撫順炭礦在霸占撫順煤田的40年中,占據原有礦井和新擴建礦井(坑)共計有16個,掠奪撫順煤炭20270萬噸,占掠奪東北煤炭產量的70%,攫取了巨額利潤,撫順工業淪為殖民地經濟。
在其霸占撫順煤田后逐步建立了機械、電力、石油、冶金、化工等附屬工廠和工業企業,同時修建了鐵路和電鐵,醫院及新市住宅和學校等附屬設施,形成了一定的工業格局。
(三)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撫順工業在順利與曲折交替中發展前進(1949-1975)
上個世紀50年代初期(1949-1952年),撫順的工業在戰后的廢墟上恢復生產,撫順的煤炭產量一直居于全國首位,成為享譽世界的“煤都”。到50年代中期(1953-1957年),由于國家進行了重點投入,以撫順煤礦的總體改造為重點,用于撫順煤炭電力、石油、有色金屬、特殊鋼、機械等重點行業的擴建和新建;在由前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項目中,撫順列有8項,初步奠定了撫順挖掘機、電瓷、水泥生產在同行業中的大型骨干企業地位。這一時期,撫順工業發展較快,平均每年增長24%,是撫順工業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之一。
但撫順工業發展也經歷了一個比較曲折的過程。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1958-1962),由于受“大躍進”和三年自然災害的影響,撫順的國民經濟發展受到了嚴重阻礙,生產連續兩年大幅度下降,工業經濟出現了一個低潮,直到三年調整時期(1963-1965年)才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進入60年代中期(1966-1976)以后,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工業持續放緩,再度陷入低潮。“文革”結束后,撫順工業開始持續、穩定、協調發展,成為工業經濟發展空前旺盛時期。所以說,這一階段撫順的工業生產是在順利與曲折的交替中前進和發展的。
(四)改革開放后,撫順工業進入穩步和快速發展的歷史新時期(1976-1985)
改革開放以后,撫順工業逐步改變了大起大落的發展態勢,平穩增長成為這一時期工業發展的主旋律,并開始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
“五五”計劃期間(1976-1980年),撫順工業在正本清源的基礎上振興和發展,1980年以后,進入了一個比較穩步、快速的發展時期。1980年,全市工業企業發展到3300余個,初步形成了以國有經濟和大中型企業為主導,其他非國有經濟和中小型企業開始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
“六五”計劃期間(1981-1985年),撫順工業呈現空前的發展局面,全市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在全國50個大中型城市中居第19位,全省第四位;有10多種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同時,石化行業在工業機構中的主導地位日益明顯,與初露萎縮端倪的煤炭工業相反,呈現出蒸蒸日上的發展勢頭,煤炭、石油行業的主導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二、撫順工業遺產的現實分布
在撫順工業長期發展過程中,大多數工業企業都曾經創造過諸多輝煌,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有些工業企業還留下了大量的珍貴歷史遺存,這些工業遺產與工業布局相適應,在調研分析1901年至1985年的156個大中型工業企業的時間和空間分布情況中發現,這些企業大部分形成于新中國成立以后,呈現相對集中的特點。
(一)撫順工業遺產的時間分布
撫順工業在10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起步、形成、發展、衰退、振興等過程,在此期間撫順工業創辦過數不勝數的工業企業,筆者從撫順工業遺產保護與旅游利用研究需要出發,根據《撫順五十年》、《撫順經濟概覽》等提供的資料,僅對1901年開始,到1985年創辦的國有大中型工業企業按行業劃分進行初步統計和調查,約為156處,其中清末民初(1901-1910))9處,日俄戰爭后(1911-1948)18處,新中國成立后(1949-1975)82處,改革開放以后(1976-1985)47處,具體分布時間和所屬行業如(表1)所示。從表1中所列的156所大中型工業企業可以看出,撫順工業起步較早,逐步完善了工業體系,新中國成立后在國家計劃建設的情況下,成立大批工業企業,但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就發生了重大變化,有的已經轉產改制,有的已經整體搬遷,有的已經破產、倒閉、重組等等。
