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詩雨
鄉村社會傳播網絡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無論是人際傳播、組織傳播還是大眾傳播,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鄉村社會變遷。旅游傳播是組織傳播的一種特殊形式,伴隨著旅游業發展,成為改變鄉村傳統文化的一般重要力量。本文以云南馬關縣馬酒村為例,探討旅游傳播的出現對這個壯族村寨的影響。
馬灑村 旅游傳播 社會變遷
何謂“旅游傳播”?
旅游主體以欣賞美景、感受民俗、接受新文化為目的,離開常住地進行短期的異地活動,稱為旅游。而旅游傳播就發生在旅游的雙向互動過程中,旅游主體既是信息傳播者,也是信息接受者。在旅游的過程中,傳播客源地文化,影響當地傳統習俗;同時,也不斷接受、吸納新語言和新知識。旅游客體同樣如此。可以說,作為組織傳播的一種,旅游傳播是一種特殊的信息交流互動方式。
旅游傳播與鄉村社會變遷
下文,筆者以馬灑村這個典型的壯族村寨為例,研究旅游傳播與鄉村社會變遷的關系。
(1)民族服飾:出現回歸
改革開放后,物質生活日漸豐富,經濟條件逐漸好轉,年輕人受外界流行文化影響,服飾普遍漢化,少數民族服飾只在重大節慶祭祀的場合穿著。旅游開發后,游客絡繹不絕,穿著傳統服裝的人突然多了起來,少數民族服飾在此地開始“回歸”,而主要的穿著者是從事旅游相關行業經營者,作用則是告訴游客自己少數民族的身份。一位商鋪老板告訴筆者,如果不穿少數民族服裝,很多游客都不愿意來自己家買東西。可見,為了追求經濟效益,今天的少數民族服飾是作為旅游資源的回歸,是作為招攬游客手段的回歸,而不是作為日常衣著的回歸。
(2)飲食:成為旅游資源
過去,人們對飲食的追求僅限于數量,吃飽即可。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的飲食觀念也從粗放型向精致型發生轉變,數量不再是大家選擇食物的首要標準,而是開始更多地考慮營養、味道、外觀等因素。伴隨著馬灑村旅游業的日趨市場化和成熟化,村民們的旅游意識也逐步建立起來,在呈現良好自然風貌的同時,開始挖掘更多的旅游文化資源吸引游客,飲食就是其中一部分。 花米飯是壯族的特色飲食,壯族人挑選上等糯米,從不同植物中提取不同顏色,將糯米泡染上色,色彩艷麗,醇香可口。每年的農歷六月初一,壯族人不用于農活,而是邀請慶朋好友共度花米飯節。今天,旅游的發展不僅讓花米飯成為四方來客到馬灑村旅游必吃的一道菜色,而且還舉辦“花米飯”評選活動,讓廣大游客參與其中,感受壯族風情。
(3)民族歌舞:日趨商業化
依人古樂是壯族人民重要的節慶慶祝形式,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舊時,只有在重要活動或重大場合中才會演奏。今天,旅游業的蓬勃興起,讓馬灑人意識到旅游產業想要持續發展,離不開傳統文化的支持。于是,組建起了馬灑村依人古樂演奏隊,在保留傳統內容形式的基礎上,做略微調整,為游客帶來不一樣的視聽感受,展示壯族傳統文化內涵。不可否認,旅游導致過多的外來文化進入,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帶來了一定沖擊。但另一方面,正是由于旅游業的發展,讓更多的人關注這里,從而吸引更多的資金、人力和物力進行非物質文化的保護。
(4)語言文字:普通話學習“熱”
1.為招攬顧客,當地人積極學習普通話
馬灑村進行旅游開發前,壯語是主要溝通交流的語言。在外地打工回到家鄉講普通話的人,會受到大家歧視。但近幾年,旅游業逐漸興起后,當地人發現,想要賺錢,必須學會普通話,村民以會說普通話為榮。今天在馬灑村,不管是路邊的小販還是經營餐飲的老板,都能與你用普通話聊上幾句,有些人盡管說不好,也努力用普通話交流,一是為了基本的買賣交易,二是想通過和游客的溝通,拉近距離。原本封閉的村子在與外界的不斷接觸中,普通話開始變得越來越重要。
2.青少年不愛使用壯語交流
雖然馬灑村的青少年能夠用壯語流利交流,但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對使用民族語言交流充滿抵觸隋緒。一位壯族大哥說,用普通話和孩子說話,他才會搭理你,用壯語就不回答。今天村里的學校基本使用普通話教學,孩子們覺得普通話更好溝通,說壯語很多人聽不懂。加之伴隨游客的增多,與外界的交流機會也更多,生活圈子越發漢化,年青一代人就變得更加不愛使用民族語言了。如何讓青少年在緊跟時代步伐與傳承少數民族語言之前求得平衡,是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思想觀念:走向先進
(1)環保意識不斷提高
隨著馬灑村旅游業的快速發展,當地政府和百姓的環保意識不斷提高。村民們開始明白,吸引游客到馬灑觀光游覽的真正原因是這里的山山水水,是這里秀麗的自然風景,生態觀光游是當地旅游的一大特色,也是馬灑村現在,乃至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一旦環境受到污染,勢必會影響旅游產業,影響村民收入。當保護環境與自身利益掛鉤,大家就開始有意識地維護公共環境了。
(2)信息化思維逐漸增強
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信息革命席卷全球,馬灑村的電訊事業也在飛速發展。電報、信件這種古老的交流方式早已湮沒在時間的洪流中,取而代之的是手機和互聯網。不說經營餐飲生意的壯族大嫂們把手機掛在胸前,就連60多歲的壯族大娘也使用手機好幾年了。村民們開始思考如何借助互聯網宣傳馬灑村,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個地方。信息化思維的逐漸增強,為馬灑村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結語
馬灑村近幾年的旅游發展有目共睹,隨著游客的日益增多,這個曾經封閉的村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上,旅游收入成為最主要的經濟來源,村民們陸續離開了傳統的農耕生活,逐漸進入了以旅游經營為主的現代生活;文化上,村民們關于繼承和發揚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意識在日漸提高;生活上,居住條件逐漸改善,休閑娛樂生活豐富。外來文化的進入,正潛移默化影響著馬灑村的物質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
[1]宗曉蓮.旅游開發與文化變遷:以云南省麗江縣納西族文化為例[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6_
[2]伍錦昌.旅游開發與民族文化變遷一一以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平安壯寨為個案[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