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樣明
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下,企業合并成為了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企業合并不僅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收益,還可以推動市場經濟的發展,合理分配社會資源,增強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在企業合并后,企業的會計稅務處理與稅務籌劃是一個嚴峻的問題。稅收是國家經濟收入的來源,也是影響企業經濟利潤的重要要素之一,它影響著企業的交易類型、合并決策等。由于企業合并的特殊性,企業合并的會計稅務處理與一般的會計準則不同。在我國的市場經濟主導下,企業合并會計處理工作主要有權益結合法與購買法,這是根據新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執行。企業合并后,企業會計人員要在準確的稅務處理基礎上,合理地進行稅收籌劃,以便降低企業的經濟成本,提高企業在合并后的會計工作處理效率。
一、企業合并會計處理工作
(一)權益結合法
權益結合法的基礎在于加入企業合并前期或后期時,合并的企業會遭受到同一股權、多個股權的操縱,其最終本質是加入到企業合并中擁有股權的全部股東團結在一起來掌握合并企業所有凈資產,并擔負起所有會計主體活動中發生的風險以及最終所得全部收益。站在操縱者的角度上看,企業合并期間所有凈資產的使用價值并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企業合并的交易事項也沒有被售賣,或者被購買。權益結合法比較適合用在同一個股權操縱的企業合并中,它具有二個特征:企業合并的行為是不存在交易性目的,它只是擁有股權的股東重新分配權益的方式。在這期限內發生的交易價格是不能按照公平價值量來計算,而應按照企業合并后的賬面價值重新核算資產以及負債。在同一股權操縱的企業合并中,合并雙方的資產和負債應按原本的賬面價值進行登記,并記錄與支付對價中存在的差額,此類差額用在權益所得者項目中,用來調換資本公積和留存收益的作用。在同一股權操縱的企業合并中,企業所產生的會計審計、法律、服務方面的相關費用都登記在當期損益里。
(二)購買法
購買法別名購受法,是指購買企業為了得到被購買企業凈資產,給予合適價格獲取被購企業機器設備和存貨的一種交易行為。合并后的企業變成了購買與被購買的身份象征,通常情況下購買法比較適合用在多個股權操縱的企業合并中,購買法可以采取轉讓、移交的方式把企業的相關資產以及負債進行合并,但這種合并的前提是:務必把合并公司的資產收入、負債支出以及相關債權進行核算,并把核算出來的價值作為公允價值,而后把公允價值與賬面實際價值存在的資產差額登記在當期損益里。在購買的過程中,當合并企業雙方把核算好的公允價值進入到支付流程階段時,往往都會出現企業的公允價值和支付金額不對等的情況,主要是公允價值大于支付金額、公允價值小于支付金額這二種現象,前者金額的差異可以按照商人的信譽來處置,在持有名譽這段期間里,根據商人信譽度來確定是否減款。后者金額的差異應可以按照檔期損益來處置。在多個股權操縱的企業合并中,企業所產生的會計審計、法律和各種其它服務費用都登記在合并成本里。
二、企業合并會計稅務處理工作
(一)企業合并業務所得稅
企業合并后,不僅要完成自身的所得稅處理工作,還要完成被合并企業的所得稅處理工作。合并企業所要完成的所得稅處理涉及三個方面,第一,在非股權支付中,合并企業所涉及的關于非貨幣性資產的資產轉讓所得到的利潤收入與利潤損失。這是根據在企業合并后,在被轉讓資產的公允價值中,剔除被轉讓資產的計稅基礎,以此為合并企業的增值基礎,再將非股權支付金額除以被轉讓資產的公允價值,最后乘以剔除后的價值所得到。第二,是接受被合并企業資產、負債及債券計稅,根據是否涉及非股權支付的具體情況,來確定計稅基礎。通過股權支付與非股權支付的方式來確定企業的凈資產。第三,是關于合并企業的年度所得稅方面,根據相關規定,企業合并后的稅收優惠政策與彌補虧損與前一年相同。被合并企業的所得稅處理中的年度虧損彌補由合并企業支付。
