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深
摘 要:當前社區治理存在行政化色彩較濃、經費困難、專業人才缺乏、社會組織發展不足、居民參與程度不高等現實問題,需要通過理順政府和居委會的權利關系、制定高效的保障和激勵機制、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參與治理、建立合作互動平臺等方面入手,推進社區治理體系建設。
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并強調,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社區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基礎環節,近年來,社區治理得到了顯著加強,但依然還存在著不少薄弱環節,一些長期困擾社區治理的難題亟待破解。
一、社區治理存在的突出問題
1.社區治理的行政化色彩較濃
隨著社會轉型,政府大量社會職能下沉,居委會承接了大量政府交辦的任務和行政性事務,普遍出現了行政化傾向,成為基層政府的延伸。居委會工作中大部分都是政府下達的任務,服務內容包括民政、計生、居民養老、維護穩定、調解群眾矛盾、居民醫保、普法、雙擁、低保救助、社區文體、社區教育、殘疾人管理、司法援助、社會治安等百余項,除此之外還要應對需要上報的各種臺帳、報表、檢查、評比、各部門各類調查統計,以及各政府職能單位下派其他任務,導致多數居委會存在掛牌多,事務多的問題。
2.經費困難,專業人才缺乏
居委會尚未建立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又不能向居民攤派辦公費用,導致社區居委會工作經費存在較大缺口。目前多數居委會的日常運作和員工工資大部分來源于政府的財政撥款,而部分居委會的員工收入雖然與以前相比得到改善,但未建立正規的收入增加的機制,導致社區居委會很難建立起一支較穩定的、素質較高的隊伍,難以吸引公共管理、社會工作、醫療護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以提升基層社區服務管理水平。
3.居民參與程度不高
居委會治理現狀導致居民更傾向于認為居委會是一級政府,此外居委會忙于處理行政性工作任務,使得居民對其缺乏認同感,參與社區自治的意愿并不強烈。另外居民與社區的利益關聯程度在日常生活中也難以體現,沒有意識到參與社區自治的重要性,同時缺乏居民參與自治的平臺和程序規范,難以參與社區運作的相關事務。
4.社會組織發展不足
目前,社區類社會組織數量少,專業人員不足,活動能力弱,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有些社會組織過分依賴政府,獨立性差;有些社會組織長期不開展工作和提供服務;有些社會組織純粹是興趣團體,對社區治理并不關心,也不會為組織成員爭取權益。
二、推進社區治理體系建設的幾點建議
在我國目前的國情下,也不存在一種萬能的治理模式可以適應所有類型的社區管理,推進社區治理體系建設,需要依托已有的機構和資源,針對其不足和需求,改進社區治理體制。
1.理順政府和居委會的權利關系
目前多數居委會的人事權和財權都由街道等政府控制,街道等政府對社區采取的是直接干預管理的模式,既沒有尊重社區合法的獨立主體地位,同時由于是直接管理,政府不會考慮引導社區自治等問題,實踐中將社區居委會作為自己的社區派出機構來對待。因此要改變政府管理的理念。首先,要從立法的層面確定社區自治組織的權力和責任,對其進行更細致的劃分,并且要界定社區管理事務中哪些事務要由政府承接協調管理,哪些事情完全可依靠自治組織解決,明確政府管理和社區自治的權責。其次,街道等政府部門,應當擺正自身的角色,認清社區居委會獨立的合法地位,改直接干預變成間接引導,正確看待政府與社區的合作關系。再次,推進政事分離,將基層能完成的工作交給居委會,將專業性更強的工作推向市場,交給社會組織或企業,政府只負責對基層組織進行宏觀指導。
2.制定高效的保障和激勵機制
建立良性的、合理的激勵政策。注重在社區建設中完善社區激勵機制,建立包括組織和個人的獎勵機制;要制定良性、合理的年度收入增長機制,讓在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對自己的薪酬增長有個明確的認識。為工作人員提供學習進修的機會,提高居委會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以及專業水平。開辟晉升通道,為工作人員的職業發展鋪路,如參加基層或者社區服務工作,滿足一定條件可以在考公務員的時候給予相應政策上的加分等。
3.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參與治理
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也能彌補政府服務的局限性,承擔起很多居委會無暇顧及,且社會組織能順利完成的事務。要引導社會力量關注慈善事業,使各方力量匯入社會組織,成為社會管理的有生力量。首先,要制定符合社區發展的政策法規,加大力度培育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要考慮到社會組織的非盈利性,在財政、稅收以及社工保障等方面實行優惠政策,免除社會組織在資金方面的困擾,讓其能更好的投入到社區的基本福利活動中,鼓勵公益性組織進入社區工作的積極性。其次,政府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將更多公共服務交給市場和社會組織承擔,在社會組織提供更專業的公共服務的同時,也給予它們更多的機會參與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鼓勵社會組織多方參與公共服務,培育其公共服務的能力。
4.建立合作互動平臺
目前社區的自治建設還相對滯后,處于成長初期,政府對社區管理的作用和影響力依然不能忽視。因此,政府要培養社區組織發展,為各種力量參與社區管理提供一個適于社區發展的良好環境。一是政府作為社區建設的指導者,應在宏觀政策和法律法規方面,指導社區建設。二是居委會利用自身擁有的群眾基礎,搭建更多有利于居民參與的互助平臺,加強居民之間的交流。三是鼓勵社會組織進入社區,以自身的專業優勢為社區提供服務。四是允許市場上的其他組織,在部分盈利性事務上參與社區建設,以自身的資金和物質優勢,帶動社區,為居民提供服務。五是指導居民以業委會等自治組織方式,參與社區治理,發揮居民的主人翁能動性,借助平臺中的各方力量,共同完善社區管理和社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