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的金融改革逐漸走向世界,與世界接軌,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試點對于推進我國金融自由化發展具有示范引領作用。本文將從上海金融改革的視角,對上海自貿區發展模式的提出以及金融革新的內容,包含有自由貿易賬戶體系的設立、授融資匯兌便捷化、人民幣跨境應用增強、利率市場億等方面進行具體論述。最后就目前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所出現的風險重要問題提出幾點建議。
上海自貿區 金融改革 措施 建議
在全球經貿發展的新潮流下,我國的經濟要想保持現在的發展勢頭,就必須通過改革的手段才能夠實現。而在對金融改革嘗試的進程中,為了積累經驗同時還能降低風險,所以把上海作為試驗點,成立自由貿易實驗區,該實驗區的成立也在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上海自貿區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對我國的改革開放進程進一步加深,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不斷探索,轉變政府的經濟職能,同時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促成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以開放的路徑來拉動經濟發展,積累可借鑒的優秀經驗,推廣到全國其他地方,在全國的經濟發展中得以引用。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的主要風險
(1)套利風險
資金賬戶的開設及自由化必然會使得人民幣利率和匯率的進一步市場化,這是不可避免的。反過來人民幣利率和匯率的進一步市場化又會使得自貿區內與中國其余區域的人民幣價格的差異招致利差與匯差的出現,這勢必會使得套利活動趁虛而人。
(2)商業銀行面臨利潤風險
“深入利率市場化的變革”無疑是上海自貿區金融體制翻新內容中,對商業銀行形成威逼最大的一項內容。利率市場化的革新在勾銷存款利率存在上限的控制基礎上,還要進一步勾銷貸款利率存在的下浮的限度要求,在銀行與客戶雙方協商的情況下得以確定。此時,在客戶享有話語權的情況下,該客戶便會獲得貸款的利率較低而存款的利率較高,那么銀行存貸的利差便會造成,最終使銀行的利潤遭受影響。
(3)經濟發展存在泡沫隱患
上海自貿區內金融體制的改革很容易造成匯率和匯率的變動,進而形成雙軌制,而雙軌制的出現必然伴隨著套利活動的盛行。利差和匯差的存在勢必會使得資金會從利率較低的部門轉移到利率較高的部門。當本國利率與國外利率對照較高時,那么自貿區就會作為跳板使得大批熱錢經過自貿區流人國內市場,這將使國內資產的價格泡沫成為現實。并且熱錢在撤離的過程中極可能會引產生資產價格的跳水以及金融危機的出現。
推動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的政策建議
在金融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們要盡量縮短上海自貿區所帶來的負面清單,為了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提供多功能金融服務,更重要的是為了在金融改革過程中更好地規避上述所存在的風險,我將提出以下建議:
(1)完善資本市場支持自貿區改革的政策要求
自貿區金融革新不僅需要政府的支持,在具體實施方面更需要認真執行,積極踐行由證監會頒布的各方面相關規定,加大資金市場對自貿區的擁護力度;針對證券和保險類型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應該增強以自由貿易賬戶為根底的分賬操作核算業務;關于合乎條件的區內個體,要激勵他們依照規定在境內外的證券期貨等市場中從事雙向投資;針對境外機構要加大對他們進入自貿區金融市場的積極引導,合理合法從事投資活動。
(2)完善利率市場化
央行能夠經過開放市場操作的方式對市場利率構成影響,為完善這一機制,銀行之間的資金拆借行為和債券市場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利率聯動形成體系應進一步完善。央行放寬對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的管制順序會直接影響短期信貸活動的發展速度以及對經濟造成沖擊的嚴重程度,因此在順序的實施中在時間上應采取先長期后短期,在數額上采取先大額后小額的管理原則。
(3)憲善匯率形成機制
在上海自貿區未成立之前,人民幣最終定價權由兩個交易所決定,分別是香港交易所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上海自貿區成立之后,我國境內的離岸金融業務便可以得到長足有效的發展。在中國企業逐步走向世界而且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人民幣定價權是否把握在自己手中顯得尤為重要。眾所周知海外離岸人民幣的主要定價權會在有效性及獨立性方面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制定及實施產生沖擊,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必須要建立自己的人民幣定價機制,進而完善人民幣匯率機制。將上海自貿區作為試點,積攢經驗,在全國的金融改革中得以應用。
結束語
任何的變革都需要長久的時間慢慢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上海自貿區金融革新也不例外,尤其是在改革的初期,更需要足夠的耐心和堅定的決心。在今后改革的過程中更加應該注意其中存在的風險,及時進行防御和完善。當然我們更加期待上海作為我國與世界的窗戶在金融改革領域取得顯著的成績,成為我國金融改革的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