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星儀 唐欣



金融脫媒最早出現于1960年代的美國,由于之前“Q條例”的頒布使得儲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的翻率上限受到管制。近些年來,我國銀行業也同樣面臨著比較嚴重的金融脫媒問題的困擾。即使當前銀行業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但隨著我國金融機構和金融創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銀行的傳統經營模式將會受到之前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挑戰。然而,目前國內學者對這方面的研究主要在于定性分析,并未著重的去利用定量分析。本文借鑒了前人學者的研究成果,通過對金融脫媒背景下商業銀行相關數據的梳理,并從計量經濟學的角度入手,選取了能夠衡量商業銀行發展的代表性指標,主要有五個指標,并運用統計軟件對搜集載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針對定量分析的結論以及商業銀行的實際發展情況,最后提出了金融脫媒背景下商業銀行業務轉型以及以后的路徑選擇的政策建議。
金融脫媒 商業銀行協整檢驗 格蘭杰因果關系
引言
金融脫媒是我們所謂的在通過金融管制下,資金的融通和交換不通過商業銀行這個體系,而足直接通過供給者輸送給需求者,通過這樣來完成資金的體外循環。我們所知金融脫媒也是一種客觀的規律,它是在金融發展時必須經歷的一個規律。在之后的討論中,金融脫媒的含義會被不斷的擴展。Harmes(2001)認為金融脫媒就是生產者與金融工具購買贏接進行交易,也就是說跳過了中介機構。李楊(2007)認為金融脫媒是在不經過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情況下,由資金擁有者和資金短缺者進行的資金直接交易現象。阮敏(2010)通過將金融脫媒變量加入到生產函數中然后去構造經濟模型,得出了經濟增長與企業直接融資的比重存在長期均衡關系的結論。宋旺、鐘正生(2010)通過研究,他們在Schmidt, Hackethal和Tyrell(1997)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對我國金融脫媒指標進行了深度的分析與解讀,這對我國金融脫媒領域的定量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在金融脫媒不斷發展的趨勢下,我們不能見到它對銀行的沖擊而不顧,而是將困難化為動力,金融脫媒給銀行業帶來的不僅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機遇,通過金融脫媒的影響,能讓銀行不再享受于它的金融中介機構的主導地位而是不斷努力的去創新,去改變自己,將業務向更有利的方面轉型,使自己更具有競爭力。因此,我們需要通過實證分析討論出對商業銀行發展影響的因素,并運用Eviews軟件進行計量分析,給銀行業業務未來發展方向帶來一些實質性的建議。
實證分析
(1)模型簡介
本文采用的是ADF檢驗、協整檢驗、向量自回歸模型、格蘭杰因果檢驗和脈沖響應函數。
如果一些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那么他們之間存在著長期均衡的關系。在確定是否存在長期均衡關系時就要有一個前提就是這兩個變量的單整階數是否相等。
C.A.Sims在1980年首次將向量自回歸模型(VAR)引入了對經濟活動的分析中,對于經濟學動態性的研究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向量自回歸模型(VAR)是一種主要針對時間序列預測和動態分析的模型。該模型的引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變量滯后的相關問題,在實際的研究過程中可忽略變量的內生性和外生性。因此這一模型的引入能夠很好的解釋本文需要研究的問題。該模型在實際的分析過程中大多是通過多方程回歸模型的聯立來實現實證問題的研究。我們可以將向量白回歸模型(VAR)看作是一個非結構化的多方程模型。為了方便實證問題的研究,一般將其變量視為內生變量,由這些變量共同組成一個封閉系統,使用最小二乘法對參數進行估計。
通過格蘭杰因果關系能夠更準確的確定解釋變量和被解釋變量之間的方向,也能明確誰是解釋變量誰是被解釋變量。 脈沖響應函數是用于描述來自隨機擾動項對內生變量當期值和未來值的影響,也就是對內生變量的沖擊。
(2)數據及指標選取
本文的樣本數據主要是來源于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統計局及中國債券信息網。本文數據為201 1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三季度的商業銀行存款余額、商業銀行貸款余額、GDP、股票市場籌資金額以及債券發行規模等。
由于原始數據足季節數據,本文使用四項移動平均法對原始數據做了處理,消除季節性等因素。因此指標分別用LNDEPO、LNLOAN、LNSTOC,LNDEBT和LNGDP表示。
