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恒
摘 要:運用訪談、實地調查等研究方法,按照東、南、西、北、中的地理方位選取廣州市五所普通高中,分析該校上報的體質測試數據,基于弱項抽取600名學生進行重測,探索學生體能弱項產生的原因及提升方向。研究得出:(1)學生總體及格率較高,但優良率偏低,體能項目易出現弱項;(2)女生立定跳遠和男生引體向上平均得分率最低;(3)“體能弱項”的定義是:個體在力量、速度、耐力、協調、柔韌、靈敏等體能素質中低于評價標準的表現的統稱。對體能弱項重視不夠、鍛煉不足、動作標準要求低、缺乏持續有效的練習方法等是廣州市普通高中體育教學中面臨的常見問題。倡導學校體育應將學生體能弱項提升作為教學目標之一和成績評價重要指標,將體能弱項練習融入選項課程,善于發掘和利用選項相關輔助練習來彌補學生的體能弱項,指導學生按需選課,實現知識技能傳授與體能弱項練習有機結合、同步提升,從而提高學生體能水平,提升學生體質測試的優良率。
關鍵詞:體能弱項 普通高中 廣州市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2(a)-0025-04
我國普通高中學生體能素質整體水平較低,較歐美發達國家存在差距。教育部發布的近幾年全國學生體質測試檢測報告顯示,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國學生身體素質正從低谷往上走[1]。雖絕大部分單位學生體質測試及格率大于95%,但學生體質優秀率仍然較低,隨著學齡增高學生間體能水平分化趨勢明顯,且部分體能項目不達標比重較大,特別是男生的引體向上,總體水平持續在及格線以下,體育教育研究者對高中學生部分體能項目水平低下普遍表示擔憂。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主要從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三方面評定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只有提高測試的信度、效度和區分度,才能強化其教育激勵、反饋調整和引導鍛煉的功能,提高其教育監測和績效評價的支撐能力[2]。
學校是高中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學校體育鍛煉,對增強學生身體素質(體能)具有重要影響,學生體能出現的弱項,在校園的體育鍛煉中解決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
1 體質、體能與體能弱項的關系
1.1 體質與體能的概念
體質是在遺傳變異的基礎上,人體所表現出來的形態和機能方面相對穩定的特征,包括:身體形態發育水平、生理功能水平、體能、心理狀態、適應能力5個方面。其中,體能是通過力量、速度、耐力、協調、柔韌、靈敏等運動素質表現出來的人體基本的運動能力[3]。
在社會中,很多人認為體質差就是體能差,這是一種比較狹義的理解,但這也凸顯了體能在體質中的重要地位。體能從屬于體質,二者不能完全劃等號,在個體正常發育的前提下,體質的優劣很大程度取決于于體能水平的高低。
1.2 體能弱項的定義
在國家學生體質測試中,整體達到優秀的學生數量不足1/5,普通高中女生立定跳遠和男生引體向上是平均得分率最低的項目,其中男生引體向上平均成績處于及格線以下,而每個總成績合格或者良好的學生中,又往往會有一到兩項不合格,出現學生總體及格率較高,但優良率偏低的情況,測試項目中的體能部分出現弱項范圍較大。
那么,在確定統一測試標準的前提下,將體能素質中的弱項歸類、分析和針對性訓練無疑是促進體能水平提高最直接高效的辦法,也是提升總體體質水平的有效辦法。所以,定義“體能弱項”,并且將體能弱項作為體能提高策略的研究重點是很有必要的。綜上所述,結合體質和體能的定義,作者認為,體能弱項,是個體在力量、速度、耐力、協調、柔韌、靈敏等體能項目中低于評價標準的表現的統稱。體能弱項存在于個體和群體之中,以單項或群組的方式出現。
2 體質測試數據對比分析
2.1 全國與廣州市普通高中的數據對比
在廣州市按照地理方位(東、南、西、北、中)選取五所普通高中的上報數據,來代表廣州市基本水平,在與全國16~18同年齡階段青少年數據進行對比可見:大部分項目與全國平均水平一致或略有優于全國水平,但女生立定跳遠低于與全國平均水平,處于國家標準的及格中等水平(68~72分之間);男生引體向上數據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且處于國家絕對標準不及格水平(20~40分之間),見表1。
