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汪瑩
在重慶,絕大多數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存在資金融通方面的困難。農業保險覆蓋面小、保摩水平衡、賠付水平低、農民參保積極性和地方政府支持農業保險發展積極性不高是普遍存在的情況。因此,不但要建立起與當前農業發展相適應的投資融資制度,而且,應通過各種方式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自身金融素養水平的提升,才能解決重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題,使重慶農業投資規模變大,投資效率提高。美國調查研究表明,個體的金融決策水平與個體的金融素養密切相關。個體的金融素養越高,對未來自身的融資、理財規劃就越理性。在金融理財方面不具備良好的決策能力,不僅會損害宮身的利益,也會對整個社會造成負面影響。所以,提升個體金融素養顯得非常重要。
重慶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金融素養
引言
(1)選題的背景與意義
家庭承包制中普通家庭經營戶正持續、迅速分化,大部分商品生產者也慢慢轉變成以生計為主的小農,而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量涌現。資源的集中性特點促使農業效益和經濟效益達到規模化,這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優勢和發展的驅動力,同時,專業性的生產也促進收益的提升。社會應建立起一套保障新型農業發展的制度,包括公共政策、金融、土地和保險方面的制度,然而,在制度保障方面還存在較多問題。主要問題在于:一是土地流轉的穩定性較差;二是政策支持不足;三是融資貸款難;四是農業保險難;五是公共服務不足。近年來,融資貸款難、農業保險難等金融問題越來越受到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關注。
近年來,在重慶,絕大多數龍頭企業、家庭農場戶、專業大戶和農民合作社都在融資環節遇到難題。農業保險主要的缺陷在于賠付的金額較小、普及范圍有限、保障水平也不高,所以,農民也沒有強烈意愿進行參保,各地區政府在農業參保方面的支持力度也不足。而無論是向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進行融資,還是投保農業保險等,都要求個人具備一定的金融決策能力。個人金融素養的高低決定了金融決策水平的高低。個人的金融素養對金融抉擇起到決定性作用,在金融理財方面不具備良好的決策能力,不僅會損害自身的利益,也會對整個社會造成負面影響。所以,提升個體金融素養顯得非常重要。
什么是金融素養?廣義上看,指的是個體具備的在金融資源的配置、管理方面的學識和實踐能力,并以此做出正確的金融抉擇來提高自身金融福祉。許多海外學者在金融素養方面的學術成果揭示了全世界各國居民的金融素養有待提高。近年來,在我國,國民的金融素養也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重視。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組織在2013年至2017年間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3次“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總而言之,不論是社會群體還是個人,不斷提升自身的金融素養是必然趨勢。
從理論研究上看,在金融素養領域中,對金融素養影響因素的研究相對較多。本文以具體的重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微觀數據為基礎,分析重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素養,使金融素養方面的微觀理論更加全面。
就實踐層面看,對重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素養研究可以為解決當前重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問題提供政策導向與支持,也是重慶地區農業發展新階段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當務之急。
相關概念的界定
(1)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界定
1.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概念界定
“新型農村經營主體”這一概念首次出現在2012年,源自我國中央頒布的政府文件,但家庭農場這一概念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產生了。對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概念界定可以著重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進行,一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生的社會背景。這一概念主要是與我國傳統的小農經濟主體相對應的。新型農業主體與傳統小規模農戶相比,在生產規模、科技水平、管理能力等多個方面有了顯著提高。筆者認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概念可以闡釋為:生產規模經營較大,且具備現代農業科技和先進管理模式,相應的投入產出比較高,不但能夠滿足農業發展需要,并且逐步向農產品商品化方向發展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
2.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主要類型
由于當前農業發展形式的多變性,相應的生產經營主體不再單純局限于以家庭農戶為主,多元化的經營主體開始成為主流,并且新型經營主體的多元化特點明顯與以往農業發展階段存在較大差異。當前構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除了專業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外,還包含農業龍頭企業與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社。
(2)金融素養概念界定
