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悅
隨著中國整體經濟的發展,我冒城市建設高速發展過程中可建設用地越來越少。“城中村”的存在弓|發7諸多的社會問題。無論從城市形象、精神風貌、社會治安、經濟發展、還是人居環境上,都與城市納“以人為本”思想相沖突,存在者夜大的安全隱患,而且還會遇到改造資金瓶頸的制約,政府、開發商、村民在改造具體實施過程中的利益博弈等諸多問題。本文主要以太原城中村改造為例重點分析了城中村改造過程中村民的補償問題并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城中村改造
村民補償問題 相關建議
城中村改造補償問題
(1)違法建筑的處理問題。隨著城中村改造在太原大范圍的展開,太原出現了許多的違法建筑,城中村的違法建筑嚴重侵犯了城市的公共資源和公共利益,但城中村違法建筑的形成,既有公眾逐利的原因也有政府的責任。從拆遷的現實分析,違法建筑的拆除和補償方式直接涉及村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響到城中村的改造進度和成本。所以,要對城中村的建筑進行拆遷改造,一定要首先辨明城中村現有建筑的合法性,建立一個公平合理的法律規定框架,合理合法地解決城中村中的違法建筑,保證公眾利益和個體利益分配的相對公正。
(2)補償標準的確定。針對城中村改造存在的補償安置標準不統一、規劃設計水平不高、配套政策不完善等問題,太原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城中村改造的若干意見》,以依法、快速、有序的推進城中村改造。城中村改造的拆遷補償標準,在實際執行中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在同城的不同區位拆遷補償標準的差異是否科學;二是現行的拆遷補償標準如何為村民所接受。這兩個問題一旦處理不得當便會損害公眾利益,引發拆遷方與村民之間的矛盾,最終延緩城中村改造的進程。
(3)補償資金的使用管理。補償資金的使用涉及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村民的補償資金如何使用和管理的問題,一是村集體經濟補償資金的使用和管理問題。從城中村的拆遷看,村集體經濟補償資金的使用和管理問題直接涉及村民的安置問題,當前,城中村改造中大多數城市采用了股份制經濟的形式一一成立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合作經濟實體。由于村民分紅欲望的強烈性和持續性,往往造成股份制經濟實體和村民代表大會之間的矛盾難以協調,所以,如何建立一套村集體經濟資產所有、占有、使用和分配的運行體制和機制,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解決改造補償問題的對策
(1)完善征地標準。在征地補償標準的制定過程中至少應該包含以下因素:土地的區位、產出物的數量和類型、科技進步對于產出物增值潛力的影響、貨幣上漲因素等。對于住宅拆遷補償需考慮要應該的因素包括:房屋的數量和質量、周圍環境、區位價值、交通通訊乃至購物的便利程度、居民的拆遷成本(包括心理成本、感情成本、經濟成本)居民的就業壓力等。
(2)豐富拆遷補償內容。在考慮拆遷補償的內容時應該綜合考慮土地類型、土地的產出價值、土地的區位價值、當時的土地供求關系、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等諸多因素。除了要考慮居民的當前收益還要考慮未來收益。除此之外還需要充分考慮被搬遷居民的年齡以及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農民不僅需要有充足的時間,而且還需要有一定的經濟支撐,使其在日后成為新市民,拆遷補償內容中應該考慮這方面的因素。
(3)補償與養老相結合。城中村拆遷補償中需要重點考慮失地農民的養老問題。在失地前,作為傳統農民雖然收入水平不高但有土地作為保障,農民的基本生活有依靠。農民失地不僅意味著當代農民失地,而且意味著農民的后代也將沒有土地可耕種,城中村居民將世代與土地脫離關系。在補償方式的選擇上,筆者認為應該分階段穩步推進,根據不同年齡段保障對象的特征和要求實行不同的基本生活保障,將征地時的農戶劃分為超過勞動年齡、正值勞動年齡以及未達勞動年齡等三個階段。
解決改造補償問題的必要性
(1)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需要。在城中村改造的過程中由于土地資源的緊缺,使得城中村改造進程減慢。作為城市最寶貴資源的城中村土地未能實現利用和效益的良性循環,未能發揮土地的最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尤其占據城市優越區域的城中村,在開發上遠遠落后于其他區位條件差的城市地區,而要提高城市土地的高效利用就必須妥善解決村民的補償問題。只有合理解決這一問題才能大大促進城市土地潛力的提高以及城市經濟的發展。
(2)加快城市化進程的需要。加快城市化進程就是要提高城鎮化水平,使城鎮化與工業化、市場化相匹配,達到協調發展的目標。城中村改造被認為是城市化進程中最大的難題,甚至有人把這比喻成“第二次土改”一點兒也不為過。而解決城中村改造補償問題,促進城中村經濟管理體制和社會管理體制向現代化城市管理體制和方式轉變,使城中村真正融入城市,對于能否加快城市化進程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3)城中村本身發展的需要。目前,城中村以出租屋經濟為支柱的發展方式,在當代市場來看缺乏發展后勁。城中村經濟想要進一步發展必須打破這種原有的發展模式。尋求一種與當地相適應的經濟組織形式。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人們認識到在諸如衛生、教育、城建、治安等方面同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大,無論是從城中村自身發展還是城市整體發展來說,這無疑是個絆腳石。
研究結論。
城中村改造會產生兩個結果:其一是讓城市更加漂亮,從而促進城市的發展;其二是讓城中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徹底改變。政府有責任通過各種方式使村民獲得更多關于拆遷補償問題真實可靠的信息,讓村民沒有后顧之憂。拆遷補償費用在保障村民生活比較體面的同時,并不意味著村民就此停止為其以后的生活繼續奮斗,村民不能以被拆遷作為功勞簿并借以提出無限制的高要求,在拆遷成本為補償方無法承受的時候,就會在各方之間形成尖銳的矛盾,從而阻止城中村改造的順利進行。因此只有村民和拆遷方互相協商合作,村民補償問題才能夠有效解決。
[1]李俊夫-城中村的改造[M].科學出版社,2004,188-197.
[2]邊寶蓮,張和利.太原市城中村現象及其根治對策[J].2007,(1)
[3]陳建軍-城市化進程中的城中村問題解讀與對策研究一一以山西太原市城中村改造為例[J].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