(3)金融脫媒對我國商業銀行負債業務沖擊的實證分析
1.單位根檢驗
由于數據比較大并且為了盡量消除序列的異方差性和數據的波動性,本文對所有數據都取了對數。由于本文所分析的變量數據均為時間序列數據,因此用ADF方法對LNDEP, LNSTOC,LNDEBT和LNGDP進行了單位根檢驗,通過檢驗結果可以得出,原序列都為非平穩序列,通過一階差分后都變成了平穩序列,表明序列LNDEP,LNSTOC,LNDEBT和LNGDP為一階單整I(l),因此這些變量可能存在協整關系。
2.協整檢驗及VECM的建立
首先運用統計軟件Eviews7.2中的Johansen協整檢驗對LNDEP,LNSTOC,LNDEBT和LNGDP進行檢驗,檢驗變量問的長期均衡關系,進而建立向量誤差修正模型來說明短期波動的問題。
結果表明,LNDEP, LNSTOC,LNDEBT和LNGDP這四個變量之間存在著協整關系,存在四個協整向量。標準化后的協整系數結果證實了LNDEP,LNSTOC,LNDEBT和LNGDP這四個變量之間確實存在了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由于我們不確定在短期內是否會出現偏離而導致不均衡,本文建立了VEC模型,模型檢驗結果中整體的對數似然函數Log likelihood的值為88.5781,數值足較大的,同時,AIC值為-7.32226和SC值為-5.87366,數值都是較小的。這說明模型的整體解釋能力較好。
3.VAR模型建立
只要各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那么我們就可以直接建立向量自回歸模型(VAR)。首先確定最大滯后階數,本文綜合采用LR、FPE、AIC、SC、HQ等檢驗準則來確定向量回歸模型(VAR)的最大滯后階數,檢驗結果將此向量自回歸模型(VAR)的最大滯后階數確定為2階。接下來我們可以建立向量自回歸模型(VAR),最大滯后階數為2,將常數項作為外生變量。對應的VAR(2)的估計為:參數估計的R-Squared值依次為0.999876、0.980668、0.924717和0.965395。但從總體看,VAR(2)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4.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可以判斷一個變量和另一個變量的因果關系,確定解釋變量和被解釋變量的方向。本文使用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方法對各變量進行因果關系檢驗,檢驗結果顯示:GDP和債券發行規模都不是相互的原因;股票和債券發行規模也不能成為互相的因;股票籌資和GDP不能成為相互的因,它的影響因素有很多,不可能只受到GDP發展的影響,他們之間單獨的關系是微弱的;存款不能成為GDP的因,說明存款的增減與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無直接的聯系;存款不能成為股票籌資金額的因;存款不能成為債券發行規模的因,是因為債券發行規模有政府監管,與存款無直接關系。股票籌資金額、債券發行規模及GDP都是存款的因,由于我國監管部門對債券的風險控制導致債券規模會影響商業銀行存款的大小。
5.利用脈沖響應函數分析金融脫媒對存款影響
我們接下來用脈沖響應函數來說明一下股票融資規模及債券發行規模對我國商業銀行存款所造成的沖擊程度。
圖1表示當在本期給股票融資規模一個正沖擊后,存款在前期有所波動,且前2期處于減少的狀態,第3期有微弱的正向促進作用,隨著整體經濟的發展,長期促進作用又有所增強。圖2表示當在本期給債券發行規模一個正沖擊后,存款在前4期逐步增加,但第5期隨即回落并減少,從第8期開始則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
(4)證券市場對我國商業銀行資產業務影響的實證分析
與上文分析證券市場對我國商業銀行負債業務的沖擊一樣,下文將利用同樣的方法分析證券市場對我國商業銀行資產業務的影響程度。
1.單位根檢驗
由于數據比較大并且為了盡量消除序列的異方差性和數據的波動性,本文對所有數據都取了對數,檢驗結果表明,原序列都為非平穩序列,通過一階差分后都變成了平穩序列,表明序列LNLOAN,LNSTOC,LNDEBT和LNGDP為一階單整,因此這些變量可能存在協整關系。
2.協整檢驗及VECM的建市
運用統計軟件Eviews7.2中的Johansen協整檢驗對LNLOAN.LNSTOC, LNDEBT和LNGDP進行檢驗,檢驗變量間的長期均衡關系,進而建立向量誤差修正模型來說明短期波動的問題,檢驗結果表明,LNLOAN,LNSTOC,LNDEBT和LNGDP這四個變量之間存在著協整關系,我們認為存在三個協整向量。為了避免在短期內變量可能偏離均衡狀態,需要建立短期偏離的修正機制,本文建立了VEC模型,結果可以看出,模型整體的對數似然函數值為88.48626是較大的,同時,AIC的值為-7.31078和SC的值為-5.86218是較小的。這說明模型的整體解釋能力較好。
3.VAR模型建立