(二)企業收購業務所得稅
企業合并不是單純指企業的合并業務,還包括企業的股權收購業務,它們在稅收法中都是包括在企業重組部分中,都是根據相同的稅務處理原則來進行稅務處理工作。股權收購是指收購企業購買被收購企業的股權,以此來保證對被收購企業的控股。企業進行股權收購的支付對價不僅有股權支付與非股權支付,還可以使用兩者共同支付。在企業進行股權收購中,主要有三種主體涉及到稅務處理工作,進行收購股權的企業、被進行收購股權的企業、被收購股權企業原來的股東。在股權收購過程中,企業僅僅只是變換了收購股東與被收購股東之間的股權所有者,其中包含的納稅問題主要根據股權轉讓與企業所得稅相關。在股權收購后,個人股東得到股權的轉讓,在這期間獲得的利益收入需要根據情況繳納相應的個人所得稅。
三、企業合并會計稅務籌劃工作
(一)產權交換支付
依據企業合并會計的稅務政策,企業在合并的過程中,合并企業在支付的過程中,企業采取的支付方式,會影響到繳納稅務的金額。當合并企業支付的款項以股權的形式支付超過85%的時候,那么合并企業的股票就是免稅率的,可以在售賣股票的時候資上繳資本得利稅,一般來說,資本得利稅的稅率低于其它所得稅,通過這種方式,合并企業可以達到降低納稅的目標,還可以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例如說企業存在的盈利過高時,就意味著企業需要繳納非常多的所得稅,此時如果利用虧損的企業來減少企業的盈利,不僅能夠增加投資機會而且能夠減少納稅的稅務。當合并企業支付的款項以股權的形式支付小于85%的時候,那么合并企業的資產就要通過檢測估算價值,明確它的稅務成本,當估算價值較低時,企業的固定資產在運用的過程當中會被折舊,通過這種方式,合并企業也可以做到降低納稅的目標。所以,在合并期間,企業雙方應注重產權支付方式,選擇最優的方案,完善稅收籌劃的目的。
(二)應稅合并處理與免稅合并處理
會計企業合并涵蓋了應稅合并和免稅合并二種方式。應稅合并里的資產評估值獲取方式是企業資產的計稅成本;免稅合并里的賬面價值評估值獲取方式也是如此,但資產評估值和賬面價值評估值差距金額的表現形式為增值額。當虧損企業繳納金額在應稅合并和免稅合并的作用是不同的,一個是不可消減,反之則是可消減。在會計企業合并應繳納金額期間,應稅和免稅計稅成本的差距金額表現形式為評估增資額。虧損企業繳納金額在應稅還合并和免稅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一個是不可彌補,反之則是可彌補。當資產評估增資金額在應稅合并和免稅合并中,能達到補救虧損企業金額的作用時,對企業繳納金額的影響就是一樣的。當資產評估增值金額的大于虧損企業金額彌補作用時,選擇應稅合并方式更具有優勢,當出現相反情況時,則選擇免稅合并方式。
四、結語
通過探析企業合并后的會計處理工作的相關方法,了解新會計準則的相關內容,發現在我國,企業合并后的會計處理方法可以將購買法與權益法相結合。再研究企業合并后的會計稅務處理工作,包括企業合并業務所得稅與企業收購業務所得稅。最后分析企業合并后的的稅收籌劃工作,包括產權交換支付以及、應稅合并處理、免稅合并處理。企業合并后,企業會計人員要在準確的稅務處理基礎上,合理地進行稅收籌劃,以便降低企業的經濟成本,提高企業在合并后的會計工作處理效率。優化企業合并后的會計稅務處理工作與稅務籌劃工作,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完善企業的經濟結構,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還可以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國家社會經濟發展。(作者單位為廣東利通置業投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