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怡晨
摘 要:本文依托徐州兩漢文化資源,從服飾文化的視角探索兩漢服飾之美,借鑒漢服元素,對徐州地區服飾類文創產品研發設計展開暢想,提出幾點策略和建議,對徐州兩漢文化的保護、繼承、發展工作以及打造徐州特色文化提出參考性意見。
關鍵詞:兩漢文化;文創產品;服飾設計
“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兩漢文化看徐州。”徐州是彭祖文化、兩漢文化的發源地,也是南北文化的交融、集萃之地,有燦爛多元的文化。徐州博物館資源豐富,讓文化遺產活起來、動起來需要多管齊下,既要堅持傳統的傳播方式,如參觀、解說等,也要充分運用現代傳媒,如網絡、APP等。文創產品就是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輕紡、服飾、文具、玩具、日用品等巧妙融合,既有文化含量,又有實用價值與功能,使優秀文化元素融入到公眾的日常生活中。服飾作為一個載體,承載的是地域文化和歷史傳統。將兩漢文化元素用于服飾創意設計,即“漢風”服飾,是一種以兩漢文化為神韻、現代時裝為形韻的漢文化時裝,旨在推廣具有徐州兩漢文化特色、并能推動復興中華漢文化的時尚服飾。因此,筆者基于徐州兩漢文化,在漢代服飾的基礎上進行研究,分析其審美意蘊,包括制式、色彩、紋樣、配飾,再對其進行漢服元素的分析、歸納、提煉,借鑒,進而融入到文創產品設計中,提出關于研發兩漢文化服飾類創意產品的幾點策略和建議。
一、確定可以研發的服飾類產品
在服裝市場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依據文創產品設計研發策略,借鑒漢代服飾文化的設計元素,結合文創產品市場情況和顧客需求,利用美學法則,考慮制作工藝和時尚流行趨勢等重要因素,對服飾產品進行廣泛調查、探索、研究、分析,確定能與兩漢文化元素結合設計的服飾產品范圍和種類。
二、充分汲取漢代服飾文化元素
通過對漢代服飾文化的深入了解,選擇漢代特色鮮明的典型服飾造型、主要色彩和傳統圖案紋樣進行重點研究、分析,從中提煉鮮明的設計元素,包括服飾造型、服飾色彩、服飾紋樣、面料肌理等,保留其精華,并運用現代設計語言和方法,將這些設計元素充分應用于服飾類文創產品的研發設計中。找到最佳契合點,創造出具有濃郁漢風特色、實用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服飾產品。
三、合理運用現代設計語言和方法
既然要對漢風服飾進行創新的設計,首先就需要對時下的流行趨勢進行了解。了解流行趨勢的途徑是多種的。服裝設計師除了查閱專業流行信息的出版物,掌握專業時尚資訊機構發布的流行趨勢,關注網絡流行資訊,更多地還要通過時裝發布會和市場調研確定流行時尚元素。設計服裝產品之前對當下流行元素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并盡可能預測即將流行的元素,才能設計出大眾易于接受并且具有時尚感的服裝。漢服的創新設計中必然要將分析總結出來的流行元素運用其中,而這些流行元素在具體運用時需要保持整個設計仍然具有漢服審美風格。
1.預測流行色彩
流行色一般由幾個重要的國際流行色組織,同各國相關行業公司共同討論制定,并發布未來一至三年的色彩趨勢。設計師要具有敏銳的洞察力,結合專業預測機構作出的預測,分析色彩色調、濃淡的變化,全面細致地對兩年內的流行色進行總結。在保留漢代崇尚的經典色調的同時,可以適當結合流行色,調節其色彩比例,作為輔助色彩使用。
2.結合流行款式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寬松舒適的運動風格和解放四肢的oversize休閑風格被眾多的年輕人所喜愛。相對于修身的款式,這類的服裝穿著起來更為寬松自由,既可以掩蓋形體的不完美,同時又彰顯個性。這種崇尚自然的服裝樣式的流行,表達出穿著者更關注自身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用服裝束縛人體,塑造形體,迎合服飾造型。體現了一種回歸本真的自然灑脫的心境。在這種穿著方式的引導下,相對平面的裁剪款式和飄逸灑脫的服裝風格愈加受到時尚界的關注。例如在設計中,款式上可以借鑒漢代的襦裙造型,交領領口或者腰間系帶的漢服特點,但要求廓形簡練。局部細節可以做精細的處理,如點睛的漢代圖案、紋樣,運用刺繡、釘珠、綴飾、鏤空等現代工藝技法,借助西方高級時裝手工工藝,展現清麗脫俗的中國漢風。因為漢服是平面裁剪,塑造了寬松飄逸的服飾形象,展現出追求輕松舒適、自然健康的心態,所以廓形上主要以簡約、寬松為主,在保證舒適度、實用性的基礎上適當地進行局部調整、塑形。這種摒棄繁復裝飾,追求返璞歸真的樣式,更符合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漢風主題,重新詮釋了兩漢意境,東方美學。
