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安 羅俊 聞家林
十九大時總書記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對于旅游業的發展是一個絕好的機遇,同時也激勵旅游業向著更加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陜西天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秦嶺中段南坡寧陜縣境內,區內分布的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不僅種類多、品種全,而且保護價值高。
一、生態旅游優勢與前景
天華山保護區以生物多樣性、森林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森林植被典型性而聞名,其高山草甸、瀑布、野生動植物景觀獨具特色,各類森林旅游資源豐富。區內有挺拔險峻的山峰、狀如石海的冰緣地貌、神秘絕妙的溶洞、飛瀉千仞晶瑩清澈的飛瀑,縱橫交錯的溪流,以及高山平湖,還有景色秀麗的天然林,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因此,被游人譽為陜西的“九寨溝”,能夠滿足人們探索自然,了解自然,反璞歸真的需求。保護區距西漢高速公路30余公里,驅車到西安或漢中約2小時,為保護區開展生態旅游提供了優越的區位優勢。
二、生態旅游景觀資源豐厚
這里山勢高大,植被茂盛,故而形成了多彩多姿、水量充沛的河、瀑、潭、溪、泉等自然景觀,構成清澈秀美的水體旅游資源。區內兩條河流麻河和木河,均發源于區內最高的秦嶺主脊,水流湍急,水量充沛,河中怪石層疊,水擊浪起,波瀾回旋。河水清澈甘甜,沁人心扉。其中蔚為壯觀者當數天華山飛瀑,又稱龍潭瀑布。位于蘿卜峪大青溝中部、神峽幽谷盡頭,由兩個瀑布上下連接而成。一級瀑布落差152米,垂直瀉下宛若銀河一般,讓人想起“疑似銀河落九天”的詩句,二級瀑布落差95米。除天華山瀑布群外,還有由第四紀冰川退卻后形成的高山平湖—蘭花湖等也極具觀賞價值。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經費緊缺,基礎設施落后。
缺少專業技術人才,發展后勁不足。
宣傳不到位,知名度低。
四、開展生態旅游的幾點設想
1.明確指導思想
在有效保護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前提下,合理地開發、利用旅游資源,建設一個生態旅游特色明顯、功能齊全、服務一流、典雅舒適的大自然綠色世界,滿足人類對優美的森林生態環境的游憩需求以及回歸質樸和諧的自然環境需求。
2.環境容量適當
在保證旅游資源質量不下降和生態環境不退化的前提下,能夠取得最佳經濟效益。合理的環境容量應滿足游客舒適、安全、衛生等旅游要求。
3.適宜的旅游項目
目前擬開發的旅游項目應優先考慮森林觀光游、瀑布觀賞游、登山探險游、科普考察游、民俗風情游等項目。
五、環境容量分析
1.環境容量確定原則
在保證旅游資源質量不下降和生態環境不退化的條件下,能夠取得最佳經濟效益。
合理的環境容量應滿足游客的舒適、安全、衛生和方便等旅游要求。
2.環境容量測算
根據保護區生態旅游區景觀資源特點和保護區功能區劃,規劃設置兩條旅游線路,即天華山瀑布群景觀旅游線路和蘭花湖山地景觀及生物景觀旅游線路。按“完全游道法”計算:C=M×D/m 式中: C—容量;M—游道全長,單位:KM;m—每位游客占用合理游道長度,單位:KM/人;D---周轉率(D=開放時間5小時/游覽景點所需時間)。計算,保護區生態旅游的日環境容量為322人次/日,詳見表1(日環境容量計算表)。
天華山保護區生態旅游的旅游季節共5個多月(即每年的5月至10月上旬),其中有效旅游日主要集中在周未和節假日,取有效旅游系數0.4,經計算,年環境容量為19136人。
3.環境質量控制
旅游線路總長10.6公里,面積10.6公頃(按10米寬計算),僅占實驗區面積11488公頃的0.09%,比重極小,對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與自然環境影響很小。
加強自然保護管理工作,保護好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充分發揮森林自然凈化空氣的能力。
控制進入保護區的機動車數量,進入保護區的游客應以步行為主,區內禁止車輛行駛和使用高音喇叭,減少噪音污染。
提醒、教育游人和區內居民不要亂扔垃圾。建立垃圾收集處理制度,生活垃圾應定時回收、定點處理。
六、預期收益測算
生態旅游是一個朝陽產業,具有強勁的發展勢頭。經初步測算,天華山保護區生態旅游年旅游接待人數可達1.5萬人次以上,門票收入75萬元,客房住宿收入60萬元,餐飲收入45萬元,旅游總收入180萬元,按旅游業平均利潤率19%計算,保護區年旅游收益可達34.2萬元。更為重要的是,除生態旅游項目自身效益外,每年可為地方財政增加稅收,直接或間接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第三產業發展和其它相關產業發展,如交通、通信、餐飲、服務、娛樂及土特產品開發與銷售,帶動和振興區域經濟,扶持社區群眾脫貧致富,建設小康社會,最終實現自然資源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