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奎
摘 要:工廠原鍛工車間加熱油爐有10臺,另計劃增加1臺,共11臺。以重油為燃料加熱鍛料,由于燃燒不充分造成油煙污染,尤其是點爐時,車間上空黑煙滾滾,嚴重影響工廠的大氣環境質量。2000年被陜西省環境保護局列入限期治理項目,工廠積極籌措資金、設計技術方案于2001年9月開工至2002年元月完工,歷時四個月,改善工廠的大氣環境質量,現將該工程技術設計方案介紹如下。
關鍵詞:熱油爐;污染;改造;降低成本;雙贏
一、改造方案制定的原則
1.此改造方案必須滿足鍛工車間生產工藝要求。
2.油煙黑度小于林格曼1級。
二、改造方案
1.集中供油系統。報廢原集中供油系統,將重油改柴油,在原址新建一柴油庫燃料集中控制,采用合理的、先進的燒嘴,保證燃料的物化效果使之充分燃燒,油庫設有防火、防爆等安全設施和緊急消防措施。
2.集中供風系統。重新核算風機的風量、風壓,選用合理風機對鍛工油爐用風控制。設有風量調節裝置,保證風油配比合適,使之充分燃燒,達到環保要求;林格曼黑度小于1級。風機房的位置重新選擇。
其工藝流程如右:
三、設計計算
1.原始依據。車間平均加工鋼材:150噸/月、加熱溫度要求:11000C、燃料:重油、油煙黑度:5級(林格曼)
2.預期達到目標值。車間平均加工鋼材:200噸/月、加熱溫度要求:11000C、燃料:柴油、油煙黑度:1級(林格曼)
3.方案設計計算
(1)風機的選擇。鍛工車間加熱爐供油壓力控制在2.5-3kg/cm2則根據鍛工車間工藝,擬采用F型風油自動配比燒嘴。加熱爐共有11臺,即:F50型六臺、F100型四臺、F150型一臺。燒嘴出力按在3kg/cm2下,則鍛工車間同時使用時:
其出力總合=6F50+4F100+1F150=501kg/h
F50=22.5kg/小時 F100=64 kg/小時 F150=110 kg/小時
所需風量為:Q理=10.5×501=5260.5m3/h 10.5為風油配比系數
Q實=1.2×5260.5m3/h=6312.6m3/h 1.2為過剩空氣系數
依據供風在風管的控制流速8-12m/s
確定風管管徑Dg=450mm
根據計算可知:△P=926.4mmH2O
依據Q實=6312.6m3/h △P=926.4mmH2O
選擇風機型號為:離心風機9-19No.7.7D轉速2900r/min、流量:6454m3/h 全壓:1180.7mmH2O、配電機:Y250M-2、配啟動節能裝置ZBQ-I-45、功率55KW、離心風機兩臺、備用一臺。
(2)油庫的確定
200噸/月鋼材由00C升溫至11000C所需熱量W理,W理=cm﹙t2﹣t1﹚=2.41×107千卡/月;W實= W理÷n=4.8×108千卡/月 n=5% m=200噸/月;車間生產量c=0.1123千卡/千克×度;比熱n=5%;
加熱爐熱效率根據熱力平衡關系:W吸 =W放
則:W實=C燃×M;C燃=10000千卡/千克(燃料熱值)
M= W實÷C燃=48噸/月
根據原鍛工車間現場情況,儲油罐儲油量按20噸考慮,數量一個,進油周期2次/月。
儲油罐幾何尺寸的確定:
園柱形D=2.5m、L=5.1m、△=10mm
放置方式:地下橫臥
放置高度:地平下3.2m。
日供油罐的確定:日供油罐儲油量按兩日供油量考慮m=5噸,日供油罐幾何尺寸的確定:
園柱形D=1.5m、L=3m、△=10mm
放置方式:地上橫臥
放置高度:地平上300mm
(3)油庫的配套附件和安全設計
A、油庫的配套附件
阻火器呼吸閥:型號 FAIHZ-10 數量:4個;液位計: 型號:UHZ-518 數量:1個;型號:油壓式液位顯示計數量:1個;快裝接頭:型號:G3in 數量:1個。
B、安全設計
靜電是油庫的最大隱患之一,因此圍繞如何削除和預防靜電的產生進行如下考慮:進油管、回油管加長,距油罐底部200mm,使油層平穩上升,以防發生湍流,油層之間摩擦產生靜電。儲油罐必須保證有兩處良好接地保護,以消除靜電。
地下儲油罐埋置后周圍及罐頂均應回填200-300mm厚的沙層,然后再覆土。
其他安全措施:照明采用防爆開關、防爆燈、安裝避雷針等。油庫區與其他區域隔離并建立消防通道,配備消防器材。
根據(99)中車劃函46號文《關于轉發〈關于做好全路2000年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要求,做好“一控雙達標”工作和完成2000年被陜西省環境保護局列入的限期治理項目——鍛工車間油爐改造工程.此項工程,工廠領導非常重視,責成工廠原基建環保處再限期內完成這項治理工作,本人承擔該項目集中供油系統的設計,于2001年3月完成該治理工程的設計工作,2001年9月開工至2002年元月完成竣工,歷時四個月,經調試運行和西安市環境監測站監測,該項目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同時改造后比改造前燃料成本降低335元/噸鋼,實現了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