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琪
2008年爆發了次貸危機,在此背景下,巴塞爾委員會提出了逆周期宏觀審慎資本監管框架,要求各國根據銀行業的實際情況建立適合本國發展的逆周期資本監管規定。逆周期監管和銀行過度風險承擔間存在密切聯系,商業銀行的逐利性等特征會加劇過度風險承擔的行為,而過度風險承擔又會使銀行面臨著更多不確定性的風險,對風險的抑制導致監管的產生;逆周期監管的存在使順周期現象得以緩和,抑制了銀行為逐利而去過度承擔風險的行為,有利于保證銀行體系的穩定。
逆周期監管
過度風險承擔 資本充足率
基本概念
(1)逆周期監管
逆周期監管與順周期監管理念恰好相反,是指在經濟擴張時期,加強對銀行的監管標準,使銀行積聚更多的資產,同時嚴格控制放貸規模,減少貸款風險;反之則放寬對銀行的監管標準,減少銀行壓力,讓銀行有更多生存空間,同時經濟繁榮時期積聚的資產正好彌補經濟蕭條時對資產的需要。
(2)過度風險承擔
銀行過度風險承擔是指銀行承擔了風險但預期收益并不增加,即冒了無謂的風險。銀行過度風險承擔機理可分為兩類,一是由于金融體系的順周期性引起的銀行被動過度風險承擔機理,二是由于風險偏好引起的銀行主動過度風險承擔機理。
逆周期監管的主要工具
(1)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是銀行的資本總額對其加權風險資產總額的比率,資本充足率是保證銀行等金融機構正常運營和發展所必需的比率。我國規定資本總額與加權風險資產總額的比例不得低于8%。
(2)杠桿率。杠桿率是資產負債表上的資本與資產的比率,是衡量負債風險的指標,從側面反映銀行的還款能力。杠桿率是作為資本充足率的補充工具而設定的,我國規定銀行杠桿率不得低于4%。
(3)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率指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占總貸款余額的比重。在評估銀行貸款質量時,可按貸款的風險程度將信貸資產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五類。不良貸款主要指后三類貸款。國際通行標準認為,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率警戒線為10%。
(4)動態撥備覆蓋率。撥備覆蓋率是貸款損失準備對不良貸款的比率,主要反映商業銀行對貸款損失的彌補能力和對貸款風險的防范能力。我國要求撥備覆蓋率不得低于150%。
(5)流動性比率。流動性比率用于測量企業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是銀監會對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進行監測及風險評級的重要指標。流動性比率越高,企業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越強,發生擠兌風險的可能性業越低,我國流動性比例要求不低于25%。
逆周期監管抑制銀行過度風險承擔的機理
(1)資本充足率的影響
對資本充足率來說,逆周期監管要求在經濟繁榮時,銀行的信貸增長較快,監管者會擔心金融機構的信貸風險問題,從而要求銀行持有較高的資本充足率;反之,監管者允許持有較低的資本充足率。在這種規則下,當經濟繁榮時,超過監管要求提取資本充足率,可以使銀行的資產負債規模得以擴張,進而會增加商業銀行利息收入,帶動凈利潤的提高,保證商業銀行的持續穩健經營,從而商業銀行可以提高其在考慮承受風險的基礎上的盈利能力,而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抑制因逐利而產生的過度風險承擔行為。
(2)杠桿率的影響
對杠桿率來說,逆周期監管要求銀行在經濟繁榮時提高杠桿率的要求,為未來可能的經濟蕭條時期預先提取資本金,提高資本的流動性,以抵消經濟蕭條時期資本流動不足,同時抑制銀行自身信貸規模的過度擴張。在資本金成本方面,杠桿率指標與資本充足率指標對商業銀行盈利的影響基本一致,提高杠桿率會導致資金成本的增加和表內外資產規模的減小,最終會影響降低銀行盈利能力,反之則有相反的效應;通過恰當的逆周期監管政策,可以合理配置信貸資產,進而可抑制銀行的過度風險承擔行為。
(3)逆周期貸款質量監管的影響
1.動態撥備覆蓋率的影響
在逆周期監管體系下,景氣階段提高對撥備覆蓋率的監管要求,反之則適當降低要求。商業銀行在景氣階段計提的較多資金可用于彌補蕭條階段的貸款損失,從而達到“以豐補歉”之效。提高動態撥備覆蓋率可增加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成本,也就壓縮了商業銀行的存貸利差,通過壓縮信貸規模不利于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而銀行作為金融中介機構是以實體經濟的發展為支撐的,可能會導致整個銀行業盈利水平的下降。而逆周期監管下,經濟下行時通過適當降低此要求,有利于提高盈利能力,減少銀行過度風險承擔的行為。
2.不良貸款率的影響
對不良貸款率來說,在經濟上性時期,銀行對經濟形勢的樂觀估計,會使信貸規模增加,進而不良貸款率會較高,從而導致商業銀行可能性損失貸款的增加,最終會導致其盈利能力下降。而逆周期監管要求在景氣時設定較低的不良貸款率監管指標,以抑制信貸擴張,防止不良貸款的增加為未來帶來的信用風險;反之則提高該指標,以刺激經濟和企業投資,從而抑制經濟的下滑趨勢。在逆周期監管下,對風險和收益的恰當匹配,有利于消除順周期現象和平滑經濟周期波動對商業銀行信貸規模的影響,從而能抑制銀行過度風險承擔的行為。
(4)逆周期流動性監管抑制銀行過度風險承擔
對流動性比率來說,逆周期下的流動性比率監管要求,在擠兌風險較低的景氣階段適度降低對商其監管要求,讓商業銀行擁有更多資金投入經營;反之則要求較高,保持充分的流動性,以便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擠兌風險。若在經濟下行時加強流動性監管,商業銀行需改變其自身的資產負債期限錯配程度,增加流動性較高的低收益資產,減少流動性較低的高收益資產,也會激發商業銀行對存款的大量需求,導致銀行成本提高。但逆周期下根據不同的經濟周期,采取動態的、差異化的流動性監管要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銀行的成本,從而對銀行過度風險承擔行為起一定的抑制作用。
[1]李瑞紅.逆周期監管工具、機制與中國選擇[J].金融與經濟,2010(2)
[2]陳華,劉寧.銀行業順周期形成機理與逆周期監管工具研究[J].創新,2011.(1):46-53
[3]黨宇峰.資本監管下我國商業銀行周期性行為研究[D]天津:南開大學,2013.
[4]劉青云.基于資本監管的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研究[D].山西:山西財經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