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阿努爾·喬汗別克
摘 要:根據我現今社會主義發展現狀來看,我國農業發展也在隨著社會現代化發展進程的快速提高出現顯著性提升,尤其是農業發展均是趨向于機械化水平,不僅有效提高了農業生產的質量和產量,還與現下十九大倡導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相符,對提高我國農業的綜合發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現針對我國農業機械發展中常見的問題進行大體闡述,并根據此類問題提出科學的解決措施,為實現我國農業發展的機械化和可持續性提供一己之見,僅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可持續發展
現今我國發展性質雖是農業大國,但其發展進度卻與農業強國還存在一定差距。根據十九大會議的召開,從中得出如何發展高效、安全的現代生態農業是現下所倡導的主要發展理念,對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因此如何提高農業發展期間的機械化水平是推動我國農業資源可持續性發展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保障農業的高產量、高質量的有效策略。但以我國現今耕地分布現狀來看,耕地平均質量均屬于較低水平,以往不科學的耕種方法、種子優質品種少、化肥、農藥利用的不合理且加上受污染、酸化、水土流失等多種因素影響,均是降低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的主要影響因素,對其發展的可持續性均會造成不利影響[1]。本文筆者現大體闡述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發展中常見的障礙問題,并針對其對應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具體結果如下所示。
一、農業機械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1.農業機械化程度低,設備水平不科學
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均在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不斷優化而出現顯著性提升,故農業機械設備種類也在呈現多元化,并伴隨其農業發展必要性的大力推廣,此方面機械化行業也在涌現出大量人才,為我國農業的機械化水平及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2]。但是,以我國農業化發展的整體現狀來看,現今其農業生產時的機械化使用仍未普及,部分經濟落后的地區的農用機械設備質量及使用壽命均屬于較低水平,導致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常引發障礙而影響農業生產工作的有序開展。除此之外,我國現今農用機械設備中在種類和數量方面均是小型農用機械設備占據比例較高,而大型農用機械設備會常出現供應不足的現象出現,無法及時滿足農業發展需求,是影響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發得不到提高的首要因素,從而對其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造成不利影響。
2.農業機械發展區域存在較大差異性
以我國現今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整體現狀為依據,農業機械化區域發展間存在的較大差異性不利于我國農業發展水平的整體提高。如,有相關統計結果顯示,黑龍江及其周邊地區的農業機械化水平在我國農業化排名中一直處于較高水平,且近年來一直是呈現上升趨勢,而西南地區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卻一直遲遲得不到顯著性上增。追其原因,我們發現黑龍江地屬東北地區,其地理位置存在地勢平坦的優勢,為農業生產的機械化作業提供了有利的基礎條件,加上當地氣候、人文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均是提高東北地區的農業綜合實力和農業機械化程度的關鍵策略,在我國農業發展中占據首要地位,且現今是作以其他地區農業發展的參照對象。而我國西南地區地勢存在起伏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加上多種自然環境影響,均不利于農業機械化生產作業的有序開展,是降低農業機械化水平的首要原因,故其地區的農業發展近年來幾乎是呈現止步不前的現狀[3]。農業機械發展區域存在的較大差異性同樣也是影響我國農業發展機械化水平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利于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策略的有效實行。
3.農民整體機械化操作水平不高
我國發展性質現今仍是以農業所占比例較高,故農民人口在社會群眾中仍是占據較大比例。故地理位置偏遠的農村地區中,大部分農民受其文化水平的限制和地區農業機械化水平教育未普及等多種因素影響,從而降低其對對農業機械化認識程度,有甚者還選擇以牲畜手工勞作的形式來完成農產品的耕種和收成。除此之外,大部分農業生產規模均是以家庭作以運營單位,降低農業產量的同時還會促使農民在購買農用機械設備時均是主張以小型設備為主,促使部分大型農用機械在當地的購買情況均處于滯銷狀態,一定程度上會對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和當地發展的可持續性造成不利影響,與現下十九大倡導的農業生產的大規模及綠色發展理念不符。
二、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有效對策
1.不斷優化農業技術,提高農業機械設備的機械化程度
如何進一步提升我國農業科技的創新水平是現下農業發展急需解決的重點問題之一,對提高農業設備機械化水平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因此,筆者認為需利用現下科技資源作以優勢來加大對國家氣象科技創新工程的建設力度,以延長農用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和減少其設備使用障礙為前提來進一提升農用機械設備的整體水平,并針對機械設備易出現的故障問題來有目的性的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并廣納國內外科技人才來構建團隊進行機械設備創新研發[4]。除此之外,還需建立交流平臺來強化科研、業務人員間的溝通能力,充分滿足兩者需求來進一步建立一個完善的農用機械設備服務體系,以提高我國農業機械設備的高效性和地區設備的推廣性,是促進農業機械化水平得以告訴發展的有效途徑。
2.著眼全局,解決區域機械化差異大問題
我國在制定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時,應當以全局作以出發點,針對區域間農業特征的差異性和地勢環境特點來展開分析,以提高農業區域整體的機械化水平。如:廣大西南地區受地勢環境影響而間接性提高了機械化生產大規模的難度系數,但生產難度高不代表此類區域不具備機械化生產條件。因此,政府在分配農用機械設備補貼時可優先考慮此類地區的現狀問題,通過提高設備補貼額度來調動農戶生產的積極性,同時鼓勵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的生產規模進行多個組合來擴大其農業生產規模,通過一同購買小型機械設備來滿足各個家庭生產所需的同時緩解其農業生產壓力,是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有效策略。除此之外,還可根據地區、農業規模大小的差異性來分配合理的農用機械設備,以倡導使用機械流動播種、收割的形式來完成農業生產的整體流程,保障機械設備作業量得以提高的同時解決農民未減少支出成本而不愿購買機械設備的現實問題,從而彰顯出農業機械設備使用的價值性和重要性來提升農業的機械化水平,為推動農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奠定基礎。
3.提高農民機械化意識和操作水平
政府應當將農用機械設備的相關技術知識及設備使用的必要性來進行大力宣傳,以傳單發送、活動組織、試點工作以及一對一輔導的形式來完成農用機械設備推廣,協助農民在此類推廣和試點工作中充分感受到農業機械化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從而增強其機械化意識和提高農戶設備操作水平,對提高農產品產量、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綜上所述,以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來看,筆者認為現下需針對農業發展中存在的結構不明、機械化程度低及區域發展差異性大的根本原因來作以首要分析,以我國農業整體發展作以出發點,加大農業機械化的宣傳力度和拓展推廣區域的涉及范圍,并以全局發展來完成相關設備、福利支持等協調處理措施,通過進一步提升農戶機械化意識和技術操作水平,是促進我國農業機械化整體水平得以提高的有效途徑,對保障農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現下倡導農業綠色發展所追求的農產品高產量、高質量的生產理念相符,望采納。
參考文獻:
[1]姜玉佃、劉計明.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5):55-55
[2]張朝華.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對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積極影響分析[J].南方農機,2016,47(10):24-24
[3]李偉國.圍繞強化五大理念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J].農機科技推廣,2016(1):7-8
[4]張迎花.依托區域特色,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J].河北農機,2015(4):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