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芳
通過分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必要性和融資現狀,發現中小企業存在著穩定性差,經營風險相對較大澈府缺乏相關的政策支持;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重視程度不足;民間融資活動較難而且風險較大等問題,為了解決融資難的現狀,中小企業應該完善自身發展,降低經營風險;政府應該建立相關政策制變;金融機構應該放寬貸款限制,提高對中小企業的重視;提高民間融資活動的質量,降低融資風險,充分利用閑置資金。
中小企業 融資 信貸風險
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
(1)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狀況概述
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上發布的《小微企業融資發展報告》表明,超過62.1%的小微企業無法獲得任何形式的貸款,完全依靠企業自有資金和留存收益經營發展;且剩余的37.9%的可獲得貸款企業中,超過80%的企業在最近一年僅有不到兩次的貸款經歷,而獲得5次以上貸款的企業僅占3.7%。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中小企業的貸款狀況與其營業收入和資產總額存在相關性,即營業收入越高、資產總額越大的企業獲得貸款的幾率越大。
(2)中小企業融資的意義
融資是指資金從資金供給者手中向資金需求者手中運動的過程,包括資金融入和資金融出兩個方面,即它是“資金雙向互動的過程”。融資對中小企業來說意義重大。
1.關乎中小企業的生死存亡
中小企業融資可以解決企業的生存問題。由于缺乏資金保障,企業所需的流動資金無法得到滿足,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難以正常進行,甚至面臨破產的境地。適時的融資,既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也避免了大量員工的失業,有利于企業的重新崛起,有利于國家的穩定,還能夠解決很多社會問題,保持社會的穩定。
2.決定中小企業的發展方向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中小企業想要進一步發展,首先必須要有充實的資金保障。由于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缺乏擔保抵押手段,借款申請難以通過,造成中小企業生產經營資金緊張,難以實現企業發展,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也較低。因此,只有企業的融資渠道暢通了,才能解決企業的發展問題。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企業,完成起步后就到了擴大規模高速發展的階段,在這個時候,資金就成了發展的最大瓶頸。適時的融資,無疑就是給企業裝上了騰飛的翅膀,不僅有利于企業自身的發展壯大,更是實現創新型國家之必需。
3.有利產業結構調整
不少中小高新企業的所在行業有比較好的長期發展前途,而他們所涉及的行業,很多是未來中國企業需要強化競爭力的行業,所以,對這類企業的扶持,其實也是正好符合當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實現產業結構調整,使中國的技術競爭力大幅度上升,而中國產品以前主要以低附加值為主,這其實已經遇到瓶頸了,現在低附加值的產品在國外頻繁遭遇反傾銷抵制的情況下,高附加值的國外需要的產品就能夠躲過這種經濟保護主義,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中國出口的繼續增長。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對策建議
我國應借鑒國外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的相關經驗,結合本國國情,在中小企業自身素質不斷得以完善的同時,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和措施,使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進一步得以解決。
(1)規范企業公司治理結構
公司的運行績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其治理結構的有效性,公司治理結構規范不僅影響投資決策和資金籌措,而且也影響公司的管理效率和內部凝聚力。因此,公司治理結構是決定企業的融資能力的必要條件,中小企業一定要規范公司治理結構。為此要建立中小企業制度,推動中小企業制度的多元化和社會化,實現治理結構合理化。對國有中小企業實行積極的退出戰略,走改制重組道路;對私營企業要引導資本社會化方向,改變家族式管理方式,吸引現代企業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要素;對于集體企業要推動產權改革,明晰產權關系,為企業通過股權融資奠定良好的基礎和創造必要的條件。
(2)完善財務管理制度
財務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之一,健全的財務制度是融資能力的重要條件。首先,確立財務管理的戰略核心地位,促使財務管理工作由被動記賬向主動管理轉變。不僅要做好財務數據的記錄和處理工作,更要認真研究會計規范體系,以確保財務原始數據的準確和會計工作效率的提高。其次,要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體系。設立專門的財務管理機構,統一負責企業的資金融通、現金出納、財會管理、工資核算、固定資產以及預算編制、決算實施工作。制定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實行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和制度化,完善財務處理流程,規范會計行為,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加強中小企業的財務監督。在企業中推行“事前計劃、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財務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企業內部稽查制度。另外,應熟悉行業發展狀況做好市場分析和預測,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加強財務監控,使得透明化的財務管理為中小企業成功融資提供強力保障。
(3)構建良好的銀企關系
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是銀行貸款,因此,構建良好的銀企關系是順利實現融資的必要條件。誠信乃立業之本,信則立,不信則廢,如果沒有良好的信用文化和健康的信用環境,良好的銀企關系也只會是一相情愿。因而,中小企業應逐步與客戶、合作伙伴、銀行、稅務部門等利益關系人建立良好的信譽,按時付款、及時供貨、到期償債、依法納稅。加強與銀行的信息溝通,甚至申請銀行派員進入企業董事會,參與經營決策。這樣銀行可以深入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預測市場前景,能夠在銀行與企業之間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加強企業信用文化建設,培育企業家信用意識,提倡樹立信用觀念。中小企業可以積極建立信用信息平臺,實現信用管理監督社會化,在“有借有還”的良好信用環境下改善銀企之間的關系,提高企業融資能力。
綜上所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政府需要提供相關政策,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而企業則須提高自身的信用度,適當利用金融產品,從而達到融資的目的。中小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必須從融資開始。
[1]國外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融資經驗及其啟示[J].楊潔,王迪.新經濟.2016(Z1)
[2]國外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融資經驗借鑒[J].張瑾.現代經濟信息.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