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摘 要:中華武術一直以來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傳承歷史非常悠久,我國高校中普遍開設武術課程,為了與現代教育的最新要求適應,讓大學生可以獲得更加全面的培養,在高等教育中一定要明確武術教學的地位,針對武術教學中浮現出的問題進行改革,這樣可以提升武術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本文首先強調了大學武術是至關重要的,從體魄、自我保護以及學生意志三方面進行闡述,然后交代了以往大學武術課上存在的教學問題,最后制定武術教改策略。
關鍵詞:大學武術 教學 改革 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3(c)-0161-02
社會進步的同時,人們在生活方面有了更多要求,以往只要求達到溫飽的程度,如今則是需要強健的體魄,這是人們對生活的一種向往,而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也要在體質鍛煉方面加強重視。武術教學可以滿足學生在這方面的需求,讓學生在武術訓練中加強對民族文化的認知,并鍛煉自身的身體和精神素質。
1 大學武術教學的重要性
1.1 鍛煉學生體魄
身體是開展所有事業的根本條件,學生未來在工作和生活中,也要以身體為打拼的基礎。學生需要加強自身的體制,這樣未來才能具備更強的競爭優勢,才能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獲得更高的主力。而武術則是可以充分滿足學生在這方面的學習需求[1]。武術可以讓人們的筋骨和關節得到充分鍛煉與調節,在武術學習中,學生可以調整自身氣血,很多慢性病就能得到良好的預防。而且長期堅持武術學習,學生可以強化自身精神面貌。將武術教學引入到高校課程中,讓學生對武術的精髓了解更加深刻,提升自身體質。
1.2 幫助學生實現自我保護
武術學習最根本的意義在于強身健體,但是也能讓學生具備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一直以來在格斗方面武術有著其他體育項目不具備的優勢。武術文化向來博大精深[2]。學生在鍛煉體質上有著與其他體育項目相似的效果,但是在攻擊、防守方面也可以得到鍛煉,讓學生對防衛能力更加了解,也能明白武術的格斗性質,教師可以在武術教學中適當向學生傳播安全知識,讓學生具備更強的防衛意識。
1.3 鍛煉學生意志
武術本身帶有一定的藝術性特點,武術中的招式往往同時具備著實用價值以及欣賞價值,快與慢的結合讓武術體現出極強的魅力。在大學開展武術教學可以讓學生理解武術的神奇與奧秘。同時學生在學習武術的過程中可以了解到其中的協調與平衡[3]。在情操上可以得到提升,對精神境界產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學習武術可以讓學生擁有更加堅定的意志,武術本身就蘊含著堅定不移的精神品質,是學生需要具備的良好精神品質。
2 以往大學武術教學的主要問題
2.1 學校對武術教學缺乏重視
在多數高校中武術教學占用的課時非常少,基本上每周有一課時,但武術學習需要大量的時間,在如此有限的時間內學生學習到的只是武術中的一些皮毛,教師在時間限制下只能按照大綱教學,學生無法體驗到武術學習的樂趣,也不了解武術真正的魅力,學習武術只是為了應對考試,并未將武術學習的價值真正發揮出來。
2.2 教師素質有待提升
武術教學的實際效果與教師素質是緊密相關的。如今很多高校并未在武術教學中配備專業加試,武術教師也只能為學生進行了一些簡單技能的講解,忽視了對學生興趣的引導。另外就是由于教師不具備足夠的專業性,在武術示范上往往不夠完整和規范,無法做到準確及時地糾正學生的一些錯誤,在武術教學中很多重難點未能進行準確示范,在武術的攻防練習方面不夠生動,在基本功練習中更是讓學生感覺到枯燥,無法將學生自主性發揮出來。
2.3 教學內容相對單一
如今大學生普遍不具備很高的武術學習興趣,主要是因為武術教學的具體內容過于單調,通常就是初級長拳的第三路、太極拳的二十四式以及初級劍。這些內容過于單一,難以對學生形成足夠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就是這些內容學習難度是非常大的,多數大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并不具備武術基礎,學習這些武術的動作是非常難的,在課后難以進行溫習,也無法通過這些內容進行強身健體?,F代武術往往只強調了武術的技術,讓學生感覺到武術實際上就是花架子,學生也沒有獲得足夠的發揮空間,這就導致武術教學氛圍不佳。
2.4 理論教學匱乏
目前在武術教學中只是涉及到技術上的傳播,并未在理論上加入適當的內容,例如武術的起源與演變、武德等內容,也是習武之人需要具備的重要素質,但是在大學武術課上并未涉及。這些需要理論上進行教育的內容并未出現在武術課程中,忽視了理論教學的關鍵性,讓武術教學不具備足夠的科學性以及有效性。
3 大學武術教學改革策略
3.1 提升對武術教學的認知
武術教學不僅是讓學生對中華武術更加了解,也能夠培養大學生的道德品質,武術教學對學生起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也因此受到各方面的重視。武術進入到大學的課堂上后,學生不斷了解武術的技能與理念,逐漸對武術越來越熱愛。武術一直都是民族文化中至關重要的部分,學校以及教師要對武術教學給予足夠的重視,與特點特色相結合,制定出嚴格的教學規劃,滿足學生在武術學習方面的興趣需求以及實際需求,有利于中華武術的推廣和發揚。
3.2 加強教師素質
武術教學需要足夠的師資力量作為發展條件,武術教師不僅要具備技能,更是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以及思想理念,對武術的認知要足夠深刻,同時武術教師要不斷探索武術中的一些精髓,將理論與技術向結合,對教學流程進行優化。同時結合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在武術學習方面的潛質,提升學生體質的同時,促進學生在精神品質方面得到提升,這樣可以讓學生實現身心全面發展。
3.3 創新教學方法
學生缺乏對武術的學習興趣主要是因為教學內容以及方法上過于單調,教師需要避免教學過于刻板,要以學生心理特點為依據,對教學內容以及方進行規劃。教學內容應該是以學生的需求為依據進行制定,因為在武術學習上要想做出成績,就要將學生的課余時間利用起來,教學內容的難度需要降低,但是可以讓學生得到更好的鍛煉,另外就是在教學方式上,可以引入新型的教學方式,例如在教學中可以播放音樂,讓學生在音樂節奏的調節下進行武術訓練。
3.4 增加理論教學量
大學生的認知能力已經比較高,學習能力要遠遠超過中小學生,在武術教學中可以適當加入一些理論上的內容,要求學生在學習理論的時候兼顧武術聯系,體會武術動作更加深刻的內涵,尤其是鍛煉方法以及武術原理方面,提升學生對武術文化的認知。理論教育可以對武術實踐提供指導,合理使用理論知識,科學規劃健身的方法,提升理論教學的地位。
4 結語
總之,社會不斷進步,大學武術課也要積極進行革新,武術教學可以對大學生進行體質和精神上的強化,讓大學生具備更強的綜合素質,在這種情況下,學校以及教師一定要明確武術教學的地位,了解武術教學中的一些誤區,然后針對性制定教改的策略,這樣可以讓武術教學取得更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 熊軒,孫小娟.揚州大學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武術專項教學大綱分析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7,25(8):67-68.
[2] 李久芬,鄭健,黃滿釗.嶺南武術傳承與學校體育教育結合的探索——以廣州中醫藥大學為例[J].中華武術(研究),2017,6(7):17-19.
[3] 張明蓮.普通高校大學體育武術“微課”翻轉教學改革研究——以N高校為例[J].安順學院學報,2017,19(2):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