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靈芝
文章先回顧了新興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的相關理論,然后從三個方面總結了新興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演化過程,最后從生態學視角,歸納了新興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演化過程具有的特征為超生態性。
超生態性 創新生態系統 演化
引言
近年來,科技快速發展,國際競爭激烈,環境惡化,資源稀缺等原因,使得創新不斷被賦予新的涵義,創新系統的研究逐漸過渡到對創新生態系統的研究,創新生態系統愈發受到大家關注。近年來,在國家相應政策的引導下,傳統產業積極謀求調結構和轉型升級,新興產業也借此契機迅速發展起來,于是新新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成為眾多學者研究的重點問題。
文獻回顧
(1)創新生態系統
Annabelle gawer(2008)、Ronadner(2010)等認為創新生態系統是由核心企業與上游供應商、下游銷售商、競爭者及相關配套主體構成的合作伙伴關系,這和自然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生物與外界環境之間的互惠共生、競爭寄生的關系有相似之處。歐忠輝(2016)等研究認為創新生態系統是由核心企業與配套組織共生單元在特定環境中開展創造價值、獲取價值等活動的復雜系統。
(2)新興產業創新生態系統
張志強(2016)認為新興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是由“企業組織集成+外部環境集成”所構成。張笑楠(2016)等指出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是由在特定環境下相互作用的、不斷開展創新活動的各要素構成的開放系統。洪帥(2017)指出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是在一定的產業環境下創新系統與生態系統的有機融合,因此其同時具有創新系統和生態系統的相關性質及內涵。
新興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演化研究
(1)結構性演化
劉玉瑩(2017)研究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創新驅動型的新興產業,并從動態演化的視角及創新主體的構成層次上,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的演化過程概括為個體式創新、集群式創新以及開放式創新三個階段。單蒙蒙(2017)結合協同學理論,研究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演化,發現其不再局限于傳統產業鏈的上下游間的關聯,而是形成了新的產業創新網絡模式: “外核+內核”。王宏起(2016)在對比分析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發展歷程時,總結歸納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演進過程為漸進性小生境一開放式產品平臺一全面拓展。
(2)周期性演化
范潔(2017)研究認為創新生態系統的演化經歷了形成、發育、成長以及成熟
四個階段,每個階段之間既有明顯的區別又有一定的聯系,如交叉或重疊等,最后用硅谷創新生態系統的周期性演化進一步詮釋了所提觀點。張開仁(2016)以上海創新生態系統為例,從構成要素、網絡聯系和系統功能三個方面總結了創新生態系統演化過程為:形成期、成長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或再生期。
(3)生態位演化
孫冰(2016)從多層次分析框架的角度,構建了創新生態系統演化模型,在綜合考慮了技術生態位、市場生態位和社會技術范式特點的基礎上,認為創新生態系統演化過程經歷了技術保護期、市場選擇期和競爭擴散期三個時期,并用深圳的公共交通創新生態系統為例,驗證了提出的觀點。郭燕青(2017)從生態位視角并結合扎根理論,構建了沈陽新興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演進模型,通過研究總結出創新生態系統演進過程為:生態位定位一生態位共生一生態位躍遷一生態位整合。
綜上所述,學者對新興產業創新生態演化問題進行了豐富的研究,包括創新生態系統結構性演化、周期性演化及生態位演化,鮮有學者對創新生態系統演化的特征從生態學的視角進行總結。新興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演化的特征
張開仁(2016)在回顧創新生態系統演化相關理論時,認為其演化過程具有的特征為:路徑依賴性、階段性、不可逆性等。范潔(2017)從生命周期演化的視角,總結了新興產業演化中政府和市場角色的轉變:政府主導型一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一市場主導模式。新興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演化過程除了具有以上總結的特征外,還展現了超生態性。新興產業創新生態系統中知識轉移與自然生態系統中生物間能力流動和物質循環存在相似性,不同之處是新興產業創新生態系統中有人類參與,變化更具有人的主觀能動性和針對性,因此變化也通常是朝著人們期待的方向進行。超生態性體現在以下三點上:
(1)知識轉移條件更趨復雜。在自然生態系統中,能量始終是沿著食物鏈從生產者流向各級消費者,而且是單向的。只要有食物鏈,能量就能實現轉移。但是創新生態系統中知識的流動與知識鏈的存在與否關聯不是很大,相反知識的轉移與知識的轉移價值、知識績效價值以及知識成本價值關聯度高,三者決定了知識轉移的效率和方向;
(2)知識總量不斷增加。自然生態系統中能量在轉移時總量固定不變,也就是遵循守恒定律,但創新生態系統中知識總量卻不是固定不變的。知識在分享、擴散、轉移時總量是不斷增加的。知識接收方對吸收過來的知識理解消化后,可以使自身知識結構得以完善,再結合自身原有知識,進行知識重新整合,就得到新的知識,整個過程會使得知識實現創新,即對知識接收方來說其實現了量的增加和質的提高。
(3)知識質量逐漸提高。自然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過程發生了能量形式的改變,同一條食物鏈上能量的形式是不變的,但創新生態系統中知識轉移更具有目的性,即為了提高知識的利用率和充分發揮知識效益,因此知識轉移過程中是不斷地向著有利于知識使用者的方向改變,即知識質量逐漸提高的過程。
總結
新興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是一個動態系統,其構成要素、主體、發展模式等都會發生變化,因此創新生態系統演化形式是多樣的,可以從結構性、周期性和生態位等方面的演化進行研究。創新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演化過程有相似之處,但不同的點體現在后者的演化過程中能量要遵循守恒定律,而前者演化過程知識變化卻沒有這樣的固有規律,知識在轉移、擴散時會發生增值現象,即知識實現了創新,文中將其總結為創新生態系統演化過程的超生態性。
[1]Annabelle Gawer,Michael ACusuviano.How companies becomeplatform leaders[J].MIT Sloanmanagement review,2008,49(2):28-35.
[2]Ron and Rahul,Kapoor Value creationin innovation ecosystems:how thestructure of technologicalinterdependence affects firmperformance in new technologygenerations[J].Strategic ManagementJournal,2010,31(3):306-333.
[3]歐忠輝,朱祖平等.創新生態系統共生演化模型及仿真研究[J].科研管理,2017(12):0049-0057.
[4]張志強,雍蘭利.新興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的集成與企業成長路徑[J].改革與戰略,2016(3):026-029.
[5]張笑楠.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構建與運行機制研究[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6(6):0595-0600.
[6]洪帥,呂榮勝.中國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研究綜述[J].經濟問題探索,2017(5).
[7]劉玉瑩.戰略性新興產業多層次創新生態系統演化路徑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7(6):0050-0053.
[8]單蒙蒙.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的協同演化與優化模式:基于張江生物醫藥產業的案例研究[J].上海管理科.學,2017(3):0001-0007.
[9]王宏起,汪英華等.新能源汽車創新生態系統演進機理—基于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案例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6(4):0081-0095.
[10]范潔.創新生態系統的理論邏輯與治理機制--基于生命周期演化的視角[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7(9):0032-0036.
[11]張開仁.上海創新生態系統演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5).
[12]孫冰.基于MLP框架的創新生態系統演化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6(8)1244-1254.
[13]郭燕青,何地等.創新生態系統演進中的NMSI模型與案例[J].中國科技論壇,2017(12):003-009.
[14]張開仁.上海創新生態系統演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5).
[15]范潔.創新生態系統的理論邏輯與治理機制--基于生命周期演化的視角[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7(9):0032-0036.