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磊



過去納一年,是新三板市場承上啟下的一年,結束了掛牌企業數量的爆發式增長,也開啟了新三板市場的規范治理的時代。為了全方位的了解2017年新三板市場的發展,本文首先回顧了新三板市場的歷史沿革,又運用了具體數據對新三板市場的公司掛牌規模,摘牌情況,行業、地域的分析以及流動性等五個方面進行統計分析,簡明地分析出我國2017年新三板市場的發展現狀,最后對未來新三板市場的發展提出7展望。
新三板 現狀 發展
引言
新三板又稱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是經國務院批準,依據《證券法》設立的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也是第一家公司制證券交易所。從2006年成立之初到2011年間,新三板市場掛牌公司還不到一百家,發展前期的速度是比較緩慢的。2013年,新三板建設從試點開始向全國推廣后,新三板市場正式成為一個全國性的證券交易市場。近些年來,新三板市場上掛牌企業的數量增長速度大大提升,這也是標志著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初步構建起來了。
新三板市場的發展現狀
(1)新三板市場掛牌企業規模
在成立前六年的時間里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增長的十分緩慢。隨著國家對新三板市場的一系列政策落實,近些年以來我國新三板市場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尤其是14、15、16這幾年新三板掛牌企業數年增長率分別是:341.57%、226.27%、98.15%,而17年的增長率是14.43%。從2017年掛牌速度放緩可以看出,新三板正在改變大擴容時代的低門檻、草根化局面。預計更遠的未來,新三板掛牌難度將會有所加大,收費標準提高,但掛牌企業的質量和知名度也將隨之提升。新三板從追求數量到追求質量的時代已經正式拉開帷幕。
(2)新三板市場2017年摘牌情況分析
截止到2017年年底,新三板市場自2006年以來摘牌企業共799家,其中16年以前摘牌數量很少,17年全年共有709家掛牌公司摘牌,從已知的信息看,摘牌的主要原因企業主動申請摘牌,其次是并購重組和IPO上市。17年摘牌數量大大地增加無疑顯示了新三板市場“有進有出”時代的真正到來。17年年末,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增至1 1630家,總市值逼近五萬億,這讓新三板逐漸成為我國資本市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同時也提高了市場對擬掛牌企業的篩選條件。隨著17年掛牌企業數量趨緩且摘牌數量大大提速,新三板市場各項政策逐步落實,新三板市場將從“野蠻生長。走向優質化建設的新時期。
(3)新三板市場掛牌公司行業分布
各行業所占比例和之前幾年大致相同,行業分類呈現出較大差別,總體上以制造業和IT行業為主,其中最多的是制造業共5804家, 占整個市場的49.91%。制造業中傳統制造業較少,主要是新興高新技術制造業。其次是IT業,有2284家,其他行業相對較少。這種行業分布一方面與新三板市場的歷史背景有關,另一方面反映了我國高新技術制造業也IT業正在飛速發展,這也進一步表明新三板的定位于中小微企業與產業資本的媒介服務。
(4)新三板市場掛牌公司地域分布
如上圖所示,新三板市場掛牌企業主要分布在我國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還有環渤海三角洲,這些地方也是我國經濟發展較好的地方。具體來說,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掛牌企業主要分布在廣東、北京、江蘇、上海、山東等地,這六省市合計7543家,占新三板總數的65%。造成這種地域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高新技術制造業和IT行業大多集聚在這些省市,這些地方經濟發展迅速,城市治理完善也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在我國經濟總體不斷發展而且政府對新三板的政策扶持下,一些二線城市的新三板掛牌企業也增多起來,其中做的較好的有福建、湖北、河南等,這也表明了新三板市場不斷地成熟。
(5)新三板市場流動性的分析
伴隨著近些年新三板掛企業數量的高速增長,新三板市場股票成交額也是在15年迅速到達高位。不過從圖表中很明顯地可以看出17年以后,股票成交額變化幅度較小,這既與今年對新三板掛牌的審查趨于嚴格有關,也與換手率下降有關。新三板市場換手率最高的年份是2015年,全年達到53_88%,而2017年這個數據只有13.47%。換手率的下降表明著新三板市場流動性不足的情況依然顯著。這也從一方面證明現在對新三板發展的關注點應該從規模上轉到質量上。
對我國新三板市場的展望
近些年來新三板市場的迅猛發展無疑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史上波瀾壯闊的一頁,僅僅六年的時間,掛牌企業數量從不足一百家發展到超過一萬家,總市值更是達到五萬億。毫無疑問,新三板市場將在資本市場上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這里我們對于新三板市場18年的發展做出一些展望。
(1)市場規模平穩發展
上一周(2018年1月22-1月28),18家企業IPO上會,被否13家,通過率創歷史新低。從18年年初IPO的低通過率我們也可以看到政府層面也是有意控制主板市場的規模,保證A股市場的穩定性。從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也可以看到這一明顯的趨勢,截止到2018年1月29日,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是11603家,比去年年底少了27家。種種跡象表明,18年新三板市場規模不會有大的增長,這對于新三板市場的健康發展是有利的。
(2)優化分層制度,推出競價交易
全國股轉公司總經理李明在“2018新三板創新發展論壇”上表示,201 8年新三板將重點推動四項工作,其中推進市場精細化分層便是重點之一。分層制度優勢明顯:有利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吸引到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有利于從長遠上提高市場交易活躍度;分層給進入較高層級的企業帶來了估值溢價。
2018年1月15日,新三板歷史性地正式上線競價交易。競價交易的開啟,意味著新三板的交易價格自此變得完全公允了。從這點來看,這次交易規則的根本性變革,影響無疑是巨大的。新三板改革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面對A股和港股的競爭,逼迫著新三板盡快推出更加利好的制度,盡快解決優質企業的流動性問題,從而避免優質掛牌企業拋棄新三板,選擇A股和港股的局面。2018年新三板的流動性問題是否能夠得到初步的解決,我們拭目以待。
(3)轉板制度的探索
很多中小企業掛牌新三板是因為尚未達到在主板掛牌的標準。經過一些年的發展,一些企業可能滿足了主板掛牌的條件,但是到目前,所謂的“轉板”均是通過首次公開募股方式實現的,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轉板。目前市場上對于新三板掛牌企業直接走轉板通道申請上市交易的研究越來越多,相信18年對于轉板制度的探索會更加深入,我們期待未來新三板的企業可以直接對接其他上市的版塊。
[1]何牧原,張昀,中國新三板市場的興起、發展與前景展望[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7(4).
[2]何誠穎-新三板掛牌指引與案例分析[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6.
[3]翟會明.淺析我國新三板市場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時代金融,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