可知,國家標準的制定是要求隨著年級的上升成績水平有相應增長,而現實情況是部分測試數據停滯不前甚至有下降的趨勢,優良率較低。就廣州地區平均成績而言,女生的立定跳遠和男生的引體向上是亟待提高的項目。
2.2 廣州地區普通高中體能弱項數據分析
2015學年下學期,針對體能弱項女生立定跳遠和男生引體向上,抽測廣州市五所提取過上報數據普通高中共計600名學生,每校120人,每年級40人,男女各20名,并訪談每校3名體育教師。統一男生1min引體向上的測試標準:正手握單杠手臂伸直懸垂——屈臂下巴過單杠,計成功1次,過程中觸地測試結束。對比可見,東部、西部、中部三區抽測結果基本一致,北部、南部兩區成績略好,具體見表2。
表2可見,女生立定跳遠5個區的成績差異較小,南部和北部學生成績略好于其他區,均處于及格中等水平;男生引體向上北部地區略好于其他區,但總體差別不大,均處于不及格下等水平。可知廣州市普通高中學生體能弱項的區域差異不大,北部略優。
通過分析所有300名男生引體向上得分段分布情況,發現不及格及無成績的人數占比較大,具體見表3。
表3可見,男生引體向上優秀率僅3.1%~4.2%,優良率在11.5%~15.9%,及格率在21.3%~26.5%,無成績人數占比為28.3%~34.8%,不及格及以下占比達73.5%~78.7%。可知,不及格及以下占比較大,男生引體向上確為其體能弱項。
3 體質測試水平分析
3.1 體質健康測試總體水平不高原因
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2014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顯示,隨年齡增長,青少年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減少,每周參加10次以上體育鍛煉的人群中,16~19歲人群僅占17.0%,青少年不愿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主要是怕“影響學習”,其他依次為“沒興趣、不喜歡、缺乏體育技能、太累”等。
3.2 體能水平出現弱項的深層分析
目前,國家體質測試中學生整體合格率仍是教育部門考核學校體育工作業績的最重要條件,過度重視學生體質的達標,勢必忽略優良率的提升,甚至學校為了提高及格率,不惜放松學生體能方面的測試標準,使得體質測試流于形式,學生真實體能素質水平呈現度不高。
廣州市體育教師的初步調查結果和教學實踐經驗也顯示,學生在小學、初中階段的課內外體育活動以跑步、跳繩、球類運動為主,缺乏上肢力量鍛煉,導致高中階段男女學生上肢力量均較弱;學生主觀對于自身存在的體能弱項并不在乎,覺得并不會影響今后的生活,沒有意識到體能不合格會導致身體姿態差、易傷病,使自己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體育課中教師對學生的體能弱項缺乏指導和持續引導鍛煉,對于學生的體育課評價機制過于寬松,導致學生不愿堅持枯燥的體能練習,而這些學生畢業往往都能輕松拿到優秀,從履歷中更是難以發現其體能的真實水平和弱項。
綜上所述,以學生整體及格率來要求體育教學,學生體能素質將缺乏實質性提高,且體能弱項持續保持在較低水平。目前學校及教師對學生體能弱項的重視度仍不夠,缺乏持續有效激勵措施及有效練習方法指導體能弱項開展,缺少有趣的課例來吸引學生積極參與,選項課堂中加入的上肢練習仍不足,普通高中學生的體能弱項仍然存在。
3.3 體能弱項突破方向分析
3.3.1 以體能弱項提升為目標,改進體育評價模式,持續鍛煉
學校體育教學應將改善學生的體能素質,提升學生體能弱項作為重要目標之一。綜合學生體育學習興趣及鍛煉需求,依據國家體質測試成績,為學生制定“體能改善處方”,建立入學測試-學生分類-興趣調查-“體能改善處方”指導-學生體質測試優良率提升的途徑,體育課中安排“堅持10min小組完成的體能弱項練習”計劃,并引導學生依處方指導按步驟持續練習。
改變以往體育成績重選項成績和平時表現的評價辦法,將弱項提高的幅度與選項成績作為同等重要的權重指標,弱項與特長項目均衡發展,使體育成績全面有效體現學生體能水平,為學生自身的體能監測和終身體育發展提供有力的動力和方向支撐。
3.3.2 學校體育是學生體能弱項引導和提升的重要陣地
普通高中階段學生約2/3時間在學校度過,學校無疑承擔著學生本學段各方面的教育重任,包括體育。學校體育較之校外體育有多方面優勢,具有專業的體育教師、固定的體育場所、固定的體育課和課外活動時間等,對于學生整體體能水平更了解,隨著國家在各層面對學生體質的關注和提升要求,體育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學校應切實將體育放在學校教育的更重要位置,從學生入學體育診斷成績入手,建立學生體能弱項檔案,并在體育教學中踐行。