3.面料選擇和創新
面料創新是服裝設計師重要表現手法之一。隨著人們審美心理和消費觀念的變化,服裝產品中對面料的設計開發和運用尤為重視。新銳設計師把設計關注點從服裝造型上逐漸轉移到服裝材料與裝飾的運用上。從國際時裝發布會以及國內外時裝設計大賽的趨勢不難看出,面料創意設計和運用是近些年服裝設計的熱門領域。通過面料的創意設計和整體制作工藝的完美結合,來體現設計主題和靈感。
(1)分析總結當下流行的紡織面料,包括圖案顏色、花紋、質地。例如目前流行各式各樣的印花面料,主要有花卉圖案、幾何圖案、動植物圖案等。
(2)汲取漢代傳統紋樣,利用簡化、概括、解構等設計手法,結合電腦印花,電腦提花,彩繪等新技術手段進行圖案設計。
(3)局部可以采用刺繡、釘珠、綴飾、褶皺、鏤空、彩繪等面料再造手法,豐富面料的肌理質感。在視覺和觸覺上,使服裝富有變化,展現獨特的韻味。
(4)在面料的選擇上不可墨守成規,輕盈而富有光澤的絲綢,自然古樸的棉麻、高溫壓皺處理的聚酯纖維,甚至新技術材料都可以廣泛使用。設計中,多種健康、環保的材質可以混合搭配,但要貼合兩漢主題,考慮圖案顏色濃淡變化,調整花紋的疏密,注意肌理的豐富變化以及層次空間的對比,追求自然、靈動、飄逸的質感。
4.配飾種類拓展和設計
除了各種款式服裝產品,另外配飾產品也有大量研發空間:包括圍巾、手套、鞋襪、箱包、傘具(雨傘、遮陽傘)、扇子、首飾(項鏈、耳環、戒指、手鐲、胸針、發簪、發卡)等等。圍繞“兩漢”主題,進行延伸設計。靈感可源于漢代宮廷或民間素材,汲取玉器、銅鐵器圖案紋樣,比如經典的云雷紋、茱萸紋、鳳鳥紋、回紋等等,借鑒漆器黑與紅華麗的配色,玉器清冷瑩潤的優雅色調。材質上,選擇余地很大。硬性材質:如金、銀、銅、鐵等金屬材料、木質、陶土、樹脂;軟性材料:包括絲、綢、棉、麻、毛,利用編織、刺繡、雕刻、鏤空等制作工藝。其中,配飾圖案造型的設計非常重要,可以采取簡化法、重構法、衍生法進行創作。配飾的設計,從圖案紋樣的選取,外形的設計、色彩的搭配、材質的選擇,須配合服裝造型整體風格,適應現代人生活需求,年輕、時尚、新穎,不必過于奢侈華麗。
四、成立兩漢文化服飾類文創產品研發設計中心
其專門調研和設計產品,并定期開展設計創意比賽,其中獲獎的產品可以投入制造并售賣,出售產品上都有研發機構的標識,在市場上打響自己的本土品牌。
徐州歷史文化積淀豐厚,她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同時又是一座現代化城市,有著巨大的發展潛能。徐州城市對外文化傳播,除了地方的風土人情,還有兩漢悠久歷史與傳承千年的民族精神。徐州的文創產品是兩漢歷史文化與城市現代發展的融合體現,是重要的文化載體與傳播途徑。依托徐州兩漢歷史文化資源,為徐州文創產品的研發設計開拓新的設計思路和方法:兩漢服飾文化之美源于生活,展示著兩漢的時代精神,為設計師提供了取之不竭的設計靈感和素材,是文創產品設計發展的原動力。把兩漢服飾元素與現代服飾產品設計相結合,與現代思潮和國際化設計理念相貫通,設計研發出既具備兩漢歷史文化特色,又兼具審美性、實用性、時尚性,能真正融入人們生活,受年輕人喜愛的服飾類文創產品。這有利于活化文化藝術遺產,傳承和發揚民族文化,保持民族的創新精神,同時為徐州城市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對宣傳徐州文明、弘揚民族精神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華梅.中國服裝史[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3
[2]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
[3]王群山、王羿.服裝設計元素[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3.10
[4]王慶珍.紡織品設計的面料再造[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
[5]許星.服飾配件藝術[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