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
經濟全球化的背景及影響
(1)經濟全球化的背景
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經濟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的過程。
經濟全球化,有利于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資本和產品在全球性流動,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擴張,有利于促進不發達地區經濟的發展,是人類發展進步的表現,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它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是一柄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特別是對經濟實力薄弱和科學技術比較落后的發展中國家,面對全球性的激烈競爭,所遇到的風險、挑戰將更加嚴峻。隨著全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技術貿易的加速發展,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多邊貿易體制的形成,從而加快了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促進了全球貿易自由化的發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組織的成員以統一的國際準則來規范自己的行為。
(2)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1.對資本主義國家的影響
由于世界各國在自然資源、生產力和科技水平、政治經濟制度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以及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經濟全球化對不同的資本主義國家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一是,發達國家掌握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力和高新科學技術,在全球分工體系中處于優勢地位。發達國家掌握了經濟全球化賴以發展的信息技術的基礎,世界研究與開發的投資、科技力量和科技成果也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發達國家正是利用其雄厚的資金、技術、信息和人才優勢,集中精力發展高技術含量、高信息含量的高新技術產業,而將傳統工業和一般技術成熟的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二是,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器,是實現全球生產要素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的主要載體。發達國家通過跨國公司全球性的聯合、兼并和擴張,進一步發展其高度發達和高度集約型的經濟,使其產品競爭力始終高居世界領先地位。
2.對中國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的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資,引進世界先進管理理論和經驗并實現管理的創新。由于經濟全球化實現了人才、資本、信息、知識和物質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中國能夠引進、吸收世界上的先進管理理論和經驗,并根據中國的國情進行管理創新。第=,有利于加速中國工業化進程,提升產業結構。經濟全球化使中國能更快地納入到世界經濟體系之中,充分利用發達國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機會,將其技術相對先進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或生產環節轉移過來,加速中國工業化進程。根據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需要,不斷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及出口商品結構,強化經濟競爭力。第三,有利于深入地參與國際分工,發揮本國現實和潛在的比較優勢,拓展海外市場。經濟全球化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在更廣泛的領域內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的機會,可以通過發揮比較優勢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拓展海外市場,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經濟全球化下的貿易保護
貿易保護最初源于重商主義,以本國利益最大化的目標使各國競相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后來的凱恩斯的貿易保護學說、李斯特的幼稚工業保護理論,都為貿易保護提供了理論基礎。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自由貿易顯得愈發重要,也越來越表現出一定程度上的為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利益,但是對外貿易這把雙刃劍在帶來利益的同時也在沖擊著國內的產業,這點對于世界上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尤其重要。因此,盡管當今世界的主流是倡導自由貿易,但是國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實行著貿易保護政策。
(1)經濟全球化下新貿易保護主義的特點
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有別于傳統貿易保護主義的新貿易保護主義正式誕生和興起,80年代以后,非關稅壁壘中“配額”、“自動出口限制”“歧視性政府采購”等政策工具受到了多邊貿易體制的進一步限制,新貿易保護主義便通過提高市場準入標準來達到貿易保護。主要政策工具包括綠色壁壘、技術壁壘及社會責任壁壘等。但是新貿易保護主義的發展并不止步于此。進入21世紀,新貿易保護主義仍舊在非關稅壁壘的范圍內尋求其新的政策工具。
1.貿易保護措施出現新變化
貿易保護傾向并沒有消除,由公開轉向隱蔽,由固定轉向靈活,由單個國家自我保護轉向區域集團集體保護,由通過貿易政策保護轉向尋求國內產業政策保護等,各國的貿易保護措施出現了新的變化。諸如對反傾銷條款的使用、有秩序的銷售安排、安全、衛生防疫、技術標準等較之傳統的貿易保護手段更加多變和隱蔽,從而更能起到限制進口的作用。
2.通過產業政策對一國貿易實施間接保護
這是由于在制定貿易政策上,各成員都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共同的國際準則制約。國際準則由國際性貿易準則和區域性經濟運行規則組成,它是為了促進貿易自由化而做出的制度性安排。這些制度性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一國借助貿易政策進行自我保護的能力。因此,各國政府或貿易集團便把貿易保護措施轉向不受國際貿易規范制約或者制約較少的國內或集團內經濟政策,其中產業政策日益成為一國或貿易集團實施自我保護的重要手段。
3.貿易保護重點擴展到就業和金融領域