3.3.3 優化學校體育課結構和內容
目前廣州市普通高中體育課仍以選項教學為主,以學期為單位更改選項,練習和考核存在重技能輕體能的問題。所以應從優化課程結構入手,結合項目特點增加輔助體能練習項目,并且將這些輔助體能練習項目納入考核范圍。
豐富選項教學的內容,讓學生在每學期選擇前明確每個選項需要掌握完成的技能和體能。同時教師根據學生每學期的學習情況推薦學生下學期應該選擇的選項課程,結合學生體能弱項,被動推薦與主動選擇相結合,將體能練習融入現有選項課程中,著力發展學生體能短板項目,通過選項相關肌肉群的力量、耐力等素質的提高,改良體能弱項,使學生技能與體能實現均衡發展。
3.3.4 完善學校體育器材
改善學校體能專門器械不足的現狀,使學校體育器械不僅能夠滿足選項所需,更能滿足學生發展體能所需。在普遍存在體能弱項相關器械,例如單杠、雙杠、柔韌性練習器械等,適當增加器材數量,提高器材質量。
3.3.5 善于利用多方資源,營造體能鍛煉氛圍,科學指導
邀請體育、醫學專家來校做針對性主題報告,讓學生重視體能鍛煉,提高參與自身體能弱項改善計劃的能動性。同時與營養指導結合,根據基礎數據情況對癥下藥,制定合理運動處方指導,利用“單項促進指導”和“多項分步驟促進指導”計劃,提高鍛煉的科學性。
建立學生體能健康指導室,為學生制定專門“自主體能運動處方”,并為其提供修改和調整計劃。以體育課堂為重點,又不拘泥于課堂,全校范圍倡導提高學生體育運動自覺性。
學校每學期體育節可以進行健身比賽、體能項目游戲和比賽等,使健身達人的觀念深入學生內心,提升每年學生國家體質測試的整體優良率,同時也能夠促進學校教育中關注學生體育成績,關注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4 結論
(1)國家體質測試考核在評價某個學校學生整體水平時,應提高學生體質水平優良率的權重,避免將及格率作為唯一權重。且部分體能素質項目應設立最低標準,實行一票否決制。
(2)“體能弱項”理論體系的構建,有利于直接有效解決學生體能素質發展中的各個弱點,與普通高中選項課程的結合程度,是切實提升學生體能弱項重點。
(3)廣州市普通高中學生存在體能弱項,且提升空間較大,國家體質測試指標達到優秀主要依賴于體能弱項的提升。統一體能測試的標準,尤其是引體向上,嚴格學生體能測試流程,提高學生體質測試真實性,有利于提高學生體能弱項成績。
(4)在學校體育中,體能弱項提升應作為主要目標之一,善于利用國家體質測試真實數據,優化學校體育課結構和內容,直觀評價學生現有水平,督促學生持續鍛煉,從而促進國家學生體質測試優良率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 文華,廖文科.學生身體素質正從低谷往上走[EB/OL].人民網,2015-12-11.
[2] 教育部關于印發《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的通知[S].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體藝〔2014〕5號.
[3] 田麥久,劉大慶.運動訓練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
[4] 賴小玉,劉海金,劉尚禮.我國青少年體質持續下降的原因分析及抵制措施[J].體育學刊,2007,14(5):125-128.
[5] 袁鴻祥.不同類型高中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比較研究[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4(10):83-86.
[6] 馮紅靜.對美國學校體育教學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
[7] 季瀏.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的思考與構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9):72-80.
[8] 楊貴仁.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演變與發展的理性思考[J].中國學校體育,2006(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