(二)撫順工業遺產的空間分布
撫順是一帶狀城市,一條美麗的渾河從城市中心穿過,撫順的工業遺產受自然原因和歷史沿革,受礦產資源分布和開采的限制,形成了工業用地與居住用地相互毗鄰,獨立且又分散的特點。截至2016年底,撫順市下轄四區、三縣。四區為新撫區、望花區、東洲區、順城區。三縣包括:撫順縣、新賓滿族自治縣和清原滿族自治縣。撫順工業遺產分布在這四區三縣之中,尤其以新撫區,望花區和東洲區為主,形成了3個相對集中的工業遺產聚集區(見表1)。
三、撫順工業遺產的基本特征
撫順因煤而興,工業序列完整,重工業比重大,工業遺產具有鮮明的殖民主義烙印;且工業遺產基礎雄厚,全國領先,且尚存眾多,對新中國的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具有濃厚的企業文化氛圍和特有的工業文明特點。
(一)撫順工業因煤而興、工業序列完整,工業遺產具有鮮明的殖民主義烙印
撫順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興的城市,煤礦是撫順的工業之母。煤礦的開發與建設孕育,帶動了撫順的石油化工、冶金機械制造等工業的興起,促進了城市的進步與繁榮。
但撫順工業在20世紀初期煤炭開采伊始,就籠罩在意欲瓜分中國的帝國主義列強的陰影之下。先是沙俄入侵,后為日本帝國主義的侵入與占領,日本人為了千方百計的掠奪撫順的煤炭資源和一些共生資源,在霸占煤田后逐步建設機械、電力、石油、冶金、化工等附屬工廠和工業企業,同時修建鐵路和電鐵,撫順形成了較完整的工業序列;并投入巨資在滿鐵附屬地內開礦山、建工廠、修公園、建住宅、鋪公路、辦學校、設郵局、供水氣,現代城市設施一應俱全;撫順以畸形的現代殖民城市快速發展起來,使撫順眾多工業遺產留有殖民主義印記,呈現出鮮明的殖民主義特色。
(二)撫順工業遺產基礎雄厚,全國領先,尚存眾多,對新中國貢獻巨大
撫順工業在中國工業發展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新中國成立以后,撫順作為國家重點扶持的重工業基地,工業經濟得到迅猛發展,在新中國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撫順曾經是我國最大的煤炭生產基地;新中國的第一桶油、第一噸鋼、第一車煤、第一噸鋁都是撫順產出的,撫順成為名副其實的新中國工業搖籃之一。
曾經的共和國工業驕子,撫順工業取得過驕人的業績,為共和國作出過突出的貢獻。1984 年在全國重點城市中 ,撫順的工業總產值占第15位;市區重工業產值在全國各大、中城市中排第九位;上繳利潤和稅金總額占第六位,超過廣東全省上繳額;是當年全國20個百萬人口特大城市之一,居于全國各城市綜合實力排名 50 強之列等等。應該看到, 這些標志撫順工業輝煌和成就的工業文明成果,不僅是撫順人的驕傲和榮耀,也是共和國的驕傲和榮耀。
(三)撫順工業遺產重工業比重大,呈現國有大中型企業相對集中的工業格局
撫順是以燃料、動力和原材料為主的綜合性資源型重工業城市,撫順從1901年創立工業企業以來到1985年,始終是以煤炭或石油為主導產業,以冶金、機械、電力為支柱產業,化工、建材、建材電子等為相關企業或新興產業,這就形成了撫順工業遺產重工業比重大,行業門類齊全,國有大中型企業相對集中的工業格局,筆者統計的156個大中型企業中,重工業企業就達到130個之多(見表1),占總數的83.3%,1985年撫順工農業總產值為63.23億元,農業占7.1%,工業占92.9%。另外,國有大中型呈現相對集中的工業格局(見表2),煤炭企業主要分布在渾河以南,以新撫區、東洲區(原露天區)最多,望花區其次,石油企業主要集中在新撫區和東洲區、冶金工業主要集中在望花區,電子工業主要集中在新撫區等,以上可以看出撫順工業遺產重工業比重大,國有大中型企業相對集中的特點。
(四)撫順工業遺產具有濃厚的企業文化氛圍和特有的工業文明特點
撫順工業國有大中型企業眾多,而且呈現相對集中的工業格局,企業職工住宅大部分建在廠礦附近,所以這些企業成為這一地區經濟、文化活動的中心,使得企業文化氛圍十分濃厚;同時各個企業都加強企業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來豐富職工的文化生活,興建工人文化宮、電影院、圖書館等活動場所,現在部分場所得以保留,成為工業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時各大中型企業學習大慶精神和雷鋒精神,并涌現出眾多勞動模范,所以說,撫順的企業文化是重工業文明、大慶精神、雷鋒精神的有機集合體,這也使撫順的工人階級具有愛黨愛國、甘于奉獻、以廠為家、集體主義第一的價值取向,展現出撫順工人愛崗敬業、勤儉節約、不畏艱險、艱苦奮斗、團結奮進的精神面貌。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撫順工業遺產具有濃厚的企業文化氛圍和特有的工業文明的特點。(作者單位為撫順職業技術學院)
作者簡介:張麗,女,1983年5月5日,滿,遼寧省撫順市,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