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靜 羅明剛
摘 要:本文運用調查問卷等方法揭示北京科技大學本科生游泳溺水高危行為和生命安全教育的現狀。通過此次調查深度了解和揭示了大學生游泳生命安全教育的特征。結果反映了我校大學生游泳生命安全教育的短板與不足,發現我校本科生溺水經歷時有發生,溺水高危行為常態化、游泳生命安全教育嚴重缺失現狀堪憂,建議科學構建大學生水中安全教育模式、配套教育設施資源、完善教育法規、落實本科生游泳教學。
關鍵詞:本科生 游泳 溺水高危行為 生命安全教育
中圖分類號:G8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4(a)-0207-02
回顧新聞媒體各大報刊的假期大學生溺水事件,以及高校學生為了救溺水者而失去自己生命的英雄事跡,這些因自身某些危險行為造成的傷亡事件時有發生,大學生溺水事件不但導致個人死亡,給當事人家庭帶來巨大打擊;還在喪失人才、法律糾紛、財富損失方面困擾社會發展。面對近些年大學生游泳安全事故的不斷惡化及社會影響,學校家庭持續恐慌,此前國家頒布了一系列有關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在國務院責令下,2012年針對學生溺水事故預防、切實做好學生安全事項,教育部辦公廳緊急出臺了相關通知《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預防學生溺水事故切實做好學生安全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防溺水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且重點提出應切實增強大學生在水中面對突發事件時的自護自救水平,學會如何應用科學的救生手段。
溺水高危行為所指為:處于開放(或非開放)水域環境中的個體(或團體)進行的對自身(或他人)存在極大傷害可能性的危險活動。此行為是引發溺水、甚至溺亡事件的關鍵因素。作者深切意識到研究此類重大社會安全問題具備非常價值,故聯合我校游泳專家和學者對我校在校本科生展開調研。以期憑借本次調研,能夠對高校學生當前的游泳生命安全教育狀況與特點加以全面、深入剖析與掌握,并以本次調研成果為理論與實踐基礎,滿足高校游泳課教學中游泳生命安全教育內容的所需。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我校在校本科生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法
對我校本科生1~4年級體育必修課和體育選修課的學生進行隨機抽取,現場發放調查問卷并回收,為了確保調查結果的客觀性,通過匿名方式完成問卷的填寫。此次調研合計發放200份問卷,全部回收,其中192份為有效問卷,實現了96%的有效回收率。
1.2.2 文獻資料法
查閱有關文獻資料,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各種現有的相關文獻資料,從中選取信息。
1.2.3 數理統計法
對回收的有效問卷的統計分析(包括頻數統計等)借助軟件SPSS完成,同時對統計分析結果加以描述。
2 研究結果和分析
2.1 研究結果
隨機抽取我校1~4年級本科生體育必修課和體育選修課的學生共200人,發放問卷有效回收192人,其中男生133人,女生59人;測試者年齡范圍在17~23歲之間;其中138人不會游泳,占總體72.3%(詳見表1)。在“本人或身邊人溺水經歷”此項調查中,“同學同伴”此類身邊人溺水數量達98人,在總數量中的占比達51.3%;“父母長輩”則為18人,占比為9.4%;“自己”溺水者數量為11人,占5.8%(見表2)。
2.2 我校當前教育環境下游泳生命安全教育現狀
以上調查結果呈現了我校在校大學生本人掌握游泳技能的現狀,以及身邊親屬同伴等人的溺水經歷等。那么根據這一現狀,我校當前游泳教學是否就水中高危行為隱患采取相應的處理辦法,可通過表3進行大致了解。
根據表3結果顯示:抽樣調查191人中,有156人占總體的81.7%的本科生從來沒有上過游泳課。學生獲得游泳生命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徑依次是網絡電視、報刊書籍、占比最少的是游泳老師或教練。被抽樣的學生中有67%的人員存在游泳生命安全教育課程設置意望。
3 結論
3.1 本校大學生存在較高的游泳高危行為發生率
通過本次調研可知,70%以上的學生不具備游泳技能,高校學生及其身邊人存在較高的游泳溺水發生率,說明我校大學生游泳技能現狀堪憂。大學生是已具備自身獨立意識與行為支配能力的一大群體,然而,水對此群體一般存在較大吸引力,導致溺水高危行為時有發生。
3.2 我校本科生游泳生命安全教育存在不足
很顯然,高校游泳教學在高校學生溺水高危行為的防控中起著必要且關鍵的作用。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自2009年我校具備游泳教學設施條件以來,就目前調查結果顯現81.7%高校學生未上過游泳課,導致此結果的原因為:其一,體育課程教學條件有限。包括游泳場所的容納限制、游泳教師的配備。但另一方面也凸顯出學校對于游泳教學普及的不重視。67%的在校本科生對游泳生命安全教育缺失的情況下,在遇到特殊情況時毫無疑問是釀成溺水悲劇發生的關鍵。大眾游泳強調呼救、岸上施救、實地救溺屬于不同等級的安全知識與游泳能力,但是,本校游泳教學未引入生命安全相關教育內容,如此高校學生在不具備安全知識時會做出有失科學的應對辦法,從而導致悲劇發生。
4 建議
4.1 針對學生構建有效的游泳生命安全教育模式和資源
通過此次調查能夠明確我校當前的大學生游泳教學狀況,可以發現此方面教育存在的缺陷,針對性地增強學生的游泳水平以及生命安全知識,并構建的有效的游泳安全教育模式工作勢在必行;此外,面對教育教材缺失、安全知識獲取渠道限制等問題,應對當前的教育資源加以完善,加強教師在課堂內外對學生的游泳生命安全教育。
4.2 完善學生游泳生命安全課程體系
我國水土面積廣大,內含大量水域。游泳不但具備健身價值,還具備急救救生功能。調研發現,大部分高校學生存在游泳生命安全課程設置意望。需對當前的游泳教學場地設施加以完善,創建游泳生命安全教育課程,使學生掌握科學游泳技能,切實執行游泳生命安全知識教育工作,確保廣大學生具備游泳急救技術與能力,為未來生活生產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輝,王斌,羅時,等.湖北省大學生溺水高危行為調查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6,35(4):300-303.
[2] 徐惠,梁超英,符壯.普通高校大學生游泳課實施安全教育的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5(32):115-116.
[3] 徐惠,梁超英,符壯.普通高校大學生游泳課實施安全教育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5(4):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