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保應
摘 要:細節決定成敗,習慣決定命運。青少年、兒童運動員在平時生活中、訓練比賽中一些不良習慣往往會影響訓練課的質量,有時甚至對比賽產生決定性作用。所以平時培養少兒運動員良好習慣至關重要。少兒時期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培養良好習慣相對較容易。本文著重探討少兒運動員良好生活習慣、訓練和比賽習慣、學習習慣的主要內容,以及如何培養,以期教練員在平時訓練和生活管理中能夠引起足夠的重視和督導,從而有益于訓練和比賽。
關鍵詞:青少年 兒童 運動員 習慣 培養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2(b)-0177-02
習慣是在長期的過程中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1];俗話說:“習慣成自然”,人的行為有一種定式傾向,就是喜歡用熟悉的動作、語言和思維去處理事務,因為熟悉的辦法最省力,運動員也不例外[2]。如優秀網球運動員的一些習慣:納豆習慣發球前先擦下汗,再整下頭發,然后再撓兩下內褲,有時還要習慣性的用拍子彈鞋灰;費德勒帶頭帶,比賽中喜歡把頭發放到頭帶后去;海寧喜歡叫醫療暫停;桑普拉斯習慣拿三個球,然后扔掉兩個,只用一個,而不像其他選手發一個揣一個在口袋里等等。
那么,對于少兒運動員而言,什么是“良好的習慣”呢?良好的習慣,就是做有益于訓練、有益于比賽,有利于自身發展并長期堅持,直到成為習慣性的行為[3]。
1 少兒運動員良好習慣的主要內容
少兒運動員良好習慣的內容包括很多方面。為了便于操作,良好習慣可分解為生活習慣、訓練比賽習慣和學習習慣。具體內容如下。
1.1 生活習慣
生活是少兒運動員最基本的能力。生活習慣的好壞,不僅影響運動員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運動員綜合素質的體現。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合理膳食、作息規律、遵守紀律等習慣,具體內容如下。
1.1.1 合理膳食
少兒運動員正處于長身體階段,除了參加運動訓練,還要上文化課,導致每天的消耗非常大。所以,教練員必須解決他們的飲食問題,培養他們良好的飲食習慣。總體而言要確保食物的正確選擇、合理搭配、按時進餐、品種多樣等。其中,正確選擇食物是合理膳食的關鍵所在;同時要幫助他們改正一些如厭食偏食、抽煙喝酒等不良習慣。
總之,全面合理的飲食攝入,對于少兒運動員的健康成長、提高運動能力、消除訓練疲勞都有重要作用。教練員在業余體育訓練中應十分重視對少兒運動員飲食的督導[4]。
1.1.2 作息規律
少兒是逐步走向成熟的階段,也是身體發育最快的階段,必須要休息好,有一個好的作息時間,做到早睡早起,按時休息,不熬夜等,一般需要休息8~10h。合理安排有規律的生活制度,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可以保證少兒運動員有足夠的學習和訓練時間。
如何確保少兒運動員能夠有足夠的作息時間?首先,體校教練員應該結合學生的上課時間,科學合理的安排訓練計劃,并注重計劃的落實,遇到干擾也能彈性處理。其次,教練員應加強對其良好作息習慣的教育,讓少兒運動員學會利用時間,善于利用時間。確保睡眠時間不被壓縮。最后,學校和家庭還應確保有良好的作息環境。
1.1.3 遵守紀律等習慣
剛進隊的少兒運動員的年齡一般很小,很多東西尚處于懵懂,所以,教練員應經常告誡他們不僅要遵守運動隊的訓練紀律,還應遵守課堂紀律等。同時,對隊員出現的不守紀律行為嚴肅處理,強化他們的守紀意識;教育隊員有愛心、懂禮貌,讓他們尊敬師長、互敬互愛,維護良好的集體環境,保持個人清潔衛生,成為知書達禮的好學生[5]。
1.2 訓練和比賽習慣
訓練和比賽習慣是指和訓練、比賽有關系的行為習慣。具體如下。
1.2.1 補水習慣
少兒運動員在訓練比賽中會大量出汗,出汗多可導致脫水和降低運動能力。很多運動員在運動前、運動中補水的意識很淺,即使補水也不科學,因此,合理的補水習慣非常重要。為了防止運動員缺水甚至脫水,教練員應告誡運動員在訓練比賽中養成經常補充水分的習慣,多飲用運動飲料、礦泉水;訓練前、中、后都應補水;堅持少量多次,不能等到口渴了再喝水。
1.2.2 排便習慣
很多習慣是后天養成的,排便習慣也不例外。經常有運動員在訓練、比賽中要上廁所,有時候要去好幾次,這無疑會影響到訓練成效和比賽成績。因此,運動員從小培養良好的排便習慣至關重要。
排便習慣是可以培養的。排便本身是在無意識地反射活動的同時,意識也發揮很大作用的生理現象,嬰兒聽到母親的口哨會解小便就是通過訓練建立的條件反射。故教練員可以通過督導訓練,使少兒運動員建立訓練、比賽前解好大小便的習慣。
1.2.3 心里暗示習慣
心理暗示的作用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積極的心理暗示可幫助被暗示者穩定情緒、樹立自信心及戰勝困難和挫折的勇氣,消極的心理暗示卻能對被暗示者造成不良的影響[6]。
