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云暈
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完善,商業銀行面臨的金融脫媒效應日益顯現。本文從金融脫媒的內涵和現狀著手,闡述了金融脫媒對我國商業銀行傳統存貸業務、中間業務以及風險管理的影響,同時對商業銀行如何應對金融脫媒給出了策略和建議。
金融脫媒 商業銀行
業務結構 風險管理
金融脫媒的內涵
金融脫媒又稱金融去中介化,是指資金供求雙方通過資本市場直接進行交易的行為,以商業銀行為主體的傳統金融機構在金融體系中的重要性受到了挑戰。金融脫媒的概念最早產生于美國,20世紀60年代美國政府頒布“Q條例”,開始對定期存款利率的上限實行金融管制,與此同時,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應運而生,大量存款資金繞過銀行系統流人直接融資市場,以尋求更高的收益率。近年來,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基本完成、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日益完善,我國商業銀行的傳統中介功能被進一步弱化。同時,以委托貸款、信托貸款、企業債券融資為代表的影子銀行規模持續擴張,包括第三方支付在內的瓦聯網金融迅猛發展,在為金融市場增加了創新動力的同時,也使得銀行資產端和負債端的金融脫媒現象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之下,商業銀行所面臨的業務結構轉型和和風險管理難題是值得我們深思的課題。
金融脫媒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
(1)金融脫媒對商業銀行業務結構的影響
金融脫媒對商業銀行的傳統存貸業務和中間業務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商業銀行以存貸利差為主要利潤來源的傳統盈利模式難以為繼,業務結構轉型勢在必行。一方面,金融脫媒會對商業銀行的傳統存貸業務產生沖擊。從銀行資產端來看,大型優質企業更傾向于脫離銀行在直接融資市場上募集所需資金,通過股權、債券、資產證券化等方式降低融資成本;而創業板和新三板等等層次資本市場也為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拓寬了融資渠道。這都會使得銀行貸款業務的盈利空間受到擠壓。從銀行負債端來看,資本市場金融產品的日益豐富使人們的投資方式更加多元化,居民和企業對于銀行存款的依賴程度降低,存款總量趨于下降。在利率市場化的趨勢之下,商業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的競爭不斷加劇,存貸利差收窄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金融脫媒為中間業務等表外業務提供了發展空間。金融創新和投資品種的增加為企業提供了豐富資產選擇的同時,也對其投資的專業性提出了要求。因此,商業銀行可以充分利用其資產管理和理財等方面的專業優勢為企業提供專業化的服務,也可以通過提供管理咨詢等服務為企業融資充當財務顧問。而代理、結算、理財、擔保等中間業務因其占用經濟資本較少和高附加值的優勢,也可以一定程度卜改善商業銀行的收入結構。從而,中間業務能夠化解因息差空間收窄帶來的盈利難題,成為了銀行在傳統存貸業務之外新的利潤增長點。
(2)金融脫媒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影響
在金融脫媒加速顯現的情勢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尤顯不足,主要表現在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卜。一方面,經濟新常態下,行業產能過剩現象凸顯,小企業經營風險較高,信用風險管理難度較大。另一方面,金融脫媒進一步推進以及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企業有了更好的融資渠道,優質客戶選擇成本較低、效率更高的直接融資方式籌集資金,導致商業銀行部分優質客戶流失。為了擴展利潤來源,商業銀行被動調高風險偏好,擴大對信用水平較低的中小企業的信貸規模,造成風險積聚和增加。金融脫媒使得商業銀行貸款資產增長率降低,改變了資產負債結構,促使其期限結構錯配,加劇了流動性風險。同時,商業銀行盈利的減少將會使得其風險偏好增強,而高風險的資產往往具有期限長、流動性差等特點,這也將提高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所以,商業銀行傳統的風險管理技術和水平在多個方面都必須采取適應性的措施,才能滿足業務發展的要求。
商業銀行應對金融脫媒的策略建議
近年來資本市場的深化與活躍為商業銀行經營業務多元化提供了機會,商業銀行與其它金融機構在資產管理領域的發展前景更為廣闊。行業整合和并購頻繁發生,新興市場業務快速增長,故產品種類豐富的、投資區域廣泛的資產管理機構顯示出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和適應性。面對金融脫媒帶來的挑戰,商業銀行可以采取多種策略兼顧安傘性和流動性,爭取最大限度的盈利。
(1)優化商業銀行經營模式,不斷提高其應對金融脫媒趨勢的能力。當前,信貸資產是我國商業銀行最豐要資產,利差收入是其最主要收入。隨著金融脫媒趨勢的不斷增強,社會閑散資金流向銀行的比例將降低,社會融資需求轉向非銀行途徑的比例將提高,。這意味著,商業銀行依靠傳統的信貸擴張經營模式獲取息差收入的難度將大大增加。因此,商業銀行既要不斷優化信貸結構,減少對產能過剩、所處行業不符合國家產業升級政策等低效率企業的貸款,增加對高成長性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的貸款,又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加強金融創新,拓展多元化的負債來源,完善金融服務,提高中間業務收入比重。
(2)積極開拓互聯網金融業務,應對來自非金融機構的競爭。積極建設線上的支付和清算服務系統,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應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挑戰。同時,充分利用自身存儲的數據信息,積極整合互聯網、電子商務等媒介的外部數據,通過打通客戶線上、線下行為的結構化、非結構化信息,打破數據邊界,有效降低信息不對稱風險,提升業務效率。也可以聯合第三方支付或自行提供交易資金的托管業務,憑借銀行的信用優勢來獲得電子商務交易中的主動權。
(3)樹立全面風險管理理念,提高風險管理水平。金融脫媒給商業銀行帶來各種機遇的同時,也給商業銀行經營帶來了多方面的挑戰,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有效地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商業銀行應當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完善預警機制等,有效應對金融脫媒的沖擊。
[1]胡麗媛.金融脫媒趨勢下商業銀行的經營策略研究[J].時代金融,2016(5).
[2]李輝,王彬彬.金融脫媒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J].求索,2010(10):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