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芃?趙克理?王恩鵬
高職教師教學能力對于高職院校有效課堂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教學能力的提升,不能僅對教學本身進行研究,高職教師應成為自身教學行為的研究者和提升實踐者。本論文探討有效課堂建設背景下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有: 一是在校企共同體的視閾下,學校“量體裁衣”制定訪崗計劃,教師深入企業進行實踐,變革教學設計;二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精準教學; 三是教師通過參與企業設計項目,變革教學方式。高職教師通過深入企業實踐,對教學能力進一步提升,對教學行為進一步反思。
在高職教育中,有效課堂是高職院校教學質量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課程建設的出發點和根本目標。有效課堂指在有限的教學時間當中,教師通過最為有用的教學方式及教學手段,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以更為直接有效的方式獲取更多的有益知識,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
有效課堂建設的主體主要有三個部分:一是學校,二是學生,三是老師。在“互聯網+”、全民創業的時代背景下,高素質技術技能實踐型人才是各類企業需要的。在這種社會需求下,更需要高職學生能快速融入企業生產,并為企業帶來效益。高職院校要培養社會所需且具有工匠精神的畢業生,高職教師教學能力如何才能夠快速提升,如何才能滿足高職教育對教師的特殊要求,是一個亟待解決和研究的問題。本人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究:
一、在校企共同體的視閾下,高職院校科學制定教師訪崗計劃;高職教師深入企業進行實踐,變革教學設計
一方面,高職院校只有明確院校自身發展需求及“痛點”,才能將有效課堂建設落到實處。高職院校必須明確有效課堂建設下的教師標準和發展目標,因人而異地“量體裁衣”,從而為每位教師制定出能夠找到“成長點”的訪崗計劃,有效地對教師專業知識及技能的自我發展意識進行喚醒,通過制度使教師訪崗計劃能夠落到實處。另一方面,專任教師赴企業實踐,使其能跟上生產技術的發展,教師定期地利用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進入企業,在工作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掌握技能、提高能力、了解知識應用。將所學實踐技能靈活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通過訪崗實踐的視頻、深入一線的豐富經驗等,變革教學設計,為學生做出實踐表率,建設寓教于學、理實一體化的有效課堂。
二、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精準教學
著名的教育學者海德格爾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教比學是更困難的一件事,主要是因為教的真諦是“讓學”。然而所有“教”的環節全部都是以好學、易學、愿學為基礎前提的。高職學生在入學后對自己的專業知之甚少,多數都是按照心意選擇專業,更談不上對專業有沒有興趣,適不適合自己。因此,要進行有效課堂建設,就必須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學情分析,不能只停留在教學單方面,因而需要對學生的個體差異、現有基礎、知識和技能結構、學習方式、興趣愛好進行調查研究,深入挖掘學生的發展需求和真實想法,這樣才能有針對性采用精準教學,才能發現與學生相適應的教育方法、教學方式。教師以平等的視角去與學生交朋友,從而建立信任關系,真正做到有效課堂,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改革。
三、通過參與企業真實項目,變革教學方式
教師通過企業鍛煉,將企業的一線操作技能和工作經驗帶回課堂,用于指導教學。企業實踐與教學的交替進行,不但對教師動手能力和職業技能的提高有益,也利于教師將教學與一線技能相結合,使教師真正具備“雙師”素質,從而有效提升教師的職業魅力,真正將課堂轉換為“有效”課堂。通過校企深度的合作,能夠選聘優秀企業管理者指導高職專任教師,是辦出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的關鍵所在。教師根據自身具備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再與行業、企業實際運營知識結合,可以開拓有利于實現有效課堂這一目標的精準到位的教學設計,使得所教授的知識變得淺顯易懂,結合實踐,讓學生理解中運用,在教學實踐中反思,從而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在有效課堂建設環境的大背景下,只有當職教師的教學能力有所提高,才能提升其社會競爭力,從而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建設有效課堂,提高學生服務社會能力,高職院校才能做到與社會、市場的相互融合發展,只有和企業展開深度的合作,才能形成學校與社會互動的良性發展。本研究對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促進高職教育有效課堂深度該給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作者單位為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課題來源:2017年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學改革課題:項目編號2017XJJG46:“有效課堂建設背景下高職教師技能提升途徑的實踐與探索——以北京崇建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訪崗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