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禮助
如何借鑒西方稅收反復實踐且證明行之有效的風險管理理念和方法論,構建適合本地發展實際的稅收風險管理體系是稅收征管領域亟待研究的重大前沿課題。本文筆者著重論述了四個方面的問題:首先,當前稅收征管面臨的主要風險是什么。其次,產生稅收風險的主要成因是什么。再次,闡述了對風險管理理念的認識以及在稅收征管中引入風險管理的重要意義。最后,運用風險管理技術提出了構建稅收風險管理體系的具體方案。
風險管理 稅收不遵從
稅收風險管理體系
當前稅收征管的主要風險——稅收不遵從風險
自從人類社會產生稅收以來,征稅和逃稅便如一對孿生兄弟般相伴相生、如影隨形。即使到現在,世界各國對納稅遵從問題的研究和關注也足有增無減,其中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足納稅不遵從風險,特別足稅收流失風險已越來越成為令各國政府棘手的世界性難題。既便是在市場經濟體制比較完備、法律制度健全的西方社會,其納稅遵從狀況也難以令人樂觀。
稅收風險的主要成因——征納信息不對稱
現代信息經濟學認為,信息不對稱足指經濟活動中的某些參與人所掌握的信息與另一些參與人所擁有的信息在數量和質量上存在著差異。在稅收征管的實踐中,征納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也是現代稅收征管所致力于解決的突出問題。
稅收征管中引入風險管理的重要意義
在稅收征管過程中,如果納稅人出現了差錯,對稅務機關和納稅人來說,最好是盡甲.察覺并解決問題。稅收風險管理是變事后打出為事前監控,變被動管理為主動服務。及時察覺、糾正納稅人的問題,實質上是識別潛在的征管風險和發生問題后的快速反應,而且面對納稅人的出錯,及時的提醒以防止納稅人再犯類似錯誤,既體現了一種服務精神,也是稅務機關應履行的告知義務。因此,做好稅收風險管理工作不僅有助于稅務機關加強對稅源的控管,堵塞管理漏洞,防止稅收流失,也有助于稅務機關及時發現、糾正和處理納稅人納稅行為中存在的錯誤和異常問題,將納稅人目前大量存在的非豐觀性錯誤及問題及時處理在未發或萌芽狀態,有效地防范征納雙方的稅收風險。
稅收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
稅收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是一個技術密集性的系統工程,其運作流程主要由數個關鍵的環節(子系統)構成,通常被表述成一個不斷循環、周而復始的閉環系統。如何構建這個閉環系統的基本框架,不同國家采用了不同的版本,結合我局實踐經驗,我們認為風險管理體系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基于目標的風險識別
引入和實施風險管理,首要工作當屬風險識別,它是整個風險管理工作的開端。稅收風險管理一般是一個周期性的丁作,在一個周期的開始,評估人員應按照風險識別的基本規則、方法,對外部環境、征管戰略、征管流程、行業背景等要素進行分析,發現現有的、正在顯現的和潛在的風險區域,從而確定風險評估的計劃。
(2)數據采集整合
稅務機關對納稅人信息掌握的不及時、不充分、不準確,是導致稅收征管風險的最主要成因。對風險的評估是“以數據說話”,離開了數據,風險評估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數據采集、整合是稅收風險管理的一個基礎性工作。其數據來源主要包括:稅務登記信息、納稅申報信息、入庫資料信息、納稅人財務報表以及稅務機關要求報送的其他資料信息、涉稅受理信息、發票(包括稅控發票)信息以及外部涉稅信息(第三方信息)等。
(3)風險評估(優先排序)
風險評估是稅收風險管理的核心環節。我們目前在評估分析時采用的方法有比率分析、數據勾稽關系比對分析、趨勢分析以及相關數據同步變化比對分析(配比分析)等。
風險等級優先排序是對評估對象稅收風險程度量化定級的過程。對稅收風險程度的衡量一般是采用加權計分分析模型,也可采用效能位差分析模型或前兩者的混合分析模型來評價。在確定風險等級的最終分值時,我們進一步從評估對象稅收風險程度、規模、時間三個維度對此進行了描述,即稅收風險分值=評估對象稅收風險程度×規模系數×時間系數,稅收風險分值越高所對應的風險等級越高,反之就越低,規模系數是根據行業類型選擇營業收入、資產總額、注冊資本等指標綜合評定,用以衡量評估對象規模大??;時間系數主要是以風險評估的時間間隔來衡量。
(4)風險控制
稅收風險控制是稅收風險管理的目標著落點,即在稅收風險評估的基礎卜,啟動風險預警和防范機制,將稅收風險預警信息分配至最合適的工作部門和人員,明確任務、落實責任。根據納稅人風險等級和風險形成的情形,科學合理的對不同納稅人進行區分,實施不同的風險控制程序,將核查的重點放在高風險的納稅人上,對高風險和中度風險的納稅人主要采用約談舉證、實地調查等方式核實疑點,對低風險的納稅人則采用遠程調查(如電話、emall詢問)的簡易程序,對符合自查條件的可以先提醒納稅人自查自糾,對發現有涉嫌偷逃稅的應移交稽查,通過不同的風險處置方式,及時糾正偏差,提高風險控制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五)績效評價
風險管理績效評估是通過不斷地對風險管理系統實施的效果和存在的問題進行跟蹤監控和評價,及時總結經驗和找出不足,為進一步優化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和預警參數值,調整、完善風險管理的內容、方法,合理配置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技術等資源提供決策和參考依據。
風險管理是一個過程,是“從認識到實踐、再產生新的認識”這樣一個深化和提高的過程。風險管理績效評價和反饋的作用就相當于“檢查”和“改進”,從而防止稅收風險管理中有“走過場”和急功近利的現象發生,穩步推進,持續改進,與時俱進,形成循環式上升的發展機制,使“防于未萌之時止于先發之際”的風險管理效能充分體現,不斷提高稅收遵從水平。
[1]胡宣達沈厚才.風險管理學基礎一數量方法[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5.
[2]國家稅務總局《稅務稽查統計年報》(2013-2016)
[3]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審計》經濟科學出版社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