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琳 陳景普 瞿敏



摘 要:文章以旅游工藝品造型的形式美法則為切入點,以常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虎頭鞋產品為設計載體,重點分類研究虎頭鞋設計進化的造型元素特征和設計方法。針對幾何造型、工藝造型和仿生造型進行設計分析,研究如何將手工技藝與藝術設計統一結合,創新地域特色旅游工藝品新思路。
關鍵詞: 虎頭鞋文化;造型學;旅游工藝品形式美;設計進化;造型設計
一、常州虎頭鞋文化
虎頭鞋是中國民間手工藝制作的童鞋,因鞋頭呈現“虎”臉造型,故稱為“虎頭鞋”。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具有實用、觀賞性,承載著深厚的地域民俗文化價值。常州虎頭鞋是具有江蘇常州特色的旅游工藝品之一,以用料講究、工序繁多,技藝精湛而聞名。從設計圖案到納鞋底,從設計鞋面造型到繡花,除掌握多種手工藝技法外,還要具備一定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樣才能做出與眾不同的虎頭鞋。
二、旅游工藝品設計中的造型學
1.造型學
造型學是用指一定的物質材料塑造出可以看到的平面或立體的視覺形象,反映客觀世界具體事物的一種外觀形式表現的科學研究。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消費群體的年輕化、個性化,消費者對產品的審美標準在不斷地提高,旅游工藝品的造型設計也需要不斷提升品質和品位。
2.旅游工藝品造型設計的重要性
旅游工藝品造型設計是一門現代新興邊緣學科,它是運用地域特色的工藝技法和設計藝術來塑造本土工藝品的外觀形象,最后統一于產品的功能、形式、工藝、市場關系中。目前,國內外市場上產品造型美觀和功能多元都是產品競爭力的主要手段之一。要改變過去不重視外形設計而形成的造型陳舊、工藝粗糙、色彩單調乏味的外觀品質,就要重視造型學的運用。筆者認為,在旅游工藝品造型設計中,手工技藝是非遺文化傳承的有效體現,設計的藝術性是產品設計進化的關鍵。
三、旅游工藝品形式美
旅游工藝品是極具藝術性、地方性、紀念性的旅游商品。只有遵循構成藝術的形式美法則,才能創造出美輪美奐的產品。形式美法則主要有:(1)對稱與均衡;(2)對比與調和;(3)節奏和韻律;(4)比例與尺度。除此以外,還有聯想與意境、穩定與輕巧等。促使常州旅游工藝品虎頭鞋設計進化的最關鍵因素是造型設計。
四、虎頭鞋設計進化的造型元素
1.簡約元素——幾何造型設計
常州旅游工藝品虎頭鞋設計,采用最簡潔的二維圖形“虎”的五官,眼、鼻(牛鼻頭)、嘴、耳以及須,通過構成藝術中點、線、面和體的幾何造型要素進行簡約視覺傳達。結合形式美中的對稱與均衡,比例與尺度,完美地呈現出江南虎頭鞋的造型特點。輪廓之清晰、神態之憨厚、材質之柔軟,給嬰幼兒無限的親和與自然感受。幾何造型,能讓視覺傳達的有效信息更準確、更深刻,也給出生不久的嬰兒對色彩和形狀產生好奇,擁有一個切身的體驗,如圖1。
2.協調元素——工藝造型設計
如圖2,虎頭棉鞋造型設計,以暖色為主調,整體設計色彩豐富、造型獨特卻協調統一。它的協調元素在于把純手工技藝與構成藝術的形式美完美結合。通過打袼褙、納鞋底、做鞋幫、繡虎臉、掩鞋口(滾口),上鞋底的六道基本工序,十八道細節加工,結合形式美中的對比與調和,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的綜合對比,運用金、銀、黑的絲線進行色彩的協調搭配。因此,制作出的虎頭鞋各個精品出眾、色彩新穎,深受年輕情侶、兒童和老人們的喜愛,如圖2。
3.概念元素——仿生造型設計
仿生能夠賦予產品自然性、趣味性和環保性,更好地創造具有濃郁地域文化內涵的特色旅游工藝品品牌。筆者認為,仿生對旅游工藝品創新設計中的造型創意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旅游工藝品虎頭鞋設計,采用仿生造型元素“虎”遵循形式美中的聯想與意境進行創意性、藝術性設計。東漢應劭所著《風俗通義·祀典》中就有:“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搏挫銳,噬食鬼魅。”在民間,常有長輩們給嬰幼兒穿虎頭鞋的習俗。這種鞋常用杏黃色的棉布作成,鞋幫上繪有虎皮紋,鞋頭上是一個威風凜凜的老虎頭,額頭上還有一個“王”字,形象逼真可愛。如圖3“壁鞋”掛件,就是取自“辟邪”的諧音,贈予友人孩童時美好的祝福。虎眼上的“眉”以藝術造型中的線形式設計,充分體現形式美感中的節奏和韻律。使得整個虎的造型活靈活現、虎虎生威?!氨谛睊旒?,工藝之精湛、造型之靈巧,寓意之美妙,讓人嘆為觀止!如圖3。
作為江蘇常州特色的旅游工藝品之一的常州虎頭鞋,不僅用料講究、工序繁多,技藝精湛,而且其文化內涵意義深遠。筆者針對旅游工藝品虎頭鞋的幾何造型、工藝造型和仿生造型進行設計分析,希望為創新地域特色旅游工藝品試圖開辟新思路。
參考文獻:
[1]孫文濤.機械產品設計中的造型學研究[J].機械設計,2011(9)
[2]何曉佑.當代中國工業設計中涵蓋的三種關系[J].藝術百家,2011(3)
[3]孫琳.構成藝術的肌理在旅游工藝品造型設計中的應用[J].機械設計,2013(4)
[4]孫琳.旅游工藝品設計中的構成藝術形式美[J].旅游論壇,2012(5)
[5]孫琳.從工業設計中的仿生談旅游工藝品設計的造型創意[J].大眾科技,2012(5)
作者簡介:
孫琳,江蘇常州人,副教授/工程師,研究方向:工業設計、藝術設計方向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