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松
自我國實施股權分置改革制度以來,拋售公司股票成為大股東獲利納一種方式。分眾傳媒作為樓宇廣告行業的龍頭企業,其主要大股東在2017年間進行了大幅度的減持行為,針對這一現象,本文對其減持大股東的行為進行研究,發現大股東的減持動因主要是因為當前國內外經濟低迷,大股東減持的相關監管制度還不夠完善,分眾傳媒當前的商業發展模式較為落后,對公司前景不看好,在其公司出現一定的財務問題和投資項目發展問題后,認為目前的股價偏離,于是選擇獲莉離場。但公司大股東的大量減持給分眾傳媒的股價造成了一定影響,在未來還需加強其內部治理和股東減持約束,保護中小股東利益。
分眾傳媒 大股東減持 股價
分眾傳媒大股東減持動因
2017年以來,分眾傳媒共有4位股東進行減持,成為2017年股東套現金額最高的上市公司,其減持金額達到151.90億元,累計減持次數共計49次,其中Power Star( HK) Gi02( HK)Glossy City( HK) Giovannalnvestment( HK)共同組成減持公司的主力軍,針對分眾傳媒的這幾大股東的減持行為,本文從宏觀層面和微觀層面來對其股東行為背后的動因進行分析,主要可分為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從宏觀經濟與政策環境層面來看,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長逐漸疲軟,經濟全球化的阻力逐漸增加,全球貿易增速降至金融危機以來最慢。當前我國的經濟形勢也不容樂觀,從我國GDP增速變化情況看,2008年至2014年增長率為7.4%,而2015年經濟增長率出現下滑,首次低于7%,到2016年降下至6.7%。我國經濟發展速度趨緩,發展動力不足,產業發展結構需要做出調整,在這樣的形勢下,大股東減持行為將趨于增加。另一方面,我國目前對大股東減持行為的政策還不夠完善,一是對大股東通過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總數進行了總量控制,但是沒有對通過大宗交易與協議轉讓減持的額度進行控制;二是缺乏對董監高的減持額度的限制,這使得股東減持行為的頻繁度較高。
從企業發展層面來看,一是公司目前的商業發展模式較為落后,分眾傳媒雖擁有全球首創的商業模式,其商業模式,是以更高的價格銷售給廣告公司以賺取其中的差價,這使得公司未來營收的持續增長有所限制,又不能過多的依靠漲價來盈利,特別是當前互聯網新媒體的逐步上漲壓縮了分眾傳媒的發展空間。 二是公司發展前景不看好,從目前政府對分眾傳媒的補助情況來看。公司整體的政府補助力度近年來有所下降,來自政府的補助收入不具有持續性。另外,當前公司利潤的重要來源是其電梯廣告,在移動化浪潮下,手機分流將使其價值受到一定影響,手機對所有媒體都會有分流影響,樓宇媒體市場價值將會降低。三是公司財務出現了一定的問題,資產負債率提高,開展業績所花費的成本較高,其中成本端占比最大的兩部分是媒體租賃成本和銷售費用。四是投資項目拓展不順,目前分眾傳媒投資項目包括數禾科技、英雄體育和咕咚,這些項目雖是當前比較火熱的項目,但目前項目的可持續性較低,未來的發展前景未知,分眾傳媒的投資能力也存在疑問。
從股票市場及股價波動情況來看,自2015年6月中國股市暴跌以來,我國股市波動頻繁,大股東減持行為是一種有效應對股市波動頻繁的方式,避免市場風險帶來的損失。解禁后的大股東自分眾傳媒上市,從當初持有價到現在的股價,在預估其不能繼續獲利的情況下,會希望盡快把賬面收益變現,根據以往分眾傳媒的相關財務狀況,若保守預測2017年全年凈利潤可以達到23%的增長。由于2017年7月6日,轉增股上市,公司股本規模由2016年的87.37億股增長為2017年的122.32億股。預測2017年EPS為0.47元,市盈率在22倍左右比較合理。綜合看來,2017年減持期間的股價可能被高估,于是分眾傳媒大股東開始進行持續性減持。
分眾傳媒大股東減持行為的影響
分眾傳媒大股東減持行為對于公司的股價影響是最直接的,涉及到大股東自身以及中小股東等各方利益,分眾傳媒大股東2017年的減持行為的影響主要可分為兩個方面:
(1)減持行為提升了大股東自身收益。分眾傳媒大股東的減持行為毫無疑問給他們自己帶來了很多經濟利益。分眾傳媒在納斯達克退市時,其市值僅為26.46億美元,按照當前匯率折合人民幣約180億元。而截至6月16日收盤,F公司傳媒在A股的總市值已達到了1265.55億元,是其在美股退市時市值的7倍。即便經過6月19日的大跌,其市值仍然高達1141億元。而在兩大股東拋出減持計劃前,他們早就在減持分眾傳媒。
(2)減持行為侵害了中小股東的利益。分眾傳媒股東在減持行為發生的同時,又向中小股東傳遞出公司的利好消息,中小股東存在著忽略大量減持反映出的公司負面情況的可能,進而大量買入公司股票。這樣可以保證減持行為發生時不過多影響公司股價,又能夠將風險轉移給中小股東,最終獲取利潤的還是大股東和參與券商等。
結語
綜上所述,分眾傳媒大股東減持行為的動因主要基于宏觀經濟的不穩定與政策環境的不完善、企業發展前景不看好、股票市場價格波動頻繁以及當前估值較高這幾個方面,這一減持行為對大股東及中小股東都產生了影響,為有效避免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侵害,分眾傳媒需要完善自身的內部治理結構,完善股東減持信息提前披露的管理制度和法規,相關部門則需要完善中小股東的利益保護制度和相關法律法規。
[1]程子彥,分眾傳媒大股東減持:是高位出走,還是擔憂商業模式?[J].中國經濟周刊,2017( 27):58-59.
[2]謝若琳,財務投資方減持股份“用足政策”分眾傳媒市值一日蒸發124億元[N].證券日報,2017-06-20(C01) .
[3]任明杰.分眾傳媒拋出A股今年以來最大減持計劃[N].中國證券報,2017-06-19(A09).
[4]林然,分眾傳媒:股價反彈機構搶籌[J].股市動態分析,2017(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