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華
隨著數據庫技術全球化的發展,各大企業需要面臨數據應用所帶來的壓力,相繼導致其財務部分工作量的加大,其中壓力最大的是企業管理會計人員。在全球化經濟競爭的大背景下,各類管理會計高校在教學中也勢必要做出適當的改革。《管理會計》雖已是各高校財會類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然其教學過程的各環節中存在較多現實問題。本文立足于應用型本科高校,基于更好的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教學目的,針對高校《管理會計》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進行探析,并嘗試性地提出課程改革的建議。
自2013年始,財政部將管理會計列為未來會計改革發展的重點,為全面推進我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采取了一系列的舉措,我國管理會計迎來發展機遇期。然而目前很多院校對管理會計的重視程度不夠,在其教學過程的各環節出現了頗多現實問題,《管理會計》的教育教學已遠不能滿足與社會發展、企業管理的現實需要。為順應我國管理會計的發展新的發展浪潮,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高校《管理會計》的教學應做相應的改革。
一、應用型本科高校《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現狀
(一)較低的學科定位
從課程設置上,管理會計與會計專業其他主干課程相比,其地位明顯偏低,《管理會計》在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遠不及財務會計。通過調查了解到,大部分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財務會計類專業都設置了手工會計實訓、電算會計實訓、成本會計實訓、審計實訓等相關實踐類課程,但很少有高校設置與管理會計相關的實訓課程。此外,在課時安排上,財務會計、財務管理課程的課時一般都比《管理會計》課程的課時多。這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教師和學生對《管理會計》課程認識上的偏差,思想上沒有對其有足夠的重視,從而導致
(二)冗雜的教學內容
一方面,管理會計是一門集多學科于一體的交叉性學科,在教學內容上與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等課程有諸多重復之處。傳統的管理會計教學普遍將成本性態分析、本量利分析及預測分析、經營決策、長期投資決策、全面預算管理等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由于這些內容與成本會計、財務管理課程的內容存在交叉重復,不僅浪費教學資源也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相脫離。教學內容卻一直沒有發生與時俱進的更新,即便在授課內容中安排了學科前沿發展的內容,但一般都是在保證基本教學內容完成和有教學課時剩余的前提下才作簡單的介紹。這導致學生的學科知識結構無法與時俱進,也無法把所學的基礎知識和學科領域的前沿理論和實務問題融會貫通,導致教授的許多管理會計的技術和方法在我國缺乏可操作性,不利于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三)傳統的教學方式
當前,各大高校在《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方式上,主要仍是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聽課”為主的單向傳輸式課堂講授方式,各高校普遍使用的多媒體工具也僅僅是粉筆與黑板的代替。教師按照教材編排的內容進行講解,主要著眼于課堂講授和習題練習,基本上是圍著“課程理論知識講授——例題演示分析——布置習題作業”來進行,實踐教學環節更是幾乎沒有。這種單一的“填鴨式”灌輸的傳統教學方式,缺少開放性、自主性、討論性、互動性,學生只會對理論知識死記硬背,對公式模型生搬硬套,不能深刻理解其內涵,更談不上實際應用。
(四)單一的考核方法
一般的教學效果評價形式——閉卷標準化考試仍是目前高校《管理會計》課程的主要考核方式。以能給出標準答案的客觀題、計算分析題為主,考核學生對課程基本理論和公式模型的掌握情況。內容以識記內容為主,評判的標準是依據統一的標準答案。相對來說,這是一種較為客觀的評價方法,也便于從量的角度對任課教師教學效果的進行評價。然而,這種評價方式忽略了管理會計是需要借助于大量的計算數據,依賴于社會學、經濟學、組織行為學、心理學等多學科的基本原理,才能發揮其組織規劃、預測決策、控制評價等職能的。從這個角度而言,這種考核方式不僅不能很好地評價學生對該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反而加劇了學生學習的應試心態,忽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及職業綜合素質的培養。
二、應用型本科高校《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
目前《管理會計》課程在學科定位、教學內容、教學考核評價等方面存在與現實需求不相適應之處,這就需要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績考核等方面入手對其進行全面改革。基于此,對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以及管理會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出一些建議。
(一)教學理念的改革
對于應用型本科高校而言,設置一門課程的意義主要是能有效運用于工作實踐中。若《管理會計》的教學僅教授基礎理論、公式等內容,只停留于課堂教育,就失去了這門課程原有的意義。所以,要對應用型高校《管理會計》課程進行教學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對本學科教學理念的革新,轉變培養目標,提升管理會計教學地位,逐步加強管理會計教育教學工作。
(二)教學內容的改革
一方面,針對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等學科在教學內容上有部分重疊的情況,應根據相關學科的立足定、側重點進行重新整合,規范教學內容,突出管理會計的重點和難點,減少教學資源浪費,并體現其特色。建議成本核算、成本報表、成本分析等納入成本會計課程的內容;貨幣時間價值、財務預算控制、資金需求量預測、存貨管理等內容納入財務管理課程;而成本預測、成本預算、成本控制與成本考核等內容納入管理會計范疇。同時,根據內容的交叉程度,對課時安排進行相應的調整。整合后各課程互不交叉重復,節約了教學資源,又有助于提供教學效果。這樣就可充分利用節約的時間進行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增加對課程理論、方法等最新研究成果的講解并精選具有典型性、針對性和對學生有啟發性的教學案例來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學科的應用性。
(三)教學方法的改革
基于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要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真正培養應用型的管理會計人才,必須對教學方式方法進行改革,采用多種模式進行教學。一方面,應采用案例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把企業和生活中的事件轉化為與教學相關聯的案例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或選取具有啟發性、實踐性和代表性的案例,結合啟發式等互動教學方法來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從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搜集相關資料,有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另一方面,加強實踐教學,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建議各高校建設管理會計實訓室,引進管理會計實訓軟件,可利用暑期的小學期的時間用Excel、SPSS統計軟件等教學工具進行實訓教育以彌補理論教學的不足之處。
(四)創新教學考核
基于上述《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結合這門課程教學內容的特點,其考核應與之相匹配,構建一個多元化的教學考核與評價體系。比如,考試內容中可增加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的應用性內容;考核方式除了一般意義上的閉卷考試和平時成績外,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案例分析的表現、各學習小組的發言和小組之間的辯論、課外調研的過程和結果、課程實訓的情況、提交的課程學習報告等方面都可以作為考核的內容,對學生理論知識、專業技能、職業素養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三、結語
管理會計作為財務會計類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之一,我們應順應其發展并積極推動管理會計的教育教學改革,將管理會計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評價等各個教學環節的改革進行系統整合,并將對其教學改革的探索成果逐步付諸于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和完善,以助力高校培養管理會計應用型人才,使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得到充分應用。(作者單位為西安財經學院行知學院)
項目名稱:財務管理特色專業,項目編號:TSZY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