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陶玲玲
摘 要:本文首先對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問題進行了經驗性總結,發現許多學者認為居民在參與社區治理的過程中主要受經濟發展水平,社會地位,還有教育水平等的影響。筆者在認真分析了各位專家學者的文章后發現,其論文背后基本隱藏著優勢視角的影子。因此,筆者在本篇論文中站在優勢視角的角度為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問題提出建議。
關鍵詞:優勢視角;社區參與;社區治理
社會工作者作為信息的搜集者,可以通過多樣的方式搜集居民在參與社區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優勢視角下,我們能更好的發掘服務對象自身的優勢和資源,促進其進行能力建設,增加他們在社區治理過程中的對話與合作,提升抗逆力,可以增強他們的自我認同和自尊自信,增強居民與社區的融合度。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優勢視角
“優勢視角”是一種關注人的內在力量和優勢資源的視角。意味著應當把人們及其環境中的優勢和資源作為社會工作助人過程中所關注的焦點,而非關注其問題和病理。
2.社區治理
社區治理是指政府、社區組織、居民及轄區單位、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等基于市場原則、公共利益和社區認同,協調合作,有效供給社區公共物品,滿足社區需求,優化社區秩序的過程與機制。
3.社區參與
社區參與是指社區居民共同期望社區進步與發展,愿意投入思想、行為,投入個人有形或無形的資源,包括時間、金錢、勞力等,通過這種個人參與社區活動的過程,增強個人對社區的歸屬感。
二、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問題及原因
1.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問題
總結各位專家學者的研究,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問題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參與主體失衡。這些失衡主要表現在各個年齡段呈兩頭大中間小的特點,其中女性多于男性,且低層次文化水平的居民更容易參與到社區治理中。
(2)行政參與水平不夠高。政治參與是社區治理中最核心的內容。雖然居民參與治理內容多樣,但在實踐中,絕大多數居民真正參與社區事務的治理還十分有限。
(3)參與深度不夠。現階段,居民能夠參與的層次一般在告知和咨詢層面。僅有少數社區能夠上升到協商層面。
(4)參與內容有限。在城市社區,居民所參與過的社區事務的涉及的范圍的調查可知,在有限的活動中,活動發起者會優先考慮社區內各單位的代表、社區內的人大代表、離退休的黨政干部以及少數居民積極分子。
2.問題成因分析
導致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出現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參與意識。居民對社區治理的含義理解不夠透徹,同時居民自愿參與社區治理過程的重要因素是居民自身是否具有“義務”感,如果居民們發覺參與某項社區活動是其義務時,他們就會自覺、主動地參與社區活動。
(2)居民參與的利益機制不完善。人是一種無利不起早的群體。人的每種行為都隱藏著一定目的在里面,這種目的可能會帶來有形或無形的利益。所以我們可以認為:居民之所以參與社區的公共事務,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受到利益的驅動。
(3)領導者的攬權。居民在社區治理過程中,能夠參與的環節都是低層次的,沒有決策能力。這些通常是因為上位者不肯將決策權力下放導致的。
(4)居民的自身條件有限。居民參與水平也受自身能力所限。社區公共事務的參與者主要是離退休的老人、無業或待業人員以及放假期間的中小學生。受知識儲備等因素的影響,即使他們參與了社區的自治活動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參與效果。
三、優勢視角下介入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問題
1.社區成員歸屬感的培養
在優勢視角里面,首先要讓服務對象感受到自己屬于群體。居民對生活的社區有歸屬感才會有參與社區治理的意識。這些都是以自身利益為基礎的,人們通常不吝于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
2.促進社區民主自治
社區自治是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主要方向。政府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加大行政改革力度,與時俱進地向科學、民主、法制、高效、公開、回應性的善治政府轉變。
3.壯大社區治理組織
組織化參與是居民進行社區治理的最有效手段,社區組織是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重要載體。對于社會團體,要大力開發其為社區利益服務的潛力,促使市民的利益整合和表達,推進社區社團的政治參與,使其成為經濟上自由、政治上自主的社會力量。
4.培養抗逆力
(1)提供參與機會。政府把握好線上線下的溝通,及時提供快速有效的信息,做好資源鏈接工作,讓居民有機會參與到各式各樣的社區活動中,實現居民需求與社區治理對的雙向滿足。
(2)及時有效的表彰,樹立榜樣。積極地自我形象是激勵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保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借此在社區內建立起有效的獎懲機制,會使社區變得更加有序,是居民養成自督自查的習慣。
(3)社區繼續教育。在查閱文獻中發現,其實有相當一部分居民對參與社區事務是非常有熱情的,他們非常愿意為社區的建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往往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很多時候參與效率非常的低,甚至有時候還被認為是給社區增加麻煩。所以社區繼續教育勢在必行,主要正對群體是文化程度較低的中老年人。
四、總結與反思
優勢視角雖說能夠從服務對象內部建立起參與意識,進而從外部提升他們的參與能力并加以肯定。但是優勢視角有時更側重于理論的建設,在實務上總會差上一點,筆者希望后來者能夠結合理論與實務,取長補短更好的解決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劉俊.居民社區治理參與意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7
[2]馮瑞娟.社會工作對城市社區居民自治問題的介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