貿易保護重點從商品市場擴展到就業和金融市場,國際勞工組織評估金融危機爆發后已導致全球新增失業2000萬人,一些國家從新興市場抽離資本以保護本國的銀行應對危機,并通過勞動和就業的一系列不平等政策,來實現貿易保護主義的目的。對資本的跨境進行超乎尋常的限制和監管,同時競相貶值貨幣,以及采取負利率的貨幣政策為本國的宏觀經濟復蘇創造條件,這些都成為新貿易保護主義在金融領域的表現。
(2)經濟全球化下新貿易保護主義產生的不利因素
由于經濟的全球化,各國的競爭也逐漸加強。但同時,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將長期存在,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戰。
1.不利于目前的經濟全球化格局
經濟全球一體化是世界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成使得資本在全世界范圍內自由流動而突破了國家的限制,資源配置在全球范圍更加有效、合理。各個國家依據自身在世界市場內的特點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各司其職,全球范圍的產業調整使不同國家形成了交互共融、你我同存的局面,使各個國家的經濟越來越強調相互依賴和相互協調。新貿易保護主義的產生破壞了全球產業鏈正常的分工體系,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市場得不到充分開放,這是世界經濟的嚴重倒退。
2.不利于出口導向型國家經濟
正常進行國際貿易的國家需從其他國家進口價格更為低廉的產品,若一國實施較嚴厲的貿易保護政策,將使得依賴于向該國出口產品的貿易伙伴貿易額的驟然下降。而出口導向型國家一直以出口作為拉動經濟發展的三大馬車之一,受到貿易伙伴的貿易保護政策影響,其國內企業必將大面積倒閉、破產,進而影響該國就業率和該國經濟的增長。
3.引發全球性的報復措施
貿易保護主義必將,進一步拖累世界經濟發展.若經濟危機爆發后,一國實施危害其他國家的貿易保護政策,將影響其他一個國家或多個國家的對該國的貿易額,使其他國家的產業的利益受到損害。這一歧視性的政策必然會引起其他國家的應對措施,限制該國向其他國家出口商品。因此,一個國家實施貿易保護政策不僅影響其他國家向該國的出口,還會影響該國向其他國家的出口,危害本國的產業發展。
除此之外,還有已形成的或即將形成的多邊貿易組織和體制推動的自由化將受到阻礙。一般實施貿易保護政策的為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其實施的貿易保護政策會逐漸向發展中國家蔓延,使發展中國家受到損害。
中國應對經濟全球化下貿易保護的對策
(1)要努力促進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
雖然發展中國家在二戰后經濟獲得了發展,但是舊的國際經濟秩序沒有帶給發展中國家公平的舞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控制世界經濟秩序的格局并未改變,而且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貿易保護主義不時抬頭,國際社會要求改革國際經濟舊秩序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在全球化背景下,只有改革舊的國際秩序,中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才有可能獲得公平、合理、互利的舞臺空間。中國應該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到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推動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
(2)認真研究對待貿易保護
我國應深入研究貿易保護主義的起源、發展和果,辯證地看待其發展和影響,看到其帶來的危機的同時,也應挖掘其潛在的機遇。認真研究和對待他國實施的貿易保護政策。在面對其他國家的貿易保護政策壓力下,我國應加快建設中國貿易規則技術創新體制,完善和提高體制的系統性、規范性和差異性,爭取通過規則的不斷創新,促進國民經濟的健康、有序和快速發展。摒棄單純的出口至上戰略和貿易保護原則,重視進口的增長,穩步地促進服務業的對外開放,實現進出口的協調發展。
(3)實現市場多元化
開拓新市場,實行市場多元化策略可以避免采取單一市場策略的風險,因為一旦單一市場國對我國采取貿易保護,那么我方必受巨大損失,所以應立足周邊國家,立足東亞、東南亞,多層次、多種類地開展區域經濟合作,當然對于與發達經濟實體比如歐盟的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也要加快,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全球多邊貿易體系的不足。通過區域經濟合作和建立雙邊自由貿易區與不同國家和地區建立廣泛的、深層次的、全面的經濟技術合作,實現市場多元化。
(4)科學合理配置消費、投資、出口的比重
降低中國對外的依存度,依靠外資外貿的比例,加大消費在促進經濟增長中的比重。要想成為真正的強國,必須獨立自主,不能長期依靠外力發展本國經濟,否則必然受制于人,所以中國應該從目前開始要有目的地增加內需,依靠本國市場尤其是農村市場求發展,要繼續進行市場化改革、產權改革等,讓更多擁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內企業走出去,擺脫參與國際分工的落后局面,讓我國真正成為世界強國。鼓勵大量的具有國際競爭力和資本實力的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消融或轉移貿易摩擦。
[1] Reshaping the World TradingSystem: A History ofthe UruguayRound.John Croome..1999
[2]董克偉龍永圖: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沒有變[N].中國聯合商報,2016-08-08( A04).
[3]龍永圖-全球化vs貿易保護的新思維[J].中外管理,2005,(12):78-80.
[4]邵斯文,田海霞.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新貿易保護主義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6,( 09):9-10.
[5]閆克遠.中國對外貿易摩擦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6]楊勵,韓倩倩,經濟全球化與危機背景下的貿易保護主義一一歷史脈絡、根源與前瞻[J].國際經貿探索,2011,( 02):7-12.
[7]毛群英.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原因及對策探析一一新政治經濟學視角[J].上海商學院學報,2010,(06):1-6.
[8]高景,程小璽,出口企業遭遇綠色貿易壁壘的原因及對策分析[J].中國經貿導刊,2016,( 32):9-10.
[9]李仲周.貿易保護主義無法阻止中國發展步伐[J].WTO經濟導刊,2016,(11):62.
[10]釋經組,世界貿易有再度惡化風險[N].中國信息報,2016-11-09(001).
[11]張茉楠-用全球化視野應對貿易增速下滑[N].中國貿易報,2016-11-01(003).
[12]胡加祥,全球主義與區域主義角力下的中國突圍之策一一以自貿區建設為切入點[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5):98-107.
[13]梁培可,劉喆,綠色貿易壁壘的影響及其對策分析[J].時代金融,2016,(24):33-34_
[14]陳曉文,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貿易保護與資源配置[J].國際貿易問題,2006,(01):14-17_
[15]張玲,經濟全球化中的貿易保護原因分析[J].商業經濟,2005,(09):113-114.
[16]余麗娟,全球化背景下知識產權的易效應研究[D].中南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