本文將此向量自回歸模型(VAR)的最大滯后階數確定為2階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接下來我們可以建市向量自回歸模型(VAR),最大滯后階數為2,將常數項作為外生變量。對應的VAR(2)的估計為:參數估計的R-Squared值依次為0.999959、0.996640、0.903065和0.964355。但從總體看,VAR(2)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4.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后可以看出部分檢驗結果:GDP與債券發行規模和股票籌資金額均不存在因果關系,這些原因在上文已有所解釋。貸款不能為債券發行規模的因,但債券發行規模足貸款的因;貸款為GDP的因,且GDP也為貸款的因,這是因為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的大部分投資都來白銀行貸款,而經濟的發展又是靠投資推動的。貸款不能成為股票籌資金額的因,但股票籌資金額卻是貸款的因。從以上結論可以看出,股票籌資金額、債券發行規模及GDP都是貸款的因。
5.脈沖響應函數
文將采用脈沖響應函數分析銀行貸款對這兩個因素沖擊的反應。分別給股票融資規模及債券發行規模一個正的單位大小的沖擊,得到兩個脈沖響應函數圖。
圖3表示在本期給股票融資規模一個正沖擊后,貸款有所增加,但第5期開始有減少。圖4中表示當在本期給債券發行規模一個正沖擊后,貸款有所增加,到第7期有所回落,之后又緩慢增加。
金融脫媒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
通過上文實證研究結論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的商業銀行雖然還是金融中介機構的主要力量,但它的地位面臨著很大的挑戰。一是銀行的儲蓄被不斷的分流,并且速度不斷加快,二是由于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的進步使得很多大公司、業績優異的公司可以更容易地向公眾直接發行股票、債券等證券。至此,銀行會慢慢的喪失它們自身的競爭優勢。
南此給出以下幾個建議:
(1)堅持一部分優秀且不被淘汰的傳統業務的發展。比如說存款仍然是銀行信貸資金和利潤的主要來源,只有在不斷地吸收更多的存款,銀行才有機會擴大貸款的規模,獲取更多利差收入。
(2)需要科學的發展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隨著現如今的中國不斷的對外開放,經濟的發展水平也在與世界經濟有條不紊的接軌,并且利率市場化也在不斷地向前推進,這樣一來存款與貸款之間同有的利差將產生明顯變化,所導致的利息收入相對于銀行利潤所做的貢獻度也會慢慢減弱。
(3)建立健全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想要使我們的商業銀行與其他發達國家的商業銀行之間差距縮小,必須建直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比如,當前的存款保險制度就能很好的刺激人們存款,只要存款多了,那么貸款的機會也就會增加。另外發展中間業務的同時應將風險管理體系著重建設并適應當前的新形勢,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提高風險管理能力,以保持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健康并且持續的發展。
總而言之,盡管目前我國的商業銀行面臨著金融脫媒這一巨大的威脅,但是通過商業銀行的不斷創新,以及為了適應環境而選擇正確的轉型道路,一定會有更好的發展的,所以說金融脫媒給商業銀行不僅帶來沖擊也帶來了很大的機遇,它可以不斷地刺激商業銀行發展,使我國的商業銀行變得更好,甚至金融業變得更好。
[1]涂曉兵.金融脫媒下我國商業銀行的現狀分析與路徑選擇[D].武漢大學,2012.
[2]湯長保,陳森發.商業銀行對公業務可持續發展:現狀分析與路徑選擇——以金融脫媒為背景[J].金融縱橫,2009,01: 38-42.
[3]任碧云,程茁倫.金融脫媒對中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業務沖擊的動態影響——基于VAR模型的實證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5,03:26-33.
[4]盧盼盼,張長全.金融脫媒對商業銀行穩健性影響的實證研究[J].上海金融,2013,01:29-33+117.
[5]周莉萍.商業銀行核瓜功能的非商業銀行化及其影響[J].銀行家,2012(10):55-57
[6]王淑靜,王寶瑩.金融脫媒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J].中國市場,2015,14: 78-79.
[7]曾力,朱民武.金融脫媒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研究[J].南方金融,2015,04: 90-94+72.
[8]儲青青.金融脫媒對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的影響及對策[J].金融經濟,2014,14: 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