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岳宗
伴隨著中國在國際經濟發展的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前景也越來越廣闊。本文從跨境人民幣結算、貨幣互換協議等方面闡述了新時代下人民幣國際億的現狀,分析了目前我國人民幣國際化面臨的障礙,并從國家政策、綜合國力和出口產品競爭力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作為大國經濟崛起的顯著標志,當前人民幣國際化已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和金融開放發展的核心戰略訴求。
人民幣國際化
跨境人民幣結算 人民幣幣值
人民幣國際化的現狀
(1)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減少并保持平穩
在我國政府的措施配合以及出境旅行日益興起的背景下,跨境貿易人民幣交易額持續快速增加繼而保持穩定。從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交易結算的金額總額來看,2012年結算額是2.94萬億元,2013年整年結算額為4.63萬億元,2015年結算金額甚至增加到了7.23萬億元。這說明人民幣貨幣排名有了顯著的提升,人民幣在走向世界、走向國際的道路E不斷向前推進。2016年整年結算額為5.23萬億元,2017年結算金額4.46萬億元。這說明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逐步減少并趨于平穩。
(2)貨幣互換協議規模繼續擴大
隨著邊境貿易規模擴張興起的人民幣國際化,貨幣互換協議規模繼續擴大。2012年以來,在邊境經濟交流和邊境游的推動下,人民幣逐步實現了在邊境國家和地區使用與流通,在某種水平上具備了區域性貨幣的功能。2014年末,中國人民銀行同英國、加拿大、歐洲央行等24個國家或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者貨幣當局,共簽訂總額高達3.8587億元的本幣互換協議。2017年繼續擴大因此增強人民幣區域性交換媒介功能,擴大人民幣交易、結算領域,可以加快人民幣走向國際化。
(3)資本項目下人民幣業務不斷突破
在跨境直接投資使用人民幣結算方面,我國在2017年的跨境交易中,將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的業務累計發生4.46萬億元,雖然總體逐年減少。但用人民幣來結算的對外直接投資和外商直接投資分別累計高達1,866億元、8,620億元,與前幾年相比有了明顯的增加,分別按年大增118%和92%。這充分表明,人民幣邁向國際化的過程正在向著直接投資領域滲透,而且發展態勢良好。
人民幣國際化存在的障礙
(1)中國出口產品國際競爭力缺失
我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是造成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遲滯的根本障礙。到2017年末,我國出口產品總額中工業制成品占比高達95.19%,其中,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品的比例達到了59.37%,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比例為41.63%。但是,出口布局的改革與完善并不能說明我國產品在全球產品市場上的競爭力就會必然加強。
(2)人民幣幣值缺乏穩定性
人民幣幣值缺乏穩定性是人民幣走向國際化過程中的主要障礙。就人民幣對內價值的角度而言,其幣值的穩定性較差,首要表現為通貨膨脹率過高和劇烈波動。從2011年到2017年,我國年均通貨膨脹率為3.26%,并且波動比較大。通貨膨脹率指數過于高及其有較大幅度波動也間接映射了我國貨幣政策實施效率有待提高,政府的宏觀調控水平比較差。如果人民幣的價值不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則會使得人們對其保值增值的信心減弱,這些將會顯著影響人民幣邁向國際化。
(3)金融體系不完善
金融體系的不完善是導致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加深速度平緩的重要限制條件。首先,完備的全球性銀行支付系統是推動其貨幣在國際化道路上迅速發展的主要環節。而就我國目前情況而言,銀行支付系統的構建與資源配置遠遠未達到能夠撐起人民幣在全球金融市場上自由使用、兌換的水平。其次,人民幣在全球金融市場上可兌換性不足以及我國缺少對應的人民幣投資與融資工具,這使境外非居民投資者將人民幣保持在手中的風險大大增多。最后,我國金融市場卜缺少規避人民幣匯率風險的工具。
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政策建議
(1)增強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增強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提高我國的國際投資地位對推進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產生了不可或缺的推動力量。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增強我國的國際投資地位:首先,擴大貿易開放度,因為全球經濟貿易形成生相對應的資產交易流量,這樣可以更好的緩沖經濟浮動與所需的收人;其次,擴大貿易領域,增加產品種類,減少建立國內金融市場所需要的成本;最后,加速推進國內金融市場的成長速度,抓住機遇,多與其他各國進行國際資產交易,從而帶動國內經濟的發展。由此可見,想要使人民幣邁向國際化,最基本的是要提升我國出口產品的質量和利用效率,從而增強我國出口產品的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2)保持人民幣幣值長期內穩定
貨幣價值的穩定性對一國貨幣國際化起著重要得影響作用。貨幣匯率的穩定性主要表現在對外穩定與對內穩定兩方面。對為了保持人民幣的對內穩定性,就要抑制國內增長過快的通貨膨脹,從而保持人民幣的購買能力,同時,也要以防人民幣被其他貨幣所替代;為了保持人民幣的對外穩定,應不斷推行匯率市場化,保持人民幣資產的保值與增值,同時也要避免國際資本帶來的外部沖擊。因此,中國應該密切關注人民幣幣值的穩定性,采取一定的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將其保持在合理的波動區間內。
(3)建設具有“廣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場
建設具有“廣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場是推進人民幣走向國際化過程中的必要條件。目前,我國金融市場發展處于起始階段,發育程度還不高,市場效率較低,不能很好的實現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過程中對其自身支付、流通、兌換等需求。要進一步規范、完善傘球人民幣銀行支付系統,增加市場產品種類和規避風險的工具,從而加強人民幣衍生產品的技術含量與創新力度,加快推出各類人民幣金融產品以及其衍生產品,建立具有廣度(多種金融工具)、深度(發達的二級市場)和國際規范水平相一致的金融交易市場,使人民幣能夠在這個國際化的平臺上被更多的國家所接受,更快的實現其國際化的目標。
[1]劉志堅楊洋.《基于微觀視角的人民幣國際化障礙分析》[J].《北方經貿》,2013年,5期
[2]劉志堅.《基于貿易計價選擇的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研究》[J].《中國證券期貨》,2013年,3期
[3]巴曙松.《要進一步加強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建設》[J].《經濟縱橫》,2012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