教練員在每次訓練課前、課中和課后都應適時加強思想教育與引導,使運動員在訓練比賽時敢于面對困難,預想成功。樹立以苦為樂、以苦為榮的精神[7]。每次訓練前后讓運動員自我暗示自己:我自信,堅強,我能行;訓練后暗示自己:下次訓練我會更加好,我的力量會變的強大……
1.2.4 增減衣服等習慣
訓練前后,運動員要學會根據氣候變化及要及時的增減衣服;冷天訓練結束后,要及時更換內衣后再拉伸;夏天要避免長時間吹空調;房間要保持通風;洗澡時間不宜過長;冷天不應長時間光腳穿拖鞋;冷天起夜要穿好衣服;認真做好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等等;行走和日常生活小心謹慎,不要隨意開玩笑玩耍;和教練員加強思想交流。做好這些有利于防傷防病,避免非戰斗減員。
1.3 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復練習形成并發展,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當今體壇,運動員的競賽成績越來越高,前三名的差距越來越小。如果運動員沒有寬廣厚重的文化素質,沒有很好的學習能力,就不會透徹領悟科學訓練的精髓,更談不上創新和突破了。而一個沒有學習能力的運動員是不可能成為優秀運動員。因此,少兒運動員除了好好訓練之外更應該好好學習。
少兒運動員可塑性強,但自制能力差、情緒波動大,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教練員積極引導、多加點撥。一是在隊里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典型事例對運動員進行學習重要性教育,讓他們積極主動去學;二是多和運動員交流,鼓勵隊員多思考、多提問,教導學生總結每天的訓練;三是在訓練之余充分利用空余時間,集中抓文化課的補習,做到訓練學習兩不誤。
2 培養少兒運動員的良好習慣
習慣是一種穩定的、經常被重復的行為。它具有穩定性、重復性、可塑性[8]。少兒時期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培養良好習慣相對較容易。因此,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培養少兒運動員的良好習慣。
2.1 習慣講解,確立目標
教練員要經常對運動員進行有意識的灌輸什么是好習慣,什么是壞習慣。而要培養一個好習慣,首先要讓少兒運動員明白好習慣在其運動生涯中的重要作用,進而才會使運動員有很好的動力;其次要給運動員進行分析,統籌安排,逐一擊破。這樣可以分清主次,明確先后,然后有步驟的去培養,就會更有成效。
2.2 了解特點,尊重個體
在督導少兒運動員養成良好習慣時,我們不僅要考慮少兒的發展特點,還要針對少兒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化需求,教練員應有足夠的耐心和恒心,要時常引導他們,尊重他們的個性,以鼓勵為主,不能過于的急躁和亂發脾氣。
2.3 同伴教育,共同提高
在一些習慣培養上,青少年兒童往往能夠向同伴看齊。同伴教育就是利用少兒的趨眾傾向,對少兒進行教育的方式。教練員首先應對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運動員進行良好習慣的培養,再由他們“以老帶新”,從而達到教育目的,帶動整個隊伍的共同提高。
2.4 反復訓練,直到成功
當我們下決心要培養一個好習慣之后,成功的關鍵在于前三天,特別重要的是前一個月。因為根據美國科學家的研究,一個好習慣的養成為21天,90天的重復會形成穩定的習慣。教練員須時常提醒、督導、檢查,使少兒運動員良好的習慣得到不斷的強化,逐步形成自覺的行為。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不容忽視的壞習慣,要堅決消除。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商務印書館,2005.
[2] 袁新林.淺談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J].東方青年·教師,2013(13):299.
[3] 李燕飛.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四原則”及運用[J]. 時代教育,2014(14):258
[4] 樊文彬編譯.青少年業余運動員的飲食[J].中國學校體育,1994(3):78.
[5] 汪文紅.如何管理青少年運動員[J].才智,2012(7):128.
[6] 齊英.積極心理暗示在舞蹈教學中的作用[J].神州(中旬刊),2012(7):96.
[7] 王琮.培養青少年比賽型運動員有妙法[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5(4):65.
[8] 鄒紅.青少年良好習慣培養探究[J].咸寧學院學報,2012,32(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