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民
現在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通過培訓,可以使新員工融入到企業的文化之中,可以使老員工補充新知識新技能,以跟上企業發展的步伐。培訓不斷帶給員工新的知識與技能,使其能適應或能接受具有挑戰性的工作與任務,實現自我成長和自我價值。
培訓 員工培訓
原則 對象 內容 形式
現在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從某種意義上講,又是企業培訓的競爭。重視培訓、重視員工全面素質的提升,把企業建成學習型組織,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從而最終實現企業與員工“雙贏”,是企業獲得發展的最根本手段。培訓能促進企業與員工、管理層與員工層的雙向溝通,增強企業向心力和凝聚力,塑造優秀的企業文化。用人首先是培養人。只用不培養,人不會成長,或不會按公司需要成長,效率會越來越差。員工的素質決定著企業的素質,擁有高素質的人才,才可能談得上持續發展。通過培訓,可以使新員工融入到企業的文化之中,可以使老員工補充新知識新技能,以跟上企業發展的步伐。
員工培訓的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按需培訓。著眼于企業和員工的共同發展,把握人才成長規律和各類員工培訓需求,激發員工內在學習動力和潛能,根據企業發展戰略、員工崗位能力和職業發展需要,分層、分類、分崗位的開展培訓。
(1)突出重點,整體推進。以高層次、復合型、國際化等人才和骨干員工為重點,推動各類人員培訓的全面開展。
(2)注重能力,學用結合。全面提高員工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業務素質,把能力培養貫穿于培訓全過程;堅持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堅持選拔、培訓、使用一體化,整體推進入力資源開發。
(3)改革創新,提高質量。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優化培訓資源,創新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方式,推進培訓管理創新,實現培訓規模和質量、效益的統一。
員工培訓的對象
所有員工有接受培訓的權利和義務。
(1)推行崗位培訓制度。員工上崗前須參加崗位資格培訓,上崗后每年應參加一定時間的崗位適應性培訓。確因特殊情況在上崗前未達到培訓要求的,須在上崗后1年內完成培訓。對上崗資格(資質)培訓等有特殊要求的,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2)經營管理人員、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每5年參加脫產培訓時間累計不少于3個月,其他經營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每5年參加脫產培訓時間累計不少于2個月;技能操作人員每年參加培訓(包括崗位練兵)時間累計不少于10天,其中技師、高級技師不少于14天。新錄用人員入職(廠)教育集中培訓時間一般不少于10天。
(3)重點人才培訓對象的確定采用調訓、組織推薦、公開選拔等方式。員工參加本單位以外的培訓須經員工所在單位培訓主管部門同意。
(4)員工參加本單位以外的培訓須經本單位培訓勝管部門同意。處級及以上領導人員不得參加高收費的社會化培訓,參加其他非高收費的社會化培訓須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報人力資資源部門審批,費用一律由本人承擔。
(5)被調訓員工無特殊原因須按時參加培訓。員工所在單位要按照計劃完成上級調訓任務。公司調訓各單位領導人員,由組織部門統一安排,避免多頭調訓和重復培訓。
(6)在崗員工參加統一組織或選派的脫產培訓期間,一般應享受在崗同等待遇。因個人原因,未能完成規定培訓任務或取得合格成績的,應酌情減發培訓期間的績效工資。
(7)各單位不得用公款支付各類在職學歷、學位教育。員工個人參加各類在職學歷、學位教育的費用由個人承擔。
(8)員工參加連續脫產1個月(含)以上或單位出資1萬元(含)人民幣以上的培訓項目及其他重要的培訓項目的,按管理權限與所在單位簽訂培訓合同(協議),約定服務期限,作為勞動合同的補充或附件;參加其他類型的培訓項目的,由各單位自行規定是否簽訂培訓合同(協議)。在中國石化內部流動的,服務期連續計算,相應變更培訓合同(協議)。
(9)員工培訓期間應遵守有關規章制度,認真完成學習任務。培訓結束后,有責任和義務進行知識共享,并將學習成果應用于工作實踐
員工培訓的內容
(1)員工培訓堅持思想政治教育與業務知識和能力培訓相結合。
(2)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是政治理論、政策法規、職業操守、企業文化籌。
(3)業務知識和能力培訓主要包括崗位資格(資質)培訓、崗位適應性培訓、專項培訓等。
(4)崗位資格(資質)培訓的重點是崗位必備知識和技能,包括上崗資格(資質)培訓和轉崗培訓等。
(s)崗位適應性培訓的重點是履行崗位職責需要的所從事專業及相關(工種)知識的更新、拓展和提高。
(6)專項培訓主要是為完成專項任務、提高某專項能力或培養專門人才開展的培訓,其培訓內容和目標根據實際需要確定。
員工培訓的形式
(1)根據實際采取長期與短期、在崗與脫產、國內與國外、自主辦班與送外培訓相結合等多種培訓形式。有針對性地綜合運用講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擬式、體驗式等多種教學方式。提倡通過崗位練兵、師帶徒、研修交流、技術(技能)競賽等與工作實際緊密結合的途徑開展培訓。
(2)堅持開展“每月一練”活動,將學習教育培訓貫穿到日常工作的全過程。各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工作部相應技術主管為成員組成“每月一練”學習考核小組,各單位黨政一把手任學習考核小組組長并指派專人負責“每月一練”工作的落實、檢查、考核及反饋工作。“每月一練”活動具體參加人員為錄井隊各崗位人員。
(3)鼓勵以“師帶徒”的形式加強崗位業務技術技能培養,快速提高青年員工技術技能水平。人力資源科是“師帶徒”工作的牽頭部門,黨群工作科(團委)負責“師帶徒”工作的具體實施,基層單位負責“師帶徒”工作的落實執行,其他科室協助做好相關工作。
(4)積極應用網絡培訓、仿真培訓、遠程教育和電化教育等多種手段開展培訓。
(5)推進員工自主選學,滿足員工個性化、差異化需求。提倡員工自學,鼓勵并支持員工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學習培訓。
結語
員工培訓與開發是企業進行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的主要組成部分,通過有效的培訓,促進三支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員工的職業能力,為其取得好的工作績效提供了可能,也為員工提供更多晉升的機會。有利于企業獲得競爭優勢。培訓不斷帶給員工新的知識與技能,使其能適應或能接受具有挑戰性的工作與任務,實現自我成長和自我價值,這不僅使員工在物質上得到滿足,而且使員工得到精神上的成就感,從而促進了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