金融素養的概念歷經多次被定義,但大都沒有形成統一的界定,并且金融素養時常被認為與金融知識可以混用。直至2008年,美國金融素養咨詢委員會對其給出了一個相對正式的定義,即金融素養是個人基于知識儲備與技能,為實現金融福祉對金融資源實施科學管理的能力。從這一概念上,金融素養與金融知識明顯不同,并且得到了學術界的普遍認可。此定義提出了金融素養的兩個組成要素:理解與應用,分別對應了個人所擁有的金融知識與金融應用能力。本文所研究的金融素養也是指金融知識與金融應用的有機結合體。
金融素養問卷調查設計
(1)調查的對象及問卷回收情況
本文運用分層隨機抽樣的調查方式開展問卷調查,第一步,分層隨機抽樣的初級單位為市,從重慶市內任意抽取3個區(縣);第二步,從所選擇的然后,在重慶市巴南區選取6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進行預調查,并結合重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實際情況對預調查問卷進行進一步篩選、修改、整理,從而形成正式的調查問卷。最后,本文數據來自于2017年7-10月對重慶市綦江區、萬州區和忠每個區(縣)管轄下的鄉鎮中任意抽取3個或者4個鄉鎮作為調查對象;第三步,向各地農業管理部門收集登記信息,并按照信息隨機選取各個鄉鎮中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問卷調查。本次問卷調查實際發放問卷331份,剔除無效的問卷后回收有效問卷315份。從類型來看,家庭農場122份,專業大戶88份,農民合作社71份,龍頭企業34份。最終所回收的問卷有效率為95.17%。
在預調查中發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以組織或企業形式存在,例如,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及龍頭企業是以企業的形式存在;它們的經營者或負責人是該企業的法人或該合作社的理事長,并且了解到該經營主體的金融決策主要是由其經營者或負責人做出,因此本文發放的調查問卷是由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者或負責人填寫的。
(2)問卷的結構
在問卷中,1-5題所考察的對象為儲蓄知識,6-10題所考察的為信貸知識,而11-15及16-20分別考察的投資知識、保險知識,以上這20道題全面考察了考察對象所具備的金融知識、金融意識、金融能力及金融態度從整體上看,該問卷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代表性。
金融素養的描述性分析
(1)儲蓄知識的理解與運用需要加強。一是,有49.2%的受訪者會在存款前比較不同銀行或不同期限的存款利率,50.8%的受訪者不會或不確定會比較利率。二是,在問及“如有3000元生活費,最適合的儲蓄方式”這個問題時,有49.2%的受訪者選擇活期儲蓄即比較合理的方式,18.4%的受訪者選擇定期儲蓄,18.4%的受訪者選擇放在家中,還有13.96%的受訪者不確定會選擇哪種方式。由此說明,在儲蓄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方面仍需加強。
(2)復利計算能力與通貨膨脹的理解方面非常不足。一是,29.5%的受訪者能夠正確計算復利,70.5%的受訪者仍不能正確計算復利;二是,34.9%的受訪者能夠正確理解通貨膨脹的含義并做出正確選擇,65.1%的受訪者不能理解通貨膨脹的含義。并且,在復利和通貨膨脹這兩個問題中,均有少部分受訪者不知道如何計算復利與通貨膨脹。由此可以說明,受訪者在復利與通貨膨脹方面的知識非常欠缺。
(3)維護個人信用的意識不強。31.4%的受訪者總是或經常按時支付各種賬單,68.6%的受訪者偶爾或不會按時支付各種賬單,由此可以看出多數的受訪者維護個人信用的意識仍需加強。
(4)保險意識仍需加強。有34.6%的受訪者會為自己的大額資產購買保險,而不會為自己的大額資產購買保險的占大多數,約占65.4%。由此說明受訪者的保險意識普遍需要加強。
(5)金融教育的重要性比較受到重視。在全部受訪者中,74.9%的受訪者認為金融教育非常重要或比較重要,只有25_1%的受訪者沒有重視金融教育。說明超過半數的受調查者對金融教育比較重視。
提升重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素養的途徑
(1)加強重慶農村地區的金融教育宣傳 加強農村地區的金融教育宣傳首先應該有一個較為完善的組織體系,筆者認為應由重慶市各區縣的鄉鎮政府、社區牽頭,由重慶農村商業銀行等地方銀行或金融機構主動參與、組織,擬定金融教育宣傳方案,對各地區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金融教育。例如,目前,重慶市的農業合作社發展比較迅速,可以在合作社內針對社內會員以視頻、海報宣傳等形式,經常開展融資、投資、理財、保險等基礎金融知識的宣傳。
(2)將金融教育納入重慶鄉村振興戰略計劃 提高重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素養是重慶鄉村振興戰略的應有之義,也是實現重慶農村金融普惠性的必然要求。只有把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教育納入重慶鄉村振興戰略計劃的實施部分,才能夠有效保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健康、穩定發展,才能夠有效促進重慶農村經濟的較快增長,才能夠有助于重慶減貧脫貧,才能夠有效推動重慶城鄉統籌發展,才能更有助于重慶農業現代化的加快實現。因此,筆者認為應該將金融教育納入重慶鄉村振興戰略計劃的實施部分。
(3)通過調研明確重慶農村的金融知識盲點 在重慶農村地區定期開展金融知識調研,有助于明確重慶農村地區的金融知識盲點,從而進行針對性地金融掃盲教育。例如,重慶農業相關部門應深入各地,針對重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金融知識調查,了解不同類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金融知識需求方面表現出的差異,實施針對性強、富有特色的金融教育計劃,從而提高金融教育項目的有效性。
(4)針對弱勢群體拓展金融教育形式
對于弱勢群體要給予更多金融教育方面的關注。首先,女性的經濟比較脆弱,但是在農業生產中,女性的作用日益顯著,所以要加以重視。其次,對于老年群體及低收入群體,金融教育的重點就是防止其被金融詐騙、幫助其規劃儲蓄、指定退休理財計劃,可以通過社區講座的形式進行,這樣能夠令金融教育更有針對性,效果更佳。此外,由于金融教育具有持續性、長期性,應關注青少年的金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