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愛榮
近年來,黨和國家十分重視農村基層文化建設,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文化惠民措施,村級文化建設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獲得的文化藝術享受越來越豐富,文化獲得感大幅提升。隨著文化惠民政策的進一步實施,村級文化建設在文化惠民中的作用日益凸現。
一、村級文化建設的地位和作用
當前,世界各地都普遍把培育文化軟實力提高到事關綜國力競爭、事關民族利益的高度。能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不僅僅取決于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國防實力,更取決于文化實力提升。當今世界,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決定因素。誰占據了文化發展的制高點,誰就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農業、農村的發展,是中國走向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發展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是中國夢的至高境界。要達到這一美好的境界,就必須切實加強村級文化建設。村級文化建設和發展對于中國社會的全面發展,其作用與意義不言而喻、不可估量。正所謂農業穩,天下穩,農村安,天下安,農民樂,天下樂。
二、村級文化建設的瓶頸因素
制約村級文化建設的瓶頸因素:一是經費投入得不到保障,主體責任沒有落實,普遍缺少建設規劃,導致村級文化建設長期處于無序狀態;二是活動場所不足,文化設施缺乏,文藝人才短缺,導致村組群眾文化活動難以經常開展,這是村級文化建設發展滯后的關鍵所在;三是相關方面對村級文化建設認識不到位,有明顯的重經濟,輕文化傾向,影響了村級文化建設的長足發展。
三、村級文化建設的對策和措施
1.發揮政府職能,加大經費投入
村級文化建設是政府的重要職責,需要足夠的資金保障,這是村級文化建設的基礎,政府的財政投入是級村文化建設資金投入的主渠道。要逐步建立以國家和省級財政投入為主,市、縣財政足額配套,鄉鎮和村上的投入為輔,同時鼓勵轄區內有實力的企業單位和社會力量進行資助與捐助的村級文化建設投入機制。要明確村級文化建設的主體責任,制定村級文化建設的發展規劃,努力形成利于村級文化建設的制度性機制。要把村級文化建設的開展情況、發展進程和完善程度,作為精準扶貧的考核內容,作為對各級政府和領導干部的任期目標,作為領導干部個人獎懲晉升的必要條件;努力形成一級抓一級,上下齊用力的村級文化建設長效機制。
2.采取優惠政策,引進文藝人才人
縣政府和農村鄉鎮應該以相對優厚的政策待遇和較為完善的生活和社會保障體系,大力引進城市里閑置的文藝畢業生,以及熱愛文藝事業且有專業特長的企事業已經退休的文藝精英人才;要大力發展壯大文藝志愿者隊伍,不斷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隊伍建設;要培育一批扎根基層、技藝精良、樂于奉獻、服務大眾的村級文化藝術人才隊伍,以寬厚的政策待遇和優越的物質條件拴心留人,讓文化高人、文化能人、文化強人全心全意地在村級文化這塊“貧瘠的土地”上盡情的施展才華。
3.提高思想認識,強化責任擔當
提高農村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生產經營能力和文化藝術素養,是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實現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長久之計。文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始終擔當導向和推動的重任,村級文化更是社會穩定、和諧、健康發展的最基本因素。從一定意義上講,農村勞動者的素質不但決定農村生產力的提高和經濟的興衰,而且也關系到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村級文化建設擔當厚重,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掌握了村級文化建設的方向,就等于駕馭了社會前進的方向。各級政府和社會各方要把村級文化放在心上,抗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上。
4.持之以恒送文化,豐富村級文化建設內涵
各級群藝館、文化館應該確立人民群眾的主人翁地位,把群眾文化的需求作為自己第一選擇,把群眾的滿意度作為檢驗工作業績的第一標準,積極編排能貼近實際、貼近群眾、反映農村真實現狀、能夠表達農民心聲的小戲、小品、快板等不同形式的文藝節目,利用農閑之時,或者傳統的重大節日,及時的送到群眾身邊,以滿腔熱情走好村級文化建設的最后一公里,要逐步形成以市群眾文化藝術館為龍頭、縣(區)文化館為支撐、鄉(鎮)、社區文化站為基礎,村組文化活動為基點的群眾文化網絡。公益文化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可以把一些群眾喜歡的活動(健身操、科普講座、音樂繪畫、戲曲民歌等等)錄制成分解、講座式的通俗易懂的音像資料,讓群眾在這座“流動的舞臺”、“沒有圍墻的課堂”中獲得情操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利于現代文化傳媒平臺,推進村級群眾文化活動持續開展。
5.培育人才種文化,增強村級文化建設的后勁
培養造就文化人才是村級文化建設的支撐和保障,我們要努力做到下鄉“種文化”,培育文藝人才,孵化文化活動,努力形成星火燎原之勢。要從農村群眾中選拔一批熱愛文藝、有一定基礎的文藝骨干對他們進行周期性培訓輔導,不斷提高他們的文藝素質與專業技能。使他們能夠獨當一面,進而以輻射性的形式進行吸納拓展培育出更多的文藝人才,從而形成良性的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6.利用網絡文藝資源,延伸村級文化建設終端
我們要合理利用網絡文藝資源,推動村級文化建設。各級政府要努力把互聯網服務延伸到村一級,積極配置村級文化互聯網上網場所,為農民群眾提供豐富的信息服務。讓農民足不出戶就能掌握生產生活、經營消費、市場需求、醫療健體和文化娛樂等信息,逐步讓網絡滲透于農村、普及于農村、受益于農村。從而最大限度的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與農民思想素質的提高與觀念的更新,讓農村群眾足不出戶就能獲得文化享受,參與文化活動,得到滿滿的文化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