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東蕊
本文主要對信息化手段在農村經濟管理中意義以及在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闡述,從農村經濟實際情況出發,提出合理措施,完善農村信息化技術服務,做好農村經濟建設工作。充分發揮信息化手段在農村經濟管理中的應用作用。
伴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信息化手段已得到廣泛應用與普及。它的應用不僅能夠提高經濟管理工作質量,更能夠增加經濟管理工作的效率,信息化手段在農村經濟建設中有著至關重要作用,所以要不斷創新信息化手段應用技術,進一步推動農村經濟建設的發展。
一、信息化手段的作用
(一)信息化手段是農村經濟管理體系的保障基礎
在農業生產中,農民是重要主體,要想全面提高、協調農村經濟發展,遵循可持續發展觀,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原則。眾所周知,農業是我國基礎產業,將其與信息化手段進行有效融合,可以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從而達到符合科學發展觀原則的要求。
(二)信息化手段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
受全球化時代的影響,我國農村經濟建設也在不斷前進與創新。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中有諸多問題出現,所以,只有將信息化手段運用到經濟建設中來,這樣才能夠緩解我國目前面臨的難題。通過信息化手段的應用,不僅能夠使我國經濟建設發展得到平穩,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提高農村經濟管理的水平,進而加快農村經濟建設發展進程。
農業經濟的發展直接影響我國國民經濟的質量,所以為保持經濟能夠得到可持續發展,應用信息化手段是必然選擇,它能夠在保證農產品質量同時,提高我國的農業技術,再加上科技不斷創新,使我國農村經濟管理體系也得到不斷完善。這樣做既提高了農村居民生活質量,又滿足其生活需求、精神需求,大大增加農村居民經濟收入,逐漸加強我國的農業技術實力、經濟實力。
(三)信息化手段能夠加快農村經濟增長的速度
根據市場經濟發展需求,農村經濟結構也隨著發生了變化,致使市場供需方也不斷發生變化。此時采取應用信息化手段,不僅能夠保持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穩定性,更能夠支撐起整個農村經濟的發展,加快向集約化轉向進程,同時滿足當前我國農業改革的要求。
二、信息化手段的應用措施
(一)培養信息化管理人才
目前,我國嚴重缺少信息化管理人才,致使農村經濟管理發展進程大大降低,同時也嚴重影響到農村經濟發展的競爭,在整個經濟發展過程中,人才的主導地位非常重要,所以要高度重視農村經濟信息化管理人才培養。首先,要以農村實際經濟發展情況為出發點,在此基礎上,加大經費投入,進而保證培養的人才既具備經濟管理技術,又具備計算機信息技術,保障我國農村經濟管理的工作效率以及管理質量。其次,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對人才的引進,根據農村經濟實際情況引進多方面管理人才,充分發揮管理人才作用,并實現人才的個人價值。在此過程中要組織農民進行培訓學習,使其掌握并了解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和實際應用,提高農民應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加快農村經濟發展,進而完善農村經濟信息化管理體系。
(二)加大投入管理經費的力度
目前我國農村經濟管理經費還比較匱乏,很難提高管理信息化的建設。農村經濟信息化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經費后才可保持正常發展,且經費投入方式過于單一,因此加大了農村經濟信息化建設的難度。所以,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從農村經濟信息化的實際情況出發,加大經費投入,同時加強農民對信息化手段的了解及應用知識掌握程度,并根據經濟實際情況建立科學的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在保證其職能同時提高農村經濟效益。因此,政府及有關部門在加大經費投入時也要加大扶持力度,多引進一些民營企業項目或者鄉鎮企業項目,通過與其合作,提高應用信息化手段能力,做到與時俱進,縮短與集約化經濟之間的距離,加快實現農村經濟管理信息化的目標。
(三)完善農村信息化技術服務體系
在應用信息化手段時需要提高信息技術服務,因為信息化技術服務是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農村信息化管理會涉及到很多部門,其中包括政府內不同級別的部門,也間接影響到其他行業發展。所以,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網絡設施、網站以及網絡管理系統,充分發揮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在工作開展過程中,要時刻掌握信息技術應用情況,滿足農民需求,及時幫助農民解決技術問題,提高他們運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水平。與此同時,也要根據農村實際的經濟發展情況,明確發展方向,并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有效措施,保證農村經濟活動可以得到順利開展。最后,通過政府部門開展農業推廣活動,并對當地農民進行培訓,提高農民對農業信息技術知識掌握,進而提高他們的實際運用能力,培養農民應用意識。對管理人員也要定期組織培訓學習,提高其專業知識同時也提升管理人員的實踐操作能力,給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保障,進而保證農村經濟得到平穩發展,提高其經濟管理效率同時提高農村經濟管理的質量。
三、結語
加強農村信息化技術手段,一直是政府以及農民高度關注的焦點。同時也是做好基層建設項目重點環節,同時對現代化農村的建設也起到一定作用,增加了建設的積極性。所以在實際建設農村信息化時要不斷培養管理人才,增加基礎設施,提高政府及農民的信息化意識,增強其實踐能力,使農村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作者單位為中共洮北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