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小川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边@是根據國際國內環境變化,特別是我國發展條件和發展階段變化作出的重大判斷。將提高質量上升到了戰略思想的高度。對于企業來說,要在發展中增強控制力、影響力和活力,就應給予質量更多的關注。
隨著質量體系管理的不斷深入,許多企業都總結出了一套適合自己的質量控制的措施,有效確保了產品的質量。許多以往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的產品,現在隨著制造精度和質量的提升,變成了現實。這顯示了我們在生產制造層面的進步。然而作為企業運行最重要的一環,而如何提升管理層面的質量確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近幾年,筆者所在企業開展了管理提升活動,在活動中將如何提升管理工作質量作為一項課題來研究,試圖找到一套普適的方法。我們一邊實施具體的管理提升工作,一邊進行探索思考,經過一年的實踐和總結,認為做到“四個掌握”,能有效提升管理工作質量,使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和高效?!八膫€掌握”即:掌握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政策,掌握基本底數,掌握基本規律。這里所說的“基未”是指根本的、未源的和主要的。
掌握基本概念
概念是反映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人類在認識過程中,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特點抽象出來,加以概括,就成為概念。表達概念的語言形式是詞或詞組。概念都有內涵和外延,即其涵義和適用范圍。概念是人們對事物本質的認識,是邏輯思維的最基本單元和形式,是命題的基本元素。本文所指基本概念,是指事物的定義、屬性、分類、范圍、結構、原始出處、演化過程等。
基本概念是我們做好任何一項工作的原點。很多時候,我們依樣畫葫蘆,干工作熱火朝天,但回到原點上,我們就可能對概念模棱兩可、似是而非,如果一旦養成琢磨概念的習慣,我們就會找到鉆研的感覺、學習的樂趣,就會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比如我們在工作中經常會提到“問題”,但什么是“問題”?一般人說不出明確的意見,但大部分人給出的答案會是一“出了問題”中的“問題”的意思。詞典中對“問題”給出了四種解釋,一為需要回答的題目,二為疑難點,三為關鍵點,四為事故或意外,也就是缺陷點。了解了“問題”的基本概念,我們發現在管理工作中要提升工作效果,不僅要關注缺陷點,同時也要關注需要回答的題目、疑難點和關鍵點。
對于企業的某一個部門,深入理解自己負責的工作的基本概念,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只有掌握了這些基本概念,工作才能做得有思想、有深度,部門工作分會主動、才會少出徧差、才會做到“點兒”上。
企業倡導格物致知、窮究事物本源的工作精神和理念,掌握概念并從基本概念入手,各項管理工作質量的提升就有了堅實基礎。
掌握基本政策
政策是為實現一定歷史時期的路線而制定的行動準則。對于任何一項管理工作,都會涉及到外部和上級的法規,做好自身工作又要有相應的制度辦法。本文所指政策是就是指上級法規和本級制度,基本政策是指這些法規、制度的基本精神、基本導向、歷史背景等內容。
管理拆分開來就是“管”和“理”,“管”和“理”的基本要件就是要有“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政策就做不到“一碗水端平”。政策是開展各項管理工作的依據。掌握了基本政策,在工作中就能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既能執行到位又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就會有“法律、政策沒有禁止的就可以大膽地試大膽地闖”的勇氣、“只要不違法違紀、公開公平公正、講得清道理就可以干”的底氣。
質量、安全等管理工作是開展好其它管理工作的基礎。檢驗這些管理工作的水平,需要接受相應資質認定和審查。如果死“卡”驗收標準來開展工作,很多時候就會受到標準的羈絆,為了標準而標準,就會弄出很多繁瑣的流程,使許多工作的開展降速減效。實際上驗收標準并不像我們看到的只有僵化的條款,它們也是有其管理思想的,更有一些標準只是提供了方法,而不是強制性的要求。如果學習“表皮”條款的基礎上,深入探究標準提倡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我們就可以結合企業實際與認證部門進行深度溝通,在不違背標準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在操作層面做一些創造性的調整,從而既滿足驗收要求,又能確保工作質量,甚至還能創造出一些好的經驗。
企業倡導深入研究政策、準確領會政策的工作精神和理念,掌握并合理運用政策,各項管理工作質量的提升就能做到“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掌握基本底數
底數是指管理對象的各類信息。在時間上底數包括當時的政策和數據,需要達到的目標和效果,在空間上包括同行業的現狀,同類型工作的對比對標。掌握底數是做好各項管理工作的基礎。底數不清,工作就分析不清、不透,甚至分析產生偏差,交換、比較就會受到掣肘,極易造成決策失誤。掌握底數,才能分析到位,圍繞目標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統籌各項資源,從而揚長避短,做好決策。
合理的制度是企業有序高效運轉的前提,制度的更新和完善是一個循環提高的過程。要建立健全企業的制度體系,就要對其底數有全面掌握,比如制度總數有多少,頂層制度、第二層次、第三層次制度有多少,哪些地方有空白、哪些地方有交叉,同類型企業一般的制度體系框架是什么樣,有了這些底數,企業的制度體系要達到什么目標、存在哪些問題就逐漸明朗了,這時候制定的制度更新計劃就自然會符合時間和形勢發展的需要,出臺的制度就能夠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再如做好人力資源工作,在空間上,要掌握各部門各班組的人員狀況、設備與人員的對應關系、薪酬狀況、績效考評體系、企業重要指標等;在時間上,還要了解機構、政策的歷史沿革情況、工廠及人力資源的例行工作等。掌握了這些底數,出臺的政策就會有更強的針對性,既兼顧歷史,又滿足現狀,還能預期將來,從而更好地調動職工的積極性,激發職工的創造性。
企業倡導摸清底數、分析底數的工作精神和理念,掌握底數并將底數貫穿到各項管理活動中,各項管理工作質量的提升就能做到持續開展。
掌握基本規律
規律是指事物之間內在的必然聯系,這種聯系不斷重復出現,在一定條件下經常起作用,并且決定著事物必然向著某種趨向發展。規律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也是可以被了解和掌握的。規律的掌握可從書本上得來,也可從實踐中得來,通過歸納、演繹,對標等方法獲得。
規律也是普遍存在的。每個部門、每項業務,每個崗位、每項具體工作都有規律可循。在產品設計過程中,以萃智理論為工具,就能有效提高效率,較快找到方法。以田口方法為準則,就能有效提高設計的穩定性和協調性。萃智理論和田口方法就是前人總結提煉出的規律。在人力資源工作中,人才成長、崗位峰值績效、員工滿意度與企業績效的關系,每增加一名合格的體力勞動者、合格的技術人員、有效的管理者分別給企業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等,都有其規律。掌握基本規律,是提升管理工作質量更高層次上的要求。我們一方面要留意學習中碰到的規律,有意識地將其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總結實際工作中的心得、方法,將其升華為規律,然后再應用到同類工作中去。這樣我們各項管理工作質量的提升就會從自發狀態進入自覺狀態。
企業倡導研究規律、應用規律的工作精神和理念,學習規律并用規律指導管理實踐活動,各項管理工作質量的提升就會從自發狀態進入自覺狀態。
掌握基本概念是從源頭上對管理工作進行研究,掌握基本政策是規范性并創造性地開展管理工作的前提,掌握基本底數是做好分析、持續改進、完善管理的基礎。做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政策、基本底數,我們就可以將工作做到位,確保管理工作質量。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做到掌握基本規律,就能使管理工作質量更上一個層次,自覺進入“PDCA”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環。堅持應用“四個掌握”,能夠有